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小绿书的都知道,起号第一步就是定位。但太多人一上来就盯着热门赛道猛冲,今天看到别人做美食火了就跟风做美食,明天看到穿搭博主涨粉快又转头做穿搭。结果呢?账号做了三个月,粉丝没几个,自己还累得够呛。
小绿书不是抖音也不是小红书,盲目跟风只会让你淹没在内容海里。想在小绿书起号,关键是找到自己的独特定位。这篇内容就跟你掰扯清楚,怎么结合自身优势做好定位,避开那些坑。
🎯 先搞懂小绿书的 “脾气”:平台特性决定定位方向
小绿书和其他平台的基因完全不同。打开 APP 你会发现,这里的内容更偏向 “轻量级灵感分享”,用户刷起来像逛创意市集,不是来上课也不是来买东西。95 后、00 后占比超 60%,他们对 “精致的真实” 更买账 —— 太刻意的营销会被秒划走,反而是带点瑕疵的日常分享更容易获得共鸣。
举个例子,同样是做美食内容,小红书可能需要精致的摆盘和详细教程,小绿书用户更喜欢 “深夜厨房随手拍” 这种松弛感内容。有个账号叫 “阿泽的潦草晚餐”,每天发 15 秒的厨房碎片,煎糊的鸡蛋、没洗干净的灶台都敢放上去,三个月涨了 12 万粉。原因很简单,他抓住了平台 “反精致” 的特性。
平台算法也值得注意。小绿书的推荐机制更侧重 “内容新鲜度” 和 “用户互动密度”,新账号只要内容有记忆点,很容易获得初始流量池。但如果定位模糊,今天发穿搭明天发探店,算法就无法精准推送,自然做不起来。
🔍 别盯着热门找定位,先问自己三个问题
很多人起号第一步就错了 —— 打开小绿书热搜榜,哪个话题火就想做哪个。但你有没有想过,那些热门赛道早就挤满了专业团队。个人账号想突围,必须从自身优势出发。
第一个问题:“我做什么事时,会忘记时间?” 兴趣是最好的定位锚点。有个女生特别喜欢拆解旧物,把妈妈的缝纫机、爷爷的收音机拆开再装回去,她拍成视频发在小绿书,虽然内容小众,但三个月积累了 5 万多粉丝。她说自己每次拆东西都能坐一下午,这种热情是装不出来的,粉丝能感受到。
第二个问题:“别人经常因为什么事找我帮忙?” 这往往藏着你的隐性优势。比如有人擅长整理衣柜,朋友总找她请教收纳技巧;有人对化妆品成分特别敏感,闺蜜买护肤品前都要先问她意见。这些被你忽略的 “小特长”,恰恰是小绿书用户需要的内容。
第三个问题:“我有哪些独特的经历或视角?” 差异化往往来自这里。一个在农村长大的 95 后,分享 “县城超市隐藏吃法” 意外走红 —— 超市里的速冻饺子煎到金黄蘸辣条,火腿肠裹着方便面泡着吃,这些带着地域特色的内容,比那些精致的美食教程更有记忆点。
把这三个问题的答案写下来,重叠的部分就是你的核心优势区。记住,在小绿书,“独特” 比 “完美” 更重要。
🔬 用 “痛点反推法” 验证定位可行性
找到自身优势后,别急着发内容,先验证这个定位有没有市场需求。最简单的方法是用 “痛点反推”—— 你的优势能不能解决小绿书用户的某个具体问题?
怎么找痛点?打开小绿书,搜索你想做的领域关键词,比如你想做 “职场穿搭”,就搜 “上班穿什么”“职场穿搭避雷”。翻 100 条笔记,记录下评论区反复出现的问题:“微胖女生怎么穿显瘦”“预算 500 元能买哪些职场单品”“面试穿牛仔裤会不会不正式”。
如果你的优势刚好能解决这些问题,这个定位就有潜力。比如你是微胖体型,擅长用平价单品搭出职场感,那 “微胖女生的百元职场穿搭” 就是个好定位。既结合了你的特点,又精准命中了用户痛点。
反过来,如果搜索后发现,你想做的内容要么没人关心,要么已经被头部账号垄断,就要及时调整。小绿书目前在 “银发生活”“男性护肤”“小城创业” 这些领域还有很大空白,与其在红海厮杀,不如去蓝海深耕。
🎭 三种小众但容易起号的定位模板
如果你还是不知道怎么定位,分享三个经过验证的模板,新手可以直接套用。
“垂直领域 + 细分场景” 模板。比如做健身内容,不要笼统地发 “每日健身打卡”,而是聚焦 “办公室碎片健身”—— 午休时怎么用椅子练臀,开会时怎么偷偷瘦小腿。有个账号专门教宝妈 “带娃时健身”,一边哄孩子一边做平板支撑,三个月涨粉 8 万,因为她精准击中了宝妈 “没时间健身” 的痛点。
“个人经历 + 实用干货” 模板。把自己踩过的坑变成内容。一个女生分享 “专升本后的逆袭”,从专科生如何备考,到本科期间怎么规划时间,再到毕业后找工作的技巧,全是亲身经历。这种内容比纯理论分享更有说服力,也更容易获得信任。
“反差人设 + 持续输出” 模板。一个理工男做 “程序员的精致生活”,每天发自己下班后做西餐、打理阳台花草的视频。理工男的严谨和生活的细腻形成反差,粉丝觉得 “原来程序员也可以这么懂生活”。反差感能让你在同类账号中快速被记住。
无论用哪个模板,核心都是 “缩小范围”。定位越具体,越容易被记住。就像提到 “小绿书早餐博主” 你可能没印象,但说到 “每天用吐司做不同早餐的打工人”,形象就立刻清晰了。
📈 定位不是一成不变的,要学会 “动态调整”
别指望一次就能找到完美定位。优秀的账号都是在运营中不断优化定位的。怎么判断定位是否需要调整?看两个数据:完播率和互动率。
如果视频完播率低于 15%,说明内容可能偏离了用户预期。比如你定位 “学生党平价护肤”,但总发几百块的精华,用户就会觉得 “这不适合我”,自然不会看完。
互动率(评论 + 收藏 ÷ 播放量)低于 3%,可能是内容缺乏共鸣点。这时候可以翻评论区,看用户最常问什么、最关心什么。有个穿搭博主原本发 “通勤穿搭”,发现评论里总有人问 “小个子怎么穿显高”,她调整定位后,专门发 150cm 女生的穿搭技巧,互动率立刻提升到 8%。
调整定位不是完全推翻重来,而是在核心优势不变的前提下,不断优化细节。就像一棵树,主干不能变,但枝叶可以修剪。保持核心定位的稳定性,才能让粉丝形成记忆点。
🚫 这些定位误区,新手一定要避开
最后提醒几个常见的定位陷阱,很多人就是因为踩了这些坑,起号半年还没做起来。
不要做 “百科全书式” 定位。什么都想分享,结果什么都不精。有个账号叫 “小宇的生活指南”,今天发美食明天发旅行后天发理财,粉丝画像混乱,算法也不知道该推给谁,半年才 3000 粉。后来她专注做 “95 后理财避坑”,三个月就涨到 5 万粉。
不要盲目模仿头部账号。看到别人做 “沉浸式护肤” 火了,就一模一样抄过来。但头部账号背后可能有专业团队,从灯光到剪辑都有讲究,个人很难复制。不如换个角度,做 “普通人的真实护肤流程”,反而更容易获得共鸣。
不要忽略 “地域优势”。很多人觉得必须做全国性内容才有流量,其实不然。一个在五线城市做 “小城物价观察” 的账号,拍菜市场的菜价、路边摊的小吃,反而因为独特的地域特色走红。小绿书用户对 “真实的生活” 有很强的好奇心,你的家乡可能就藏着别人没见过的宝藏内容。
定位的核心不是 “我想做什么”,而是 “我能给用户带来什么独特价值”。在小绿书这个平台,与其跟风做别人已经做烂的内容,不如静下心来,找到自己最擅长又能帮到别人的事。慢慢来,反而会更快。
【该文章由diwuai.com
第五 ai 创作,第五 AI - 高质量公众号、头条号等自媒体文章创作平台 | 降 AI 味 + AI 检测 + 全网热搜爆文库🔗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