公众号起号如何精准定位?三步定位法,打造差异化 IP,告别迷茫
很多人起公众号都卡在第一步 —— 定位。今天写职场干货,明天发生活感悟,后天又晒旅行照片。粉丝看着看着就懵了,“你到底是做啥的?” 结果就是打开率越来越低,更别说变现了。
我见过太多账号,内容质量不差,但因为定位飘移,一年涨粉不过千。也见过另一些账号,明明内容很简单,却因为定位精准,三个月就做到万粉,接广告接到手软。
差别就在 “定位” 这两个字上。不是说你不能写多元内容,而是要让所有内容都围着一个核心转。就像老北京炸酱面,面是核心,酱、菜码、黄瓜丝都是配菜,但最终都是为了突出 “炸酱面” 这个味儿。
下面这三步定位法,是我帮 30 多个账号起号时总结的实操框架,照着做,至少能让你少走半年弯路。
🔍 第一步:扒光自己 —— 从「能做的」里找到「想做的」
别上来就想 “用户喜欢什么”,先搞清楚 “你能给什么”。定位的本质是 “价值交换”,你连自己有啥可交换的都不知道,谈何定位?
拿张纸,写下三个清单。第一个是 “技能清单”:你会做什么?比如 PS 修图、Excel 函数、写文案、做饭、收纳…… 别管多小的技能都写上。我见过有人把 “能精准找到全网最低价电影票” 写成技能,最后做成了省钱账号,照样变现。
第二个是 “兴趣清单”:每天不用别人催,你自己就愿意花时间琢磨的事。有人说 “我就喜欢刷剧”,这也算。但要细化 —— 是喜欢分析剧情逻辑,还是扒演员穿搭,或者研究镜头语言?兴趣和技能的区别是:技能能直接帮别人解决问题,兴趣能让你持续输出不疲惫。
第三个是 “资源清单”:你有别人没有的东西吗?比如在大厂做 HR,能拿到内部招聘信息;住在义乌,能第一时间知道小商品新趋势;家里有矿(不是)…… 哪怕你只是认识某个领域的牛人,也算资源。
列完这三个清单,找交集。比如技能里有 “写文案”,兴趣里有 “追剧”,资源里有 “认识影视圈从业者”,那 “影视文案解析” 可能就是你的方向。
最忌讳的是选 “看起来很火但自己不感冒” 的领域。去年知识付费火,一堆人跟风做职场课推广,结果自己都没上过几节课,写出来的内容干巴巴,读者一眼就能看穿。定位不是追风口,是找 “你能坚持喂饱用户” 的草场。
🎯 第二步:蹲点用户 —— 从「他们要的」里挖「没人给的」
知道自己有啥了,就得去看用户缺啥。但别凭感觉猜,得像侦探一样去 “蹲点”。
先确定一个大概的用户群体。比如你想做职场内容,是刚毕业的大学生,还是工作 3-5 年的中层?别贪多,用户画像越具体越好。我习惯用 “年龄 + 职业 + 痛点场景” 来描述,比如 “25-30 岁新媒体运营,每天被老板催稿,想提高写稿效率又不想加班”。
然后去他们扎堆的地方逛。小红书搜相关关键词,看笔记下面的评论;知乎看相关话题的高赞回答,尤其注意 “谢邀” 后面的抱怨;豆瓣小组、微信群、甚至线下聚会,听他们聊天时反复提到的 “烦死了”“怎么办”。
记下来这些高频问题,然后去看同类公众号怎么回答的。比如大家都在讲 “职场沟通技巧”,但多数文章都在说 “要换位思考”“学会倾听”,这些都是正确的废话。你去翻评论区,会发现有人问 “老板说‘这个方案再改改’,到底要改啥?” 这种具体到场景的问题,就是 “没人给的” 缺口。
我有个朋友做母婴号,一开始写 “0-1 岁宝宝喂养指南”,数据平平。后来她蹲了十几个妈妈群,发现很多职场妈妈总问 “背奶时怎么保证奶量”,而当时几乎没人专门讲这个。她调整内容后,专门写背奶攻略、职场妈妈时间管理,三个月粉丝涨了 5 倍。
还要注意 “隐性需求”。用户说想要 “减肥食谱”,可能不只是要菜单,而是想要 “不用开火、30 分钟就能做好的减肥餐”;说想要 “理财方法”,可能是怕 “存不下钱”,而不是真的想研究 K 线图。
别觉得挖掘需求麻烦,这一步做透了,后面写内容就像打靶 —— 枪枪能打中用户的痒点。
🚀 第三步:缝合定位 —— 让「你」和「用户」在缺口处撞个满怀
找到了自己能做的,也找到了用户想要的,最后一步就是把这两者 “缝合” 起来,做出差异化。
差异化不是说要标新立异到没人懂,而是在 “同类内容里,用户一眼就能认出你”。有三个维度可以发力:
第一个是 “人设差异化”。同样是讲历史,有人是 “穿汉服讲正史的小姐姐”,有人是 “用段子解构历史的糙汉子”。人设不用多完美,真实就好。你平时说话带口头禅,写文章时就用上;你喜欢在文末加一句吐槽,那就固定下来。用户记住的往往不是你的内容,而是 “那个说话像我朋友的博主”。
第二个是 “内容形式差异化”。大家都写图文,你可以做 “漫画解读”;别人发长文,你可以搞 “3 分钟语音干货”。我见过一个职场号,每天发一张 “办公室生存漫画”,配一句扎心文案,粉丝黏性特别高。形式服务于内容,只要能让用户更轻松地获取价值,就是好形式。
第三个是 “价值角度差异化”。同样讲育儿,有人站在 “科学育儿” 角度,有人站在 “职场妈妈平衡” 角度,有人站在 “隔代养育矛盾” 角度。角度越小,越容易被记住。就像切蛋糕,你只拿其中一小块,反而能啃得更干净。
缝合定位时,最好能提炼出一句 “slogan”。不是那种高大上的空话,而是用户一看就知道 “关注你能得到啥”。比如 “每天 3 分钟,教职场新人避开一个坑”,比 “专注职场成长” 具体多了。
最后要做个测试。把你的定位和 slogan 讲给 3 个目标用户听,如果他们能马上说出 “哦,你是做 XX 的,我正好需要”,就算及格。如果他们听完一脸懵,那可能还得再调调。
定位不是一锤子买卖,刚开始可能有点偏差,发几篇文章看看数据 —— 哪些内容打开率高,哪些评论区互动多,慢慢就能找到更精准的方向。但核心不能变:你提供的价值,必须是你擅长的,也是用户需要的,还得是别人没好好做的。
做到这三点,你的公众号就不是大海里的浮萍,而是有自己坐标的灯塔。用户知道去哪里找你,你也知道该给他们亮哪盏灯。
【该文章由diwuai.com第五 ai 创作,第五 AI - 高质量公众号、头条号等自媒体文章创作平台 | 降 AI 味 + AI 检测 + 全网热搜爆文库
🔗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
🔗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