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运营者都遇到过公众号定位模糊的难题。发的内容乱七八糟,粉丝增长慢,互动也少得可怜。其实这不是个别现象,关键是要找到问题根源,用对方法调整。
🧐 先搞清楚:定位模糊的那些表现
有的公众号今天推职场干货,明天发娱乐八卦,后天又来篇情感短文。粉丝打开公众号,根本猜不到下一篇会是什么。时间长了,原本对职场内容感兴趣的粉丝,看到娱乐八卦可能就直接划走了;喜欢情感内容的,刷到职场文章也不会多停留。
还有种情况,公众号想覆盖的人群太广。一会儿给刚毕业的大学生讲求职技巧,一会儿给职场老手聊管理经验,甚至还会给宝妈推荐育儿产品。结果就是,每个群体都觉得内容不够贴合自己,留不住核心用户。
数据上也能看出端倪。文章阅读量忽高忽低,没有稳定的趋势。这篇讲美食的阅读量破万,下篇讲科技的可能就只有几百。粉丝取关率也不低,后台数据里,新关注的粉丝没几天就走了,老粉丝也在慢慢流失。
📊 内容数据怎么挖?从这些维度入手
先看阅读来源。是朋友圈分享多,还是公众号会话打开多,或者是其他渠道?如果朋友圈分享占比高,说明内容有传播性,但可能缺乏持续吸引用户在公众号内阅读的动力。要是公众号会话打开多,说明粉丝对公众号有一定粘性,但传播力可能不足。
再看文章类型的表现。把过去半年的文章按类型分类,比如分成情感、职场、生活技巧等。统计每类文章的平均阅读量、点赞数、在看数和转发数。哪类文章数据好,说明粉丝对这类内容更感兴趣。
用户停留时间也很关键。有的文章打开率高,但用户没看几秒就退出去了,可能是标题党,内容和标题不符;有的文章用户能看好几分钟,说明内容有深度,能抓住用户注意力。通过这个数据,能判断内容是否真的满足用户需求。
评论区和留言也不能忽视。用户会在评论里说自己的想法,比如 “希望多讲点育儿知识”“这篇职场技巧太实用了”。这些都是用户真实需求的体现,比单纯的数据更直接。
👥 从数据到用户画像:拼凑出粉丝的样子
先确定核心用户群体。从数据里找共同点,阅读量高的文章都被哪些年龄段的人看了?性别比例如何?地域分布有什么规律?比如职场类文章女性阅读者多,集中在一二线城市,年龄在 25 - 35 岁,那这个群体可能就是核心用户。
分析用户的兴趣偏好。喜欢的文章主题是什么?是更关注行业动态,还是实用技巧,或者是情感共鸣的内容?如果职场类文章里,关于沟通技巧的阅读量和转发量最高,说明用户对这方面需求大。
用户的行为习惯也很重要。他们一般什么时候打开公众号?是早上通勤时,还是晚上睡前?一周中哪几天阅读量最高?了解这些,能更精准地安排发文时间,提高内容的曝光率。
还要看看用户的需求痛点。从留言和评论里找,用户经常问什么问题,抱怨什么事情。比如很多职场人会问 “怎么平衡工作和生活”,这就是一个痛点,公众号可以围绕这个点做内容。
🔍 定位调整的核心:聚焦核心用户需求
确定了核心用户群体和他们的需求,就该给公众号 “瘦身” 了。那些和核心需求不相关的内容,果断停更。比如核心用户是 25 - 35 岁的职场女性,那就专注于职场沟通、职业发展、生活平衡这些内容,娱乐八卦、科技新闻之类的就别碰了。
内容风格也要统一。有的文章严肃专业,有的文章俏皮活泼,会让用户觉得很混乱。根据核心用户的喜好,确定一种风格。职场女性可能更偏爱专业又不失温暖的风格,那就保持这种调性。
给公众号起个清晰的 slogan 也很重要。slogan 要能体现公众号的定位和价值,让用户一眼就知道这个公众号是干嘛的。比如 “助力职场女性成长,活出精彩人生”,既明确了目标用户,又说明了内容价值。
📝 优化内容:让每篇文章都击中用户
选题要紧扣核心定位和用户痛点。每次选题前,都想想这个主题是不是核心用户关心的,能不能解决他们的问题。比如核心用户关心职场沟通,那就多写 “和领导沟通的 3 个技巧”“同事之间相处的禁忌” 这类内容。
内容要有实用性。光有理论不行,得给用户具体的方法和步骤。比如写职场沟通技巧,不能只说 “要好好沟通”,得告诉用户 “沟通前先明确自己的目的”“学会倾听对方的想法”“用委婉的方式表达不同意见” 这些具体做法。
标题也得下功夫。要能吸引核心用户点击,同时准确反映文章内容。避免用太笼统或夸张的标题,比如 “职场沟通太重要了” 就不如 “3 个职场沟通技巧,让领导更重视你” 有吸引力,也更具体。
结构要清晰,让用户容易阅读。开头点明主题,中间分点论述,结尾总结升华。每段不要太长,多换行,重点内容可以加粗。这样用户在碎片化时间里,也能快速 get 到文章的核心信息。
📈 调整后的效果监测:用数据说话
调整定位后,要持续关注数据变化。阅读量是不是稳定了,有没有上升趋势?点赞、在看、转发数有没有增加?粉丝增长速度有没有加快,取关率有没有下降?这些数据能直接反映调整的效果。
还要看用户互动情况。评论区的留言是不是更积极了,用户提出的问题是不是更聚焦于核心内容了?如果用户开始主动分享文章,甚至推荐给朋友,说明调整是成功的。
如果数据没有好转,甚至变差,那就要反思哪里出了问题。是核心用户定位错了,还是内容不够优质?重新分析数据,调整策略。可能需要再做一次用户调研,和粉丝多交流,找到问题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