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定位模糊的账号,90% 活不过半年
做公众号的人越来越多,但真正能做起来的没几个。你有没有发现,那些粉丝增长快、互动率高的账号,往往都有一个清晰的定位。而那些今天发美食、明天聊职场、后天又晒旅行的账号,就算偶尔出个爆款,粉丝也留不住。
数据不会骗人。我去年跟踪了 50 个新起的公众号,其中 45 个因为定位模糊,不到半年就停更了。剩下的 5 个,都是从一开始就想清楚自己要做什么的。比如有个专门分享职场 PPT 模板的账号,虽然内容垂直,但粉丝黏性特别高,三个月就突破了 1 万粉。
为什么定位这么重要?因为现在的读者注意力太稀缺了。打开微信,每个人关注的公众号少则十几个,多则上百个。如果你的账号不能让读者一眼就知道 “你是谁、能给我什么”,他们根本不会给你第二次机会。
更关键的是,清晰的定位能帮你过滤掉不合适的粉丝,吸引来真正认同你的人。这些人不仅会经常看你的内容,还会主动转发分享,甚至愿意为你付费。这才是公众号能长久运营下去的核心。
🔍 3 步找到让粉丝尖叫的精准定位
想找到精准定位,别上来就瞎写。先做这三件事,比闷头写三个月管用多了。
第一件事,画用户画像要细到 “能看见脸”。别只说 “我要写给年轻人看”,这等于没说。你得知道他们多大、在哪座城市、做什么工作、月薪多少、平时喜欢刷什么 APP、有什么烦恼。比如同样是做美妆号,写给一线城市白领和写给学生党的内容,肯定不一样。
怎么画?去看你想吸引的那群人常去的论坛、社群,翻他们的评论和动态。把高频出现的问题、抱怨、喜好记下来,慢慢就能拼出一个清晰的形象。我见过最夸张的,连用户喜欢喝什么牌子的奶茶都记下来了,这样写出来的内容能不精准吗?
第二件事,分析竞争对手要找到 “他们不敢碰的角落”。打开新榜、微小宝,看看同领域做得好的账号都在写什么。不是让你抄,是让你找他们没覆盖到的地方。比如大家都在写 “考研英语怎么背单词”,你可以专门写 “基础差的人怎么用碎片时间背单词”。
差异化不一定是完全不同,有时候只是角度不一样。找到那个被忽略的细分领域,你就能成为小圈子里的 “专家”。记住,在小领域当第一,比在大领域当第十强多了。
第三件事,问自己 “能不能坚持写三年”。很多人定位的时候只看热度,什么火就想做什么。但热点会变,如果你对这个领域没有真正的兴趣或积累,很难长期输出有价值的内容。
我有个朋友,因为看到情感号火就跟风做,结果写了两个月就写不出来了。后来他换成自己真正喜欢的户外主题,虽然起步慢,但越写越有感觉,现在反而成了小有名气的户外博主。所以定位的时候,一定要平衡市场需求和自身优势,找那个既能赚钱又能让你乐在其中的点。
🎭 人设不是演戏,是让粉丝 “认亲”
人设这东西,不是让你装成另一个人。而是把你真实的一面放大,让粉丝觉得 “哇,这人和我好像” 或者 “这正是我想成为的样子”。
真实永远是最好的人设。别想着塑造一个完美的形象,那样太假了,粉丝一眼就能看出来。反而是那些敢于暴露小缺点的账号,更容易让人产生亲近感。比如有个职场号博主,经常在文章里说自己开会迟到被老板骂的糗事,粉丝反而觉得 “这不就是我吗”,互动特别积极。
人设要有 “记忆点符号”。可以是一句口头禅,一个固定的结尾,甚至是一个标志性的表情包。比如 “咪蒙” 的毒舌,“六神磊磊” 的武侠风,都是让人过目不忘的记忆点。
我建议你从自己身上找这种符号。想想朋友平时怎么形容你,是 “最会省钱的抠门鬼”,还是 “总能把复杂事说明白的人”?把这个特点放大,就能成为你的专属标签。
人设要和定位匹配。如果你做的是财经号,人设就不能太轻浮;如果是母婴号,就得让人感觉到你的亲和力和专业性。别为了标新立异而乱设人设,结果和内容完全不搭,粉丝只会觉得奇怪。
有个做职场号的博主,本来人设是 “严肃的职场导师”,后来突然想走搞笑路线,结果老粉丝大量流失,新粉丝又没吸引来,得不偿失。所以人设可以微调,但大方向不能随便改。
📝 5 个维度让人设从概念落地成记忆
人设不能只停留在脑子里,得通过具体的内容让粉丝感受到。这五个维度,少一个都不行。
语言风格要像 “面对面聊天”。别用那些官方、生硬的词,就像跟朋友说话一样就行。做美食号的可以多用点 “好吃到舔盘”“香到邻居敲门” 这种接地气的表达;做科技号的,别整天说专业术语,试着用 “就像给手机装了个加速器” 这种比喻。
我见过一个法律号,把复杂的法律条文讲成 “生活中的坑”,用 “要是你遇到这种事,该怎么怼回去” 的语气来写,本来枯燥的内容变得特别受欢迎。所以,找到和人设匹配的语言风格,比内容本身更能打动人。
内容选题要 “带着人设的影子”。同样是写 “如何提高效率”,“职场新人” 人设可能会分享 “刚入职怎么快速适应工作节奏”,而 “创业老板” 人设可能会聊 “如何管理团队的时间”。选题角度不一样,呈现出来的人设感也完全不同。
每次选题前,先想想 “如果是我的人设遇到这件事,会怎么想、怎么做”。用这个人设的视角去解读问题,内容自然就有了灵魂。
互动方式要 “像朋友一样相处”。别把自己当高高在上的博主,粉丝留言了就认真回复,有问题就帮着出主意。有个情感号博主,粉丝失恋了会半夜给她发消息,她都会耐心回复,时间长了,粉丝都把她当成 “树洞姐姐”,忠诚度特别高。
甚至可以偶尔和粉丝 “吐槽” 一下,比如 “今天写稿写到头秃,求安慰”,这种小互动能让人设更鲜活。记住,互动不是任务,是和粉丝建立情感连接的机会。
视觉风格要 “一看就知道是你”。头像、封面、排版,这些视觉元素也要和人设统一。走可爱风的,就用圆润的字体和明亮的颜色;走专业路线的,就用简洁的设计和沉稳的色调。
别今天换一种风格,明天又换一种,粉丝会 confusion 的。保持视觉风格的一致性,能让粉丝在刷朋友圈的时候,一眼就认出你的文章。
价值观要 “藏在字里行间”。人设的核心是价值观,你认同什么、反对什么,都会通过内容传递给粉丝。比如同样是写教育,有人觉得 “分数最重要”,有人认为 “快乐成长更重要”,不同的价值观会吸引不同的粉丝。
不用刻意喊口号,通过具体的案例和观点,粉丝自然能感受到你的立场。那些能长久留住粉丝的账号,往往是因为粉丝认同他们的价值观,而不只是喜欢他们的内容。
🔄 定位跑偏?3 个信号提醒你及时刹车
就算一开始定位很清晰,运营过程中也可能慢慢跑偏。出现这三个信号,说明你该调整了。
第一个信号:粉丝增长快但互动率低。看着粉丝数涨得挺开心,但打开率、点赞评论都很少。这可能是因为你为了涨粉,写了很多和定位不相关的热门内容,吸引来的都是 “过客粉”。
我有个朋友做职场号,为了追热点写了篇娱乐八卦,确实涨了不少粉,但之后发的职场内容,这些新粉根本不看。后来他狠心删掉了那篇文章,虽然粉丝少了点,但互动率反而提高了。
第二个信号:写稿越来越痛苦。如果每次写文章都觉得 “这不是我想说的”,或者 “为了凑数才写”,说明你的内容已经偏离了人设。长期这样下去,不仅你会累,粉丝也能感觉到你的敷衍。
这时候别硬撑,停下来想想最初的定位,把那些让你写得难受的内容砍掉。宁愿少更几篇,也要保证内容的 “纯度”。
第三个信号:同行开始模仿你,但你却没什么新东西可写。这说明你的定位可能太宽泛了,没有足够深的壁垒。别人很容易就能复制你的内容,而你自己也很难再做出新意。
这时候可以往更细分的方向深耕,比如从 “职场干货” 缩小到 “互联网职场晋升技巧”,再到 “产品经理的成长路径”。越细分,竞争越小,你也越容易成为这个领域的权威。
调整定位不是否定过去,而是为了走得更远。定期回顾自己的内容,看看是否还符合最初的定位和人设,及时纠偏,才能让账号一直保持活力。
【该文章由diwuai.com第五 ai 创作,第五 AI - 高质量公众号、头条号等自媒体文章创作平台 | 降 AI 味 + AI 检测 + 全网热搜爆文库
🔗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
🔗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