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搞清楚你的课程要帮用户解决什么 —— 精准定位是第一步
做课程前要是连用户到底缺啥都不知道,那写出来的内容多半是自嗨。打开你的公众号后台,看看历史留言里大家提得最多的职场沟通问题是啥。是汇报工作总被老板打断?还是跨部门协作时总闹误会?又或者是和客户谈判时不知道怎么拿捏分寸?
拿我之前接触的一个职场号来说,他们后台数据显示 “向上沟通” 相关的关键词搜索量占了 40%,那就说明这部分是用户的核心痛点。你得像侦探一样,从用户的只言片语里扒出他们没说出口的需求 —— 比如有人问 “怎么跟老板提涨薪”,背后其实是想知道 “如何用数据和成果支撑自己的诉求,同时不让老板觉得被冒犯”。
定位时还要想清楚你的课程和别人的差别在哪。现在讲职场沟通的内容太多了,要是你只是把网上的理论照搬过来,用户凭啥跟着你学?可以试试结合具体行业,比如针对互联网行业做 “产品经理与开发的沟通技巧”,或者针对应届生做 “试用期如何跟同事建立信任”,越具体越容易让用户觉得 “这课就是为我量身定做的”。
别想着一口吃成胖子,职场沟通的范畴太广了。先聚焦 1-2 个最核心的场景,把内容做深做透。比如先从 “会议沟通” 切入,把 “如何高效发起会议”“如何在会上清晰表达观点”“如何应对会议上的反对意见” 拆成几节课,用户学完马上能用到,才会觉得有价值。
📚 内容得像剥洋葱 —— 层层递进才能让用户真的学会
最忌讳的就是一上来就扔一堆理论。用户不是来上大学专业课的,他们要的是 “拿来就能用的方法”。比如讲 “倾听技巧”,别先讲 “积极倾听的五个原则”,而是直接告诉用户 “对方说话时,你可以时不时说‘你刚才提到 XXX,是不是这个意思?’,既能确认信息,又能让对方觉得被重视”。
每个沟通场景都要拆解成 “步骤 + 案例” 的形式。就拿 “跨部门协作沟通” 来说,第一步该怎么开场?可以说 “我这边有个项目想跟你同步下,里面有个环节可能需要你们部门协助,大概占用你 10 分钟时间可以吗?”—— 先给对方预期,减少抵触心理。然后配一个反面案例:“你们部门那个事怎么还没弄好?耽误我们进度了!”—— 这种话一出口,后面基本就没法谈了。
得让用户看到 “沟通不好会付出什么代价”。有个号做过一期 “因为一句话丢了订单” 的真实故事:销售跟客户说 “这个方案我们做过很多次,肯定没问题”,结果客户觉得被轻视,转头找了竞争对手。用这种带点刺痛感的案例,比单纯讲 “要尊重客户” 管用多了。
还要教用户 “怎么应对突发状况”。比如汇报时突然被老板反问 “这个数据来源可靠吗?”,很多人会慌。你可以教他们一套话术:“您提的这个点特别关键,我这边有份原始数据报表,会后马上发您核对。另外关于这个数据的采集方法,我也可以跟您详细说明下”—— 既没回避问题,又体现了专业性。
🎬 内容呈现形式别太死板 —— 让用户愿意点开,更愿意看完
文字稿要多分段,每段别超过三行。现在大家刷手机都是碎片化时间,一大块密密麻麻的文字,一眼看上去就头大。可以用符号或者表情把重点标出来,比如 “❗ 记住这个公式:汇报工作 = 结论 + 数据 + 下一步计划”,这样用户扫一眼就能抓住核心。
音频课要选对主播的声音。别找那种播音腔太重的,听着像在背课文。最好是说话亲切自然,带点生活气息的,就像同事在你耳边分享经验一样。我听过一个号的音频,主播偶尔会说 “我上次就踩过这个坑,当时要是这么说就好了”,这种真实感特别能拉近距离。
短视频内容一定要 “前 3 秒抓眼球”。开头可以放个冲突场景:比如员工跟老板吵架的画面,然后马上切到 “3 句话化解僵局” 的标题。时长控制在 1 分钟以内,每 15 秒就要有一个知识点输出。有个号做的 “电梯汇报术” 系列,用动画演示员工在电梯里用 30 秒讲清楚工作进展,播放量比长视频高了 3 倍。
可以做一些可下载的 “工具包”。比如 “沟通话术模板”,用户直接填好信息就能用;“冲突应对流程图”,遇到问题时跟着步骤走就行。这些实用资料能提高用户的留存率,毕竟谁会舍得取关一个能帮自己省时间的号呢?
📣 推广的时候别只说 “课程很好”—— 要让用户觉得 “我必须学”
推文标题得戳中用户的焦虑点。“3 招让老板对你刮目相看” 就不如 “下周汇报再搞砸,这个项目就没你的份了 ——3 个救命技巧今晚截止领取”。前者太泛,后者把后果和紧迫感都加进去了,用户更容易点进来。
菜单栏和自动回复要利用起来。新用户关注后,自动回复可以直接发 “回复【沟通】免费领《职场沟通避坑指南》”,引导他们主动接触课程内容。菜单栏里专门设一个 “沟通课程” 入口,下面再细分 “向上沟通”“同事沟通” 等子栏目,方便用户直接找到自己需要的内容。
找同量级的号做互换推广。别一上来就找大号,他们可能看不上你的流量。先从粉丝数差不多、用户画像相似的号开始,比如你的号聚焦职场新人,就找做应届生求职的号合作。可以写一篇 “我见过最会沟通的人,都懂这 5 个潜规则”,里面自然地植入对方的课程入口,效果比硬广好太多。
用用户的真实反馈做二次传播。有人学完你的课程后成功解决了问题,一定要去采访他们。比如 “学了第三课的汇报公式,上周跟老板提方案一次就过了,还被夸逻辑清晰”—— 这种来自真实用户的声音,比你自己说一万句 “课程有用” 都有说服力。
💬 别把课程做成单向输出 —— 让用户参与进来才能留得住人
每节课后面留一个 “实践作业”。比如讲完 “跨部门沟通”,就让用户 “明天试着用课程里的开场话术跟其他部门的同事对接一次,回来在评论区分享效果”。用户花了时间实践,对课程的印象会更深,而且评论区的互动还能增加公众号的活跃度。
定期搞直播答疑。选一个大家都有空的晚上,比如周三八点,让用户提前在后台留言自己遇到的沟通难题。直播时别光你一个人说,多挑几个典型问题现场拆解,还可以让用户连麦模拟沟通场景。有个号就是靠每周一次的直播,把课程的完播率从 30% 提到了 65%。
建立学员交流群。但群里不能光发广告,要安排人每天分享一个沟通小技巧,或者发起话题讨论,比如 “你见过最尴尬的职场沟通场景是什么?”。当用户在群里找到了归属感,就算课程结束了,他们也舍不得退群,这就是你的核心用户池。
给积极互动的用户发 “福利”。比如在评论区分享实践经验的用户,送他们一份《高级沟通话术手册》;群里经常参与讨论的,免费解锁下一期课程。人都有被认可的需求,你给他们一点甜头,他们就更愿意帮你活跃气氛。
🔄 课程不是写完就完事了 —— 要跟着用户需求一起进化
每周统计一次课程数据。看看哪节课的打开率最低,是标题不够吸引人,还是内容没戳中痛点?哪节课的转发率最高,里面有哪些元素是用户愿意分享的?比如有个课 “跟 95 后同事沟通的 3 个禁忌” 转发率特别高,后来他们就多做了些代际沟通的内容。
用户的差评要认真分析。有人说 “课程太基础,对老职场人没用”,那就要考虑推出进阶版内容;有人反馈 “案例都是互联网行业的,我们传统行业不适用”,那下次找案例时就得兼顾不同领域。差评不是洪水猛兽,是帮你优化课程的指南针。
盯着职场沟通的新趋势。现在远程办公越来越普遍,“线上会议沟通技巧” 就成了新需求;AI 工具普及后,“如何用 ChatGPT 帮自己优化沟通话术” 也值得讲讲。保持对行业变化的敏感度,你的课程才不会过时。
每隔 3 个月做一次大更新。把之前用户反馈好的内容保留下来,补充新的案例和方法,甚至可以调整课程的顺序。就像手机系统需要升级一样,你的课程也得不断迭代,让老用户觉得 “这个号一直在进步,跟着学有新东西”。
【该文章由diwuai.com
第五 ai 创作,第五 AI - 高质量公众号、头条号等自媒体文章创作平台 | 降 AI 味 + AI 检测 + 全网热搜爆文库🔗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