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号做的是本地人生意,栏目设置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用户爱不爱看、用不用。那些能在本地化运营中脱颖而出的民生号,栏目里藏着太多值得琢磨的门道。今天就来拆解几个典范,看看它们是怎么把栏目变成连接本地人的桥梁的。
📰 本地新闻资讯栏目的 “小而美” 逻辑
好的民生号,新闻栏目绝不会是大而全的 “新闻联播” 翻版。你去看那些粉丝活跃度高的号,新闻栏目都带着一股 “街坊气”。比如苏州的 “姑苏晚报民生号”,把本地新闻拆成了 “社区新鲜事”“街头巷尾”“县域速递” 三个子板块。社区新鲜事专发小区里的家长里短,张阿姨家的宠物丢了、李大爷的书法展开展了,这些看似琐碎的内容,反而让住在同一个社区的人觉得 “这号懂我”。
时效性是这类栏目的生命线。有个杭州的民生号 “钱塘民生通”,专门开了 “1 小时速报” 栏目。上次城东某路段水管爆裂,他们从接到线索到出稿只用了 40 分钟,不仅说了哪里漏水,还附上了周边三个公交站的临时改道信息。这种把新闻和实用信息绑在一起的做法,用户能不爱吗?
还有些号会在新闻栏目里加 “本地视角”。比如报道全国性政策时,立刻跟进本地的落实情况。就像去年垃圾分类新规出台,成都的 “蓉城民生圈” 当天就推出 “成都小区垃圾分类怎么分?物业准备得咋样?”,记者跑了 5 个小区拍视频、访物业,这种从本地落地角度解读的内容,比单纯转发政策原文有用得多。
🛠️ 生活服务栏目要 “贴地皮”
生活服务栏目是民生号的 “硬通货”,做得好的号都有个共同点 ——把服务拆到 “毛细血管” 级别。上海的 “上海民生帮” 做得特别细,单是 “就医指南” 就分了 “儿科医院挂号攻略”“老年人体检预约流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地址大全”。更绝的是,他们整理的 “三甲医院专家门诊时间表”,还标注了哪个医生擅长看什么病,甚至附上了挂号成功率较高的时间段。
交通出行栏目也有讲究。“广州民生荟” 的 “交通出行” 板块,除了常规的地铁线路图、公交调整通知,还加了 “停车场空位查询” 和 “高峰时段避堵路线”。后者是小编每天根据交警部门的数据更新的,早高峰哪些桥容易堵,晚高峰哪条隧道通行快,写得明明白白。有次暴雨导致多个路段积水,他们半小时内就出了 “积水点分布图及绕行建议”,当天的阅读量直接破 10 万 +。
便民工具入口的设置也很关键。“武汉民生网” 在菜单栏最显眼的位置放了 “社保查询”“公积金提取”“不动产登记” 三个直达入口,点击就能跳转到官方平台。他们还做了个 “办事指南” 合集,把办理居住证、准生证、老年证等的流程、所需材料、办理地点都整理成图文,甚至附上了工作人员的联系电话,让用户少跑冤枉路,这就是实实在在的价值。
🔍 民生政策解读栏目要 “说人话”
政策解读是民生号的难点,也是拉开差距的关键点。做得好的号,都不会直接照搬文件。“北京民生事儿” 的 “政策解读” 栏目,有个固定模式:先提炼 “政策核心点”,用一句话说清楚这个政策对老百姓有啥影响;再分 “谁能受益”“能享啥好处”“咋申请” 三个部分,用大白话解释。比如解读租房补贴新政时,他们举例说 “月收入 5000 以下,在海淀租房的上班族,每月能领多少补贴,怎么提交材料”,比政策原文里的 “符合条件的城镇中等收入以下家庭” 好懂多了。
还有些号会做 “政策对比”。“南京民生圈” 在解读养老金上调政策时,不仅说了今年的调整标准,还把前三年的标准列出来做对比,告诉大家 “今年比去年多涨了多少,哪些群体涨得更多”。这种用数据说话的方式,让用户看得明明白白。
案例分享也是个好办法。“西安民生通” 解读人才落户政策时,发了三个真实案例:刚毕业的大学生怎么落户,外地来的技术工人落户需要啥条件,创业人员落户有哪些优惠。每个案例都附了办理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比如 “学历认证要在学信网打印”“材料要装订成册”,让抽象的政策变得具体可感。
💬 互动交流栏目要 “接地气”
互动栏目是民生号保持活力的关键。“重庆民生圈” 的 “百姓留言板” 就做得很有特色,他们不是简单地展示留言,而是每天挑选 10 条有代表性的留言进行回复。有居民反映小区广场舞噪音太大,小编当天就联系了社区居委会,第二天就在栏目里公布了处理结果:社区划定了跳舞区域,规定了时间,还配备了分贝仪。这种有问有答、有结果的互动,让用户觉得自己的声音被重视。
民意征集栏目也很重要。“深圳民生在线” 每年都会在 “民意征集” 板块发起几次大型调查,比如 “小区物业费该不该涨”“公园设施如何改善”。他们会把征集到的意见整理后交给相关部门,还会在后续报道中说明哪些意见被采纳了,怎么落实的。有次关于 “老旧小区加装电梯” 的征集,收到了 2000 多条建议,最终促成了当地加装电梯补贴政策的优化。
在线问答栏目也能增强粘性。“郑州民生汇” 的 “你问我答” 板块,每天由小编筛选问题,然后联系相关部门解答。比如有市民问 “小区里的充电桩怎么申请安装”,小编就联系了电力公司和居委会,给出了详细的申请流程和注意事项。他们还会把常见问题整理成 “问答合集”,方便用户查询,减少重复提问。
🎡 特色活动栏目要 “有温度”
特色活动能让民生号更有烟火气。“成都民生圈” 的 “邻里节” 活动就很成功,他们每年都会组织 “百家宴”“社区运动会”“才艺展演” 等活动,在栏目里提前发布活动预告、报名方式,活动结束后还会发图文回顾和视频。有个小区的百家宴,来了 200 多户人家,大家自带拿手菜,其乐融融,很多居民说 “住了十年,第一次认识这么多邻居”。这种拉近邻里关系的活动,让民生号成了社区的 “粘合剂”。
公益活动栏目也能提升好感度。“杭州民生帮” 的 “公益行动” 板块,经常组织 “爱心助农”“旧物捐赠”“关爱空巢老人” 等活动。去年秋天,他们帮临安的果农卖滞销的橘子,在栏目里发布了果农的故事和橘子的信息,还开通了线上订购渠道,短短一周就卖出了 5000 多斤。很多参与的市民说 “既能帮到别人,又能买到实惠的东西,挺好”。
节日活动栏目也很受欢迎。“苏州民生网” 在传统节日时,会组织 “包粽子比赛”“猜灯谜”“做月饼” 等活动,吸引了很多家庭参与。他们还会在栏目里介绍节日的习俗和由来,让活动更有文化内涵。有次端午节的包粽子比赛,有祖孙三代一起参加的,场面很温馨,这种有仪式感的活动,让老百姓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
这些民生号的栏目设置,没有什么高深的技巧,核心就是站在本地人的角度,想他们所想,急他们所急。把每一个栏目都做成连接用户和本地生活的纽带,自然就能在本地化运营中脱颖而出。我们在做自己的号时,不妨多学学这些做法,从用户的真实需求出发,把栏目做精做细,才能真正赢得用户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