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定位像 "大杂烩",读者看了就划走
新手做公众号最容易犯的错,就是啥内容都想发。今天发美食攻略,明天转情感鸡汤,后天又来个职场干货。看似内容丰富,其实读者根本记不住你到底是干嘛的。
我见过一个美妆类公众号,运营到第三个月突然开始发母婴用品推荐。后台数据直接掉了一半,留言区全是 "你怎么变成母婴号了?取关了"。后来问运营者才知道,就因为她自己刚怀孕,觉得相关内容有价值就发了。
用户关注你,一定是因为你在某个领域能持续提供价值。美妆号就深耕美妆,职场号就专注职场。哪怕你想覆盖多个领域,也要找到它们的连接点。比如 "都市女性生活指南",可以包含美妆、职场、情感,但都要围绕 "都市女性" 这个核心人群。
还有人觉得定位越宽泛,吸引的人越多。其实恰恰相反,定位越精准,粉丝粘性才越高。就像便利店和专卖店,便利店啥都有,但想买专业化妆品的人,还是会去美妆专卖店。公众号也是一个道理。
解决办法很简单:注册账号前先想清楚三个问题 —— 我最擅长什么?目标用户是谁?他们最需要什么?把这三个问题的答案写在纸上,重合的部分就是你的内容定位。三个月内别轻易变,变一次伤一次粉丝。
📌 基础设置马马虎虎,细节处掉链子
很多人觉得公众号名字随便起个就行,头像用系统默认的也没关系。这种想法大错特错,这些基础设置直接影响用户对你的第一印象。
有个做职场培训的公众号,名字叫 "小明聊职场",头像用的是个模糊的风景照。用户搜到的时候,还以为是个人日记号。后来改成 "职场加速器",配上简洁的 logo,关注转化率一下子提了 30%。
公众号名字要包含关键词,同时好记好传播。比如做美食教程的,叫 "阿花教你做家常菜" 就比 "味蕾之旅" 强。头像要和定位匹配,设计上尽量简洁清晰,毕竟在手机屏幕上就那么点大。
自动回复也不能忽视。新用户关注后,至少要告诉人家这个号是干嘛的,能提供什么价值。最好再给个历史文章目录或者热门文章链接,方便用户快速了解你。见过最离谱的自动回复,就一句 "欢迎关注",用户看了等于没看。
菜单栏更是黄金位置。很多新手要么空着不用,要么堆一堆没用的链接。正确的做法是把用户最需要的功能放上去,比如 "课程报名"、"干货合集"、"联系我们"。层级别太多,最多两层,谁也不想点五六下才能找到想要的东西。
🔄 只埋头写文章,不懂 "吆喝" 的重要性
"我写的内容这么好,为什么没人看?" 这是很多新手的困惑。原因很简单,你不推广,谁知道你写了啥?
公众号不是封闭的内容池,尤其对新号来说,完全靠平台推荐几乎不可能。有个做读书分享的号主,坚持写了半年,每篇文章都精心打磨,但粉丝才两百多。后来她开始在豆瓣小组、小红书分享节选内容,引导关注,三个月就涨到了五千粉。
内容写得好是基础,但推广是让更多人看到的关键。不过推广不是乱发广告,得找对渠道和方法。你是职场号,就去领英、脉脉活跃;你是宝妈号,就多混母婴论坛和社群。
还有人觉得在朋友圈刷屏就能涨粉,结果不仅被亲戚朋友屏蔽,还会让潜在用户反感。正确的做法是,每天分享一篇最优质的内容,配上真诚的推荐语,而不是像发传单一样连发五六条。
互推也是个好办法,但新号别找太大的号互推,人家看不上。找粉丝量差不多、内容互补的号合作,效果反而更好。比如美食号和厨具号互推,职场号和 PPT 模板号互推,用户重合度高,转化率才会高。
别忘了利用公众号自带的功能。每篇文章末尾引导用户 "点赞、在看、分享",这些动作虽然小,但能增加文章的曝光。还有 "相关推荐" 功能,在文章末尾放上几篇相关的旧文,能提高用户停留时间。
📊 从不看数据,闷头瞎运营
运营公众号不是 "我觉得好就行",而是 "用户觉得好才有用"。怎么知道用户觉得好不好?看数据啊。
有个情感类公众号主,坚持每周发三篇文章,都是自己觉得特别感人的故事。但后台数据显示,周末发的文章打开率比工作日高 50%,她却一直是周一三五发。调整发布时间后,阅读量直接翻倍。
后台数据是了解用户的最佳途径。打开率低,可能是标题不行;读完率低,可能是内容不够吸引人;转发率低,可能是缺乏共鸣点。这些问题都能从数据里看出来。
重点看这几个数据:打开率(低于 3% 就要反思标题和封面了)、读完率(低于 50% 可能是内容太啰嗦)、转发率(低于 1% 说明缺乏传播点)、粉丝增长曲线(突然掉粉要看看是不是哪篇文章出了问题)。
别只看表面数据,要深入分析。比如同样是 1000 阅读,一篇是新粉丝带来的,一篇是老粉丝反复打开的,意义完全不同。通过用户画像,还能知道粉丝的性别、年龄、地域,这些信息对调整内容方向特别有用。
最好每周做一次数据分析,把表现好的文章和表现差的文章对比一下,找找规律。是情感类的更受欢迎,还是干货类的更吃香?是长文阅读量高,还是短文更受欢迎?这些问题都能从数据中找到答案。
💰 刚起步就想着变现,急功近利坏大事
"什么时候能开始接广告?"" 怎么才能快点赚钱?" 很多新手刚运营一两个月就开始问这些问题。不是不能变现,是时机没到。
有个职场号,粉丝刚到 3000 就开始接各种广告,一周发两篇推广文。结果一个月内掉了 1000 多粉,后面想再接广告,报价直接被腰斩。粉丝都跑了,谁还找你推广?
公众号的核心是信任,变现是水到渠成的事。粉丝量少的时候,重点应该放在积累信任上。等粉丝到了一定规模,有了足够的信任度,再考虑变现也不迟。
变现方式有很多种,广告只是其中之一。可以先从和自己定位相关的产品开始,比如做美食号的,可以推荐优质食材;做职场号的,可以开发自己的课程。这些变现方式不仅不会伤粉,还能增强粉丝粘性。
就算开始变现了,也要有底线。不符合自己定位的广告不接,质量没保障的产品不推。粉丝是因为信任你才关注你,一旦破坏了这份信任,想再建立起来就难了。
记住,粉丝质量比数量重要。1000 个忠实粉丝,比 10000 个泛粉更有价值。先把粉丝服务好,让他们觉得关注你能获得持续的价值,变现是早晚的事。
🚫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缺乏持续输出能力
"刚开始热情满满,写了几篇就没动力了",这是很多公众号夭折的原因。运营公众号就像养孩子,需要长期投入,不可能一蹴而就。
见过一个教育类公众号,坚持日更了半年,粉丝才涨到 5000。但他们没有放弃,继续保持更新频率。到了第八个月,突然有一篇文章火了,单篇阅读量 10 万 +,一周涨粉 2 万。后面的运营就顺风顺水了。
持续输出比偶尔写出爆款更重要。用户关注你,是期待你能持续提供价值。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用户慢慢就会把你忘了。
可以给自己制定一个更新计划,比如每周 2 篇,固定在周二和周五发。重要的是坚持执行,不要轻易打破规律。实在没时间,可以提前写好存起来,用定时发送功能。
内容不够怎么办?平时多积累素材,看到好的观点、案例就记下来。建立一个素材库,分类整理,需要的时候就能用上。也可以和其他作者合作,互相供稿,既能保证更新,又能带来新的视角。
遇到瓶颈期很正常,谁都会有写不出来的时候。这时候可以看看同行在写什么,或者问问粉丝想看什么。实在写不出来,发个互动话题也行,保持和粉丝的连接比硬写一篇质量差的文章强。
🤝 忽视用户互动,把公众号做成 "自说自话"
很多新手只知道发文章,从来不看留言,更别说回复了。公众号不是单向传播的工具,是和用户互动的平台。
有个旅行类公众号,每篇文章末尾都会留一个互动问题,比如 "你最想去的地方是哪里?" 运营者坚持回复每一条留言,还会把精彩的留言精选出来。半年下来,粉丝粘性特别高,打开率比同类账号高 20%。
互动是提高粉丝粘性的最佳方式。用户留言了,尽量在 24 小时内回复;用户有疑问,耐心解答;用户提出建议,认真考虑。这些小动作看似不起眼,却能让用户觉得被重视。
可以定期搞一些互动活动,比如抽奖、征集故事、投票等。这些活动不仅能提高活跃度,还能为你提供素材。比如征集 "你的职场故事",既和定位相关,又能获得大量原创内容。
别忘了建立用户社群。把活跃的粉丝拉进微信群,平时多交流,既能及时了解他们的需求,又能培养一批核心粉丝。这些核心粉丝不仅会经常打开你的文章,还会主动帮你分享,相当于免费的推广员。
互动的时候别太官方,像朋友聊天一样就好。用户说 "小编你写得真好",可以回 "谢谢认可,会继续努力的",不用非得说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将一如既往地为您提供优质内容"。太正式了,反而拉远了距离。
运营公众号就像种果树,前期需要耐心浇水、施肥,慢慢培育。急不得,也懒不得。避开这些坑,找对方法,坚持下去,总会看到收获的。刚开始可能进步慢,但只要方向对了,每一步都算数。
【该文章由diwuai.com第五 ai 创作,第五 AI - 高质量公众号、头条号等自媒体文章创作平台 | 降 AI 味 + AI 检测 + 全网热搜爆文库
🔗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
🔗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