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搞懂自己,定位的起点是 “我”
很多人做公众号一开始就盯着别人:“那个号写职场火了,我也写”“她分享美妆涨粉快,我跟着来”。结果写着写着就卡住了,要么没东西可写,要么写出来自己都觉得别扭。问题出在哪?没从自己出发。
定位的核心不是模仿,是找到自己能持续输出、还能让别人觉得有价值的交叉点。你得先问自己三个问题:我真正擅长什么?这件事能不能坚持做一年以上?有没有人愿意为这个领域的内容花时间?
比如有人是宝妈,同时痴迷收纳,那 “宝妈家庭收纳指南” 就可能是个好方向。既有个人经验支撑,能写的内容多,还能精准击中同类宝妈的痛点。要是你硬逼一个不爱做饭的人写美食号,就算初期抄几篇爆款,后续肯定乏力。
别觉得自己的爱好太小众。我见过有人专门写 “复古磁带收藏”,粉丝不多但粘性极高,每条推送留言都能吵几十楼。反倒是那些 “什么都写” 的号,看着热闹,用户转头就忘。你的独特经历、技能、甚至小怪癖,都可能成为定位的突破口。
🎯 瞄准小众需求,差异化藏在细分里
现在公众号早就不是 “大而全” 的天下了。你打开微信看看,关注列表里能让你每期都点开的,是不是那些专门解决你某个具体问题的号?
大众市场早就被头部账号占满了。写情感,你拼得过那些团队运作的大号吗?写科技,专业媒体的资源你有吗?与其在红海里面卷,不如去蓝海找机会。
怎么找蓝海?看那些被忽略的细分需求。比如职场号很多,但专门教 “00 后如何和 70 后领导沟通” 的几乎没有;育儿号泛滥,但 “单亲爸爸带娃手记” 这种视角就很独特。这些细分领域用户量可能不大,但竞争小,更容易建立信任。
有个朋友做公众号,专门分享 “县城青年搞钱指南”。他自己就是从县城出来的,知道老家那些想赚钱又没门路的年轻人需要什么。内容不写高大上的创业理论,就讲县城里开早餐店怎么选址、直播卖农产品要注意哪些坑。半年时间,粉丝不到一万,但私下咨询合作的本地商家络绎不绝。
记住,小众不是窄,是精准。你能解决某一群人的具体问题,比试图满足所有人的模糊需求强一百倍。
📝 内容风格要独特,让人记住你
定位不光是写什么,还包括怎么写。同样讲职场,有人用毒舌吐槽,有人用干货清单,有人用真实故事。风格没好坏,但必须统一且独特。
我关注过两个职场号,内容选题差不多,但一个用 “老板视角” 写管理,语气严肃专业;另一个用 “打工人口吻” 吐槽,语言接地气带点幽默。前者吸引的是企业中层,后者粉丝多是刚入职的年轻人。这就是风格带来的差异化。
怎么找到自己的风格?看你平时说话的样子。要是你平时聊天就爱说段子,写公众号就别硬装严肃;要是你习惯条理清晰地分析问题,就别勉强自己写抒情文。用户喜欢真实感,刻意模仿的风格一眼就能看穿。
有个教育类公众号很有意思,作者是个中学老师,每次写教育观点都穿插自己班上的真实案例,语言带着点教师特有的 “唠叨”,但读者就吃这一套。他说:“我就把公众号当家长群在聊,没必要装。” 这种真实感,比华丽的辞藻更有穿透力。
🔄 别死守定位,要跟着用户反馈调整
定位不是定死的,是动态的。一开始找准大方向,然后根据用户反应慢慢微调,这才是聪明的做法。
有个号最初叫 “职场穿搭日记”,写了三个月发现,读者最感兴趣的不是穿搭技巧,而是 “面试时穿什么能给 HR 留好印象” 这类具体场景。后来他就把定位细化成 “职场场景穿搭指南”,专门针对不同工作场景给方案,阅读量直接翻了三倍。
怎么收集反馈?看留言区,用户总问什么问题?哪些文章转发率最高?甚至可以直接发个投票,问问大家想看什么。别怕改,初期的定位就像试衣服,不合身很正常,改到合适为止。
但调整不是瞎改。有人今天写美食,明天写旅行,后天写情感,美其名曰 “根据用户兴趣调整”,其实是没有主心骨。调整要围绕核心领域,就像刚才说的穿搭号,再怎么调也没离开 “职场” 和 “穿搭” 这两个关键词。
💡 避开定位的三大坑,很多人都在犯
第一个坑:贪多求全。总想着 “我要满足所有人的需求”,结果内容杂乱无章。用户点进你的号,看了三篇文章还搞不清你到底是干嘛的,肯定会取关。
第二个坑:追热点没底线。哪个话题火就往哪个话题上蹭,完全不管和自己的定位搭不搭。偶尔蹭一次相关的热点没问题,但天天追着热点跑,只会让你的号越来越没有辨识度。
第三个坑:忽略长期价值。有些内容短期内能爆,但不适合长期输出。比如写八卦能快速涨粉,但你能一直写吗?等热度过去,粉丝留不住,账号也没沉淀。
我认识个姑娘,一开始写 “明星同款平替”,靠着几个热点款爆过两篇,但后来明星同款更新太快,她找货源都来不及。后来转型做 “300 元以内平价好物测评”,不管是不是明星同款,只选性价比高的实用品,反而稳定涨粉了。
📈 差异化不是天生的,是熬出来的
别指望一开始就找到完美定位。那些看起来定位清晰的号,背后都经历过试错。重要的是先开始,在实践中不断打磨。
你可以先确定一个大方向,写 10 篇左右的内容试试水。这期间别太在意数据,重点看自己写得顺不顺,读者的反馈有没有共性。比如 10 篇里有 8 篇是关于 “租房改造” 的内容互动最好,那基本就能确定方向了。
然后集中火力深耕这个领域。别人写租房改造可能只说家具怎么摆,你可以结合 “租房预算 500 元以内”“租房党如何改造不破坏墙面” 这些更具体的点。把一个小领域做透,比在大领域里浮着强。
记住,差异化不是说要做到没人能模仿,而是让别人想起某个领域时,第一个想到你。就像提到 “深夜情感” 会想到某些号,提到 “科技评测” 会想到另一些号。你的目标是成为用户心智里的 “那个专门做 XX 的号”。
做公众号就像开小店。大超市什么都有,但小区门口的便利店靠卖日用品和应急食品也能活得很好。你的公众号,就应该成为某个小领域里,用户觉得 “缺不了” 的那家便利店。别贪大,别跟风,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个角落,扎下去,就赢了。
【该文章由diwuai.com
第五 ai 创作,第五 AI - 高质量公众号、头条号等自媒体文章创作平台 | 降 AI 味 + AI 检测 + 全网热搜爆文库🔗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