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先从一个现象说起。打开微信,每个人关注列表里少说也有几十个公众号。划来划去,真正会点开看的就那么几个。为啥?因为那些能让你记住的号,都有个共同特点 —— 你清楚知道它能给你带来啥。这就是定位在起作用。
🎯 公众号定位到底是啥?说透了就三个字:“我是谁”
定位不是简单起个名字、选个领域就完事儿。它是一套清晰的 “自我认知体系”。包含三个核心要素:目标人群是谁?提供什么独特价值?和同类账号比有啥不一样?
比如 “深夜食堂” 类的号,目标人群可能是加班族、独居青年。价值是用简短的故事 + 美食描写缓解焦虑。和其他美食号比,它不教做菜,只讲故事,这就是差异。用户看到这个号,不用多想就知道点开能获得什么体验。
反过来想,要是一个号今天发职场干货,明天推情感故事,后天又聊育儿经验。用户根本记不住它到底是干嘛的。就像去一家餐厅,今天吃火锅,明天改日料,后天卖烧烤,你肯定不会常去。公众号也一样,模糊的定位等于没定位。
有些新手容易犯的错是贪多求全。觉得 “我什么都写,总能吸引到更多人吧?” 实际恰恰相反。信息爆炸的时代,用户大脑会自动过滤模糊信息。你越想讨好所有人,最后谁都讨好不了。
🔍 定位为什么能决定生死?先看用户怎么选关注
打开一个陌生公众号,用户停留判断的时间不超过 3 秒。这 3 秒里,他会快速扫一眼头像、名称、简介,再翻两篇历史文章。如果这 3 秒内没能明确 “这号对我有用”,大概率就划走了,再也不会回来。
有个做职场号的朋友,早期内容从应届生面试写到高管战略,阅读量一直上不去。后来把定位收缩到 “30 + 职场妈妈的晋升指南”,专门解决这个群体的时间管理、家庭与工作平衡、中年职场危机问题。三个月后,粉丝增长翻了五倍。
原因很简单,之前的定位太宽泛,用户觉得 “这内容和我关系不大”。收缩后,目标人群一看就觉得 “这说的就是我啊”。关注按钮自然就点下去了。
再看留存。公众号的打开率越来越低,平均不到 5%。能让用户持续点开的,一定是 “符合预期” 的内容。如果定位模糊,今天发的内容用户喜欢,明天发的完全不相关,用户就会困惑 “我当初为啥关注它?” 取关是早晚的事。
📝 定位是内容创作的导航仪,没它就会迷路
写文章最痛苦的不是没素材,是不知道写啥。有清晰定位的号,选题会非常聚焦。比如定位 “0 基础学插画” 的号,选题永远围绕工具推荐、基础技法、接单渠道这些展开。用户想看的,正好是你要写的。
没有定位的号,选题就像开盲盒。今天热点来了追热点,明天觉得情感文火就写情感,后天看别人写干货数据好又跟风。结果就是内容杂乱无章,粉丝画像混乱。后台数据里,“粉丝兴趣标签” 能列出十几个,这样的号想变现都难。
而且定位能帮你建立 “专业信任感”。用户看到你一直专注某个领域,会默认你是这个领域的行家。比如一个坚持分享 “阳台种菜” 的号,哪怕文笔一般,粉丝也会觉得 “他说的靠谱,毕竟一直研究这个”。这种信任感,是涨粉和转化的核心基础。
💰 变现路上,定位是块 “敲门砖”
不管是接广告、卖货还是做知识付费,商家和用户都只认 “精准定位” 的号。
广告主投放时,首先看的就是账号定位和自己的目标人群匹配度。一个主打 “大学生护肤” 的号,接大学生彩妆品牌的广告,转化率肯定高。要是这个号今天写护肤,明天写职场,广告主根本不敢投,怕钱打了水漂。
知识付费更明显。用户买课是为了解决特定问题。一个定位 “3 个月瘦 20 斤” 的健身号,推出减脂课程,粉丝会觉得 “这正是我需要的”。要是一个啥都写的号卖减脂课,粉丝会质疑 “你懂这个吗?”
就连公众号的 “流量主” 收入,也和定位有关。定位清晰的号,粉丝阅读习惯稳定,文章完读率高,流量主收益自然比定位模糊的号高不少。见过两个粉丝量差不多的号,一个定位清晰的流量主月入过万,另一个定位混乱的只有几千,差距就在这里。
🚀 怎么找到适合自己的定位?三个实用方法
别觉得定位要一步到位,刚开始可以模糊一点,但必须有方向。分享几个实操方法:
从 “自身优势” 出发。你擅长啥?喜欢啥?能长期坚持输出的领域才是好领域。宝妈对育儿经验信手拈来,程序员讲编程干货轻车熟路,吃货分享美食测评有天然优势。强迫自己写不擅长的领域,迟早会断更。
看看 “市场缺口”。打开同类账号,看看他们没覆盖到的点。比如职场号很多,但专门讲 “体制内新人生存法则” 的很少;美食号很多,但专注 “北方家常菜” 的不多。找到这些缺口,你就有了差异化优势。
测试 “用户反馈”。刚开始可以发几类不同方向的内容,看哪类阅读量、点赞、评论更好。有个做读书号的朋友,先试过发名著解读,数据一般;后来改发 “30 分钟读完一本书” 的干货笔记,评论区全是 “求更”,这就找到了定位方向。
⚠️ 定位不是死的,但不能天天变
有人觉得定位定死了会限制发展,这是误区。定位可以微调,但不能颠覆。比如一个写 “职场穿搭” 的号,后来增加 “职场礼仪” 内容,粉丝能接受,因为还是围绕 “职场形象”。但如果突然开始写 “职场英语”,粉丝就会懵。
调整定位最好的方式是 “循序渐进”。慢慢增加新方向的内容比例,观察粉丝反应。如果数据稳定,说明新定位被接受了;如果数据下滑,就得赶紧调整回来。
还有种情况需要改定位:整个领域不行了。比如曾经很火的 “微商引流” 号,随着平台规则变化,这个领域越来越难做,那就得及时转型。但这种转型是被动的,尽量提前预判,别等号快死了才动手。
最后想说,公众号的竞争早就过了 “随便写写就能火” 的时代。现在拼的是精准定位、专业内容和用户信任。把定位想清楚,就像给船装上了罗盘,哪怕航行慢一点,至少不会偏离方向。那些死了的号,大多不是内容差,而是从一开始就不知道自己要开到哪里去。
【该文章由diwuai.com
第五 ai 创作,第五 AI - 高质量公众号、头条号等自媒体文章创作平台 | 降 AI 味 + AI 检测 + 全网热搜爆文库🔗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