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让公众号涨粉,核心不是你想写什么,而是用户想看什么。现在公众号打开率越来越低,能让用户主动关注、甚至转发的内容,一定是精准戳中了他们的需求。从用户需求出发搭建内容矩阵,才能让涨粉更稳、更持续。
🎯 先搞懂:用户关注公众号,到底想要什么?
用户关注一个公众号,背后一定有明确的 “收益预期”—— 要么能解决当下的问题,要么能获得长期价值,要么能满足情绪需求。这三种核心需求,就是内容创作的起点。
解决当下问题的需求最直接。比如刚毕业的学生想知道 “简历怎么写能通过初筛”,宝妈会搜 “宝宝辅食一周食谱”,职场人可能急着找 “PPT 高效排版技巧”。这种 “即时性需求” 对应的内容,用户会主动搜索,一旦你的内容能给出清晰答案,关注率特别高 —— 因为他们怕下次需要时找不到。
长期价值需求更看重 “持续收获”。比如关注职场号的人,可能想系统学习晋升技巧;关注理财号的用户,希望慢慢积累投资知识。这类用户不满足于碎片化信息,更需要成体系的内容。如果你的公众号能持续输出有深度的系列内容,用户会觉得 “留着有用”,自然不会取关。
情绪需求容易被忽略但威力很大。现在人压力大,有人需要 “治愈系文字” 缓解焦虑,有人喜欢 “毒舌吐槽” 释放情绪,还有人沉迷 “萌宠日常” 获得快乐。这类内容不一定有实用价值,但能引发情感共鸣,转发率特别高 —— 用户会觉得 “这说的就是我”,愿意分享给朋友。
🔍 对应需求的 3 类爆款内容,直接套用就能用
搞清楚用户需求后,内容方向就明确了。这三类内容既能满足需求,又容易产生传播,新手也能快速上手。
“问题解决型” 内容是涨粉基础。这类内容要做到 “精准定位问题 + 给出具体方案”。比如写职场内容,别泛泛地说 “要提升沟通能力”,而是针对 “和领导汇报总被打断” 这个具体问题,给出 “先讲结果再讲过程”“用数据代替描述” 等 3 个可操作的方法。用户看完觉得 “有用”,不仅会关注,还可能转发给有同样困扰的同事。这类内容标题可以直接用 “XX 问题,这样做就能解决” 的句式,比如 “孩子不爱吃蔬菜?3 个小技巧让他主动吃”,一眼就让有需求的用户点进来。
“知识干货型” 内容能留住长期用户。关键是 “把复杂知识变简单”,还要 “成体系”。比如做历史号,别今天讲唐朝、明天讲明朝,可以按 “朝代 + 生活细节” 系列来写,像 “宋朝人怎么喝咖啡?”“明朝上班族怎么通勤?”—— 用现代人熟悉的场景解读历史,既有趣又有知识点。再比如做护肤号,按 “肤质 + 季节” 分类,干皮秋冬护肤、油皮夏季控油,用户能按自己的情况找到对应内容,就会觉得 “这个号很懂我”。这类内容可以搭配 “合集” 功能,让用户能一键找到同系列内容,增加留存。
“情感共鸣型” 内容自带传播属性。核心是 “说用户想说但没说出口的话”。比如写职场情绪,不用喊口号说 “要努力”,而是描述 “加班到凌晨,看着空荡的办公室突然想家” 这种细节 —— 真实的场景比道理更能打动人。写亲子内容,可以讲 “辅导作业时忍不住发火,事后又后悔” 的矛盾心理,宝妈们会觉得 “这就是我”。这类内容不用追求华丽辞藻,越真实越有力量。另外,结合热点情绪效果更好,比如高考后写 “没考上名校的人,后来都怎么样了”,既能蹭热度,又能安抚考生和家长的情绪。
📊 搭建内容矩阵:让不同需求的用户都能留下来
单一内容类型很难覆盖所有用户,搭建内容矩阵才能吸引更多人。内容矩阵不是盲目增加内容,而是围绕核心定位,用不同内容类型满足用户的多元需求。
先确定公众号的核心定位。比如定位 “职场成长”,核心用户是 25-35 岁的上班族。他们的需求可能有:解决当下工作问题(如汇报、沟通)、长期能力提升(如管理、副业)、职场情绪调节(如压力、人际关系)。这三个需求方向,就是内容矩阵的三大板块。
然后给每个板块分配比例。基础是 “解决问题” 内容(占 40%),保证日常涨粉;“知识干货” 内容(占 30%),积累用户信任;“情感共鸣” 内容(占 20%),带动传播;剩下 10% 可以放 “互动内容”,比如 “你最头疼的职场问题是什么?评论区留言下周解答”—— 既能收集用户需求,又能增加活跃度。比例可以根据数据调整,比如发现 “情感内容” 转发率特别高,就适当增加比例。
还要注意内容的 “关联性”。比如周一发 “怎么高效做周计划”(解决问题),周三发 “做好计划后,如何避免拖延”(知识干货),周五发 “这周没完成计划?别自责,这 3 个原因很常见”(情感共鸣)。一周内容围绕 “计划” 这个小主题,用户会觉得内容有逻辑,而不是东一榔头西一棒子。
💡 实操技巧:让内容既满足需求又容易传播
光有内容方向还不够,这些细节能让涨粉效率翻倍。
标题要 “精准命中需求”。别用模糊的标题,比如 “关于育儿的几个建议”,不如 “3 岁孩子总哭闹?学会这招他能自己冷静”—— 前者没说清针对什么问题,后者直接点出用户的痛点。还可以在标题里加 “数字” 或 “场景”,比如 “通勤 1 小时太浪费?这 5 件事能偷偷提升自己”,数字让内容显得具体,场景让用户有代入感。
开头 3 秒要抓住注意力。用户打开文章后,前 3 句话没兴趣就会关掉。可以直接说用户的痛点,比如 “你是不是也这样:明明做了很多事,汇报时却讲不清楚,领导总觉得你没干活?”—— 一句话戳中用户,他们才会继续看。或者用 “反常识” 的观点开头,比如 “大家都说要多喝热水,但这 3 类人喝多了反而不好”,引发好奇。
适当引导关注和转发。别生硬地说 “关注我”,而是结合内容说 “这类职场技巧我每周都会更,关注后不错过”;转发引导可以说 “如果你身边也有总被汇报困扰的朋友,转发给他吧”—— 站在用户的角度,告诉他们 “转发对朋友有帮助”。另外,在文末加 “往期推荐”,把同类型的优质内容链接放进去,用户看完这篇可能会点进另一篇,增加停留时间,也能提高关注概率。
📈 用数据反推:哪些内容更适合你的用户?
光凭感觉写内容不行,要盯着数据看用户到底喜欢什么。公众号后台的 “阅读完成率”“转发率”“新增关注” 这三个数据,能帮你找到方向。
阅读完成率高的内容,说明用户愿意看完。如果 “问题解决型” 内容的完成率能达到 60% 以上,说明你的用户很需要这类实用内容,可以多写。如果 “情感共鸣型” 内容完成率低,可能是你的描述不够真实,下次可以多加具体场景,少用抽象的情绪词。
转发率高的内容,是涨粉的关键。转发率超过 3% 的内容(转发人数 / 阅读人数),说明有传播力。可以分析这类内容的共同点:是戳中了某个群体的情绪,还是提供了能 “装 X” 的知识点?比如 “一线城市月薪 1 万,到底算不算高?” 这类话题转发率高,因为用户想表达自己的观点,下次可以多写有讨论空间的内容。
新增关注多的内容,要复制成功经验。如果一篇 “干货合集” 带来了 100 个新增关注,说明用户需要系统的内容,下次可以整理 “XX 干货 2.0”。如果某类标题的文章关注量高,比如带 “怎么办” 的标题,就多沿用这种标题风格。
❌ 避开这些坑:别让内容白写
有些内容看似符合需求,实际却会劝退用户。这几个常见错误一定要避开。
别贪大求全,一篇内容解决一个问题就够。比如写 “新手理财”,别从开户讲到投资组合,只讲 “怎么选适合新手的基金” 这一个点,讲透比讲广更重要。用户觉得 “这篇能直接用”,才会关注。
别忽略你的核心用户。如果你的号定位 “职场新人”,却总写 “CEO 管理技巧”,用户会觉得 “和我没关系”。所有内容都要围绕核心用户的需求,偶尔可以拓展,但不能偏离主线。
别用专业术语堆内容。写 “社保缴纳”,别说 “基数核定”“视同缴费年限”,换成 “社保交多少钱,是怎么算的?”“之前没交社保,现在补交会影响退休金吗?”—— 用户看不懂的内容,再专业也没用。
公众号涨粉的核心,就是让用户觉得 “关注你,对我有好处”。从用户需求出发,搭建能解决问题、提供价值、引发共鸣的内容矩阵,再用数据不断优化,涨粉其实没那么难。关键是别想着讨好所有人,精准满足一群人的需求,比模糊地满足所有人更有效。
【该文章由diwuai.com
第五 ai 创作,第五 AI - 高质量公众号、头条号等自媒体文章创作平台 | 降 AI 味 + AI 检测 + 全网热搜爆文库🔗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