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 “在看” 遇见粉丝增长:运营者的现实困境
做公众号的朋友都有过这样的时刻,盯着后台数据心里直犯嘀咕。一篇精心写的文章,发出去后 “在看” 数蹭蹭往上涨,可粉丝增长曲线却波澜不惊;另一篇跟风追热点的内容,阅读量倒是上去了,粉丝新增不少,可 “在看” 寥寥无几,互动区冷冷清清。这时候问题就来了,“在看” 和粉丝增长,到底该把重心放在哪儿?
其实这个问题就像问 “鱼和熊掌” 选哪个,本质上是在纠结短期互动效果和长期用户积累的关系。有些运营者觉得,“在看” 高说明内容受认可,用户愿意主动分享,这才是高质量的体现;也有人觉得,粉丝量是基础,没有足够的用户基数,再高的 “在看” 也掀不起多大浪花。那咱们就从这两者的本质作用说起,看看它们到底在公众号运营里扮演啥角色。
💬 “在看”:藏在点击背后的传播密码
“在看” 这个功能,表面上是个简单的点击动作,背后却藏着用户对内容的深度认可。当用户点击 “在看”,相当于在朋友圈或好友对话里为这篇文章 “背书”,这种基于社交关系的传播,往往比公众号本身的流量池更有爆发力。举个例子,一篇关于职场干货的文章,可能在公众号内阅读量只有几千,但因为 “在看” 数高,被用户分享到各个职场交流群,最终带来几万甚至十几万的额外曝光。
而且,“在看” 数据还能反映用户的真实偏好。通过分析不同类型内容的 “在看” 率,运营者能清楚知道粉丝喜欢什么、对什么话题感兴趣,这比单纯看阅读量更有指导意义。比如你发现情感类文章的 “在看” 率远高于资讯类,那下次选题时就可以适当倾斜,把更多精力放在用户愿意互动的内容上。不过呢,“在看” 也有局限性,它依赖内容本身的吸引力,要是文章质量不稳定,很难持续获得高 “在看”,而且传播范围受限于用户的社交圈层,增长速度相对较慢。
📈 粉丝增长:搭建公众号的用户 “蓄水池”
粉丝增长就像给公众号建一个蓄水池,用户越多,蓄水池的容量越大,未来能释放的能量也就越多。新粉丝关注的原因可能有很多,可能是被某篇爆款文章吸引,可能是在其他平台看到账号推荐,也可能是朋友推荐。一旦用户关注,就相当于进入了公众号的私域流量池,后续可以通过持续的内容输出和互动,把他们转化为活跃用户甚至付费用户。
从长远来看,稳定的粉丝增长是公众号商业变现的基础。广告主投放广告时,首先看的就是粉丝量和粉丝活跃度,一个有 10 万粉丝但互动率低的账号,可能比不上 5 万粉丝但互动热烈的账号,但粉丝基数始终是重要的考量因素。而且,粉丝量多的公众号在行业内更有话语权,更容易获得合作机会和资源倾斜。但粉丝增长也不是越快越好,要是通过一些 “套路” 吸引来大量不精准的粉丝,反而会降低账号的整体质量,比如关注后很快取关,或者对内容毫无兴趣,这样的粉丝增长其实没有太大意义。
⚖️ 平衡之道:让 “在看” 和粉丝增长相辅相成
说了这么多,其实没必要非得分出个谁更重要,关键是找到两者的平衡点,让它们互相促进。那具体该怎么做呢?
内容为王:用优质内容撬动双增长
优质内容是一切的根本。既能吸引新粉丝关注,又能让老粉丝愿意点击 “在看” 分享。在选题上,既要考虑热点话题带来的流量曝光,吸引新用户;也要注重垂直领域的深度内容,满足老粉丝的需求,提高他们的互动积极性。比如写一篇关于短视频运营的文章,可以结合当下热门的平台玩法(吸引新粉丝),同时加入自己总结的实用技巧和案例分析(让老粉丝觉得有价值,愿意分享)。
在内容形式上,尽量多样化。图文结合、加入互动问题、设置小奖励(比如留言送资料)等,都能提高用户的参与度。比如在文章结尾问一句 “你在运营公众号时遇到过哪些难题?留言区告诉我”,可能会让更多用户愿意互动,增加 “在看” 和留言量,同时也能让新用户感受到账号的活跃度,从而选择关注。
利用 “在看” 做裂变:让老用户带新用户
老用户是宝贵的资源,通过引导他们点击 “在看” 并分享,可以实现低成本的裂变增长。比如可以在文章中明确告诉用户,“点击‘在看’分享给更多朋友,一起学习成长”,也可以设置一些福利,比如 “在看” 满 100 送 XX 资料包。这种方式既能提高 “在看” 数,又能通过老用户的社交圈吸引新用户关注,实现 “在看” 和粉丝增长的双重提升。
需要注意的是,引导 “在看” 的方式要自然,不能太生硬,否则会让用户反感。比如不要在文章里频繁催促点击,而是通过内容本身的价值让用户自愿分享。同时,福利活动要真实有效,避免消耗用户信任。
关注粉丝留存:让新用户变成 “忠实粉”
吸引新粉丝关注只是第一步,留住他们才是关键。新用户关注后,看到的第一篇文章非常重要,这决定了他们是否会继续留在账号里。所以可以设置自动回复,给新关注的用户发送一份 “见面礼”,比如精心整理的资料包、热门文章合集等,让他们感受到账号的价值。
在后续的内容输出中,要保持稳定的更新频率和内容质量,定期做用户调研,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反馈,及时调整内容方向。比如发现新粉丝更多关注基础教程类内容,而老粉丝更喜欢深度分析,那就可以在选题上做分层,既照顾新用户的入门需求,又满足老用户的进阶需求,让不同阶段的粉丝都能在账号里找到自己需要的东西,提高留存率和互动率。
🌟 实际案例:看别人如何玩转双指标
咱们来看两个实际例子。账号 A 主打职场成长,平时注重发布深度干货文章,每篇文章都会在结尾设置一个互动问题,引导用户留言和点击 “在看”。虽然粉丝增长速度不是特别快,但 “在看” 率一直保持在 3% 以上,用户分享率高,通过老用户带新用户,粉丝量稳步增长,而且粉丝粘性很强,后续的付费转化率也很高。
账号 B 则擅长追热点,每次有热门事件发生,都会快速产出相关内容,凭借热点的流量优势,每次发文都能带来大量新粉丝关注。但由于内容质量参差不齐,很多新粉丝关注后发现没有持续的价值输出,很快就取关了,“在看” 数也很低,虽然短期内粉丝量涨得快,但整体运营效果并不理想,商业变现也遇到瓶颈。
这两个案例说明,单纯追求 “在看” 或者粉丝增长都有局限,只有两者兼顾,才能实现公众号的健康发展。账号 A 虽然粉丝增长慢,但通过高 “在看” 带来的高质量传播和强用户粘性,为长期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账号 B 虽然靠热点吸引了粉丝,但忽视了内容质量和用户互动,导致粉丝流失严重。
写在最后
回到最初的问题,“在看” 和粉丝增长哪个更重要?其实答案很简单,它们就像公众号运营的两条腿,缺一不可。“在看” 代表着当下的用户认可和传播力,粉丝增长代表着未来的发展潜力和可能性。作为运营者,不能只盯着其中一个指标,而是要学会在两者之间找到平衡,用优质内容吸引用户点击 “在看”、主动分享,通过合理的运营手段实现粉丝的稳定增长,同时注重粉丝留存和互动,让新用户变成老用户,老用户带动新用户,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这样一来,公众号才能既有当下的热度,又有长远的生命力,在越来越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毕竟,做公众号就像种树,“在看” 是树上的花,好看又能吸引蜜蜂传播花粉;粉丝增长是树的根,根扎得深,树才能长得高、长得壮。只有花和根都照顾好了,这棵树才能结出丰硕的果实。
【该文章由diwuai.com
第五 ai 创作,第五 AI - 高质量公众号、头条号等自媒体文章创作平台 | 降 AI 味 + AI 检测 + 全网热搜爆文库🔗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