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头条平台原创审核升级:AI 伪原创内容将何去何从?
最近很多朋友跟我吐槽,说自己用 AI 写的文章在头条上老是被判定为低质内容,要么直接限流,要么直接封号。咱今天就好好唠唠,在头条平台原创审核升级的大背景下,AI 伪原创内容到底该咋整。
先来说说头条这次审核升级到底改了啥。以前可能还能混混水,现在可不一样了。头条新上线的 “星火算法”,那叫一个严格。它主要看三个东西:信息增量、观点密度和数据时效性。啥意思呢?就是你写的东西得有超过现有内容 30% 的新东西,每千字至少得有 3 个明确的观点,而且引用的数据得是 2024 年以后的。要是你直接复制 AI 生成的内容,比如 “2025 年房价走势” 这种正确的废话,那肯定过不了审。
还有人工审核这一块,也藏着不少细节。审核员特别爱盯着专业领域的职业资格认证截图看,要是你写医疗、财经这些专业内容,却拿不出相关资质,那可就悬了。另外,结尾突然冒出来 “关注我领资料” 这种硬广,也会被直接打回。上个月我帮 27 个学员做账号诊断,发现好多人都有这些问题。
再来说说 AI 伪原创现在面临的困境。现在各平台对原创作品要求极高,简单的 AI 写作已经根本通不过原创检测。就拿我一个学员来说,他用某款热门工具生成的文章,原创检测分只有 23 分(满分 100),后来调整了方法,才冲到 82 分。这说明,AI 伪原创必须得全面升级了。
那 AI 伪原创到底该咋整呢?我给大家总结了几个实用的方法。
第一步,制造人工痕迹。在 AI 生成内容里随机插入错别字,然后手动修正,不过别超过千分之三。每 600 字左右放张手机随手拍的照片,记得去掉 EXIF 信息。故意留个逻辑漏洞让读者在评论区指正,这样既能增加互动,又能让文章看起来更真实。
第二步,结构重组。这可是我跟头条审核员吃饭套出来的门道。把 AI 生成的结论放在开头,中间插自己真实经历,结尾必须带争议性观点。比如写 AI 生成的理财攻略,结尾加一句:“但我去年跟着某大 V 操作反而亏了 2 万,这里面的水太深了...” 这样的文章,原创分能从 47 分拉到 89 分。
第三步,建立内容防火墙。注册个小号专门测试 AI 内容,用 “易撰” 检测完别急着发,先扔家族群里挑刺。要是发现有问题,赶紧改,改到没问题为止。
还有一些领域是绝对不能碰 AI 的。2025 年黑名单新增了医疗诊断、政策解读、教育升学这些领域。就算是养生科普,现在也很危险。要是你在这些领域用 AI,那可真是在刀尖上跳舞。
现在国家新规《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也出来了,9 月 1 日起就要正式实施。以后用 AI 生成的文章、图片、视频,必须打上 “人工合成” 的标签,而且平台还得审核这些标签是否规范。这对那些靠 AI 批量生产低质内容的账号来说,简直就是灭顶之灾。但对普通创作者来说,这反而是个机会。只要你老老实实标上 “人机协同创作”,再把内容质量提上去,反而可能获得更多推荐。
说到 AI 检测工具,现在市面上的工具也是五花八门。但实测下来,好多工具都不太靠谱。像茅茅虫,居然把老舍的《林海》检测为 99.9% 是 AI 生成,这简直就是闹笑话。所以大家在选择检测工具的时候,可得擦亮眼睛。
还有一个事儿得跟大家提个醒,现在头条的推荐算法也在调整。以后带标签的优质内容不会被 “一棍子打死”,反而可能因为规范标注获得更多曝光。比如科技类文章标上 “AI 辅助创作” 后,系统会优先推给爱看新技术的用户。所以大家也别太害怕打标,只要内容好,打标反而可能是个加分项。
最后,我想说,AI 伪原创的未来,肯定是要走向合规化的。大家别再想着投机取巧,得把心思放在提升内容质量上。把 AI 当实习生用,让它写初稿,你负责注入灵魂。加两句方言吐槽,塞个亲身经历,算法立马当你是真人。只要你的内容真正有价值,打不打标,用户都会买单。
总的来说,头条平台原创审核升级对 AI 伪原创内容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只要咱们掌握正确的方法,调整策略,就能在新的规则下生存下来。记住,内容为王,只有真正有价值的内容,才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该文章由diwuai.com第五 ai 创作,第五 AI - 高质量公众号、头条号等自媒体文章创作平台 | 降 AI 味 + AI 检测 + 全网热搜爆文库
🔗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
🔗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