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做公众号,一开始都挺有干劲的。注册账号、设计头像、写第一篇推文,全程充满期待。可过不了多久就会发现问题 —— 不知道该写什么了。今天跟风发热点,明天心血来潮写感悟,粉丝增长停滞不说,连自己都快忘了开号的初衷。这就是典型的定位不清晰。
别慌,这种情况太常见了。解决办法也没那么复杂,核心就是搞懂两件事:别人在做什么,你能做什么不一样的。说直白点,就是做好竞品分析,从扎堆的同类账号里,挖出属于自己的那块空地。
🍃 先搞明白:你的公众号为啥会 “迷路”
定位模糊的公众号,往往都有几个共同点。看看你中了几条?
内容像 “大杂烩”。今天发职场技巧,明天聊育儿经验,后天又转篇心灵鸡汤。粉丝点进主页,根本摸不清这个号的核心价值。用户关注一个账号,本质是想持续获取某类特定信息。你啥都给,反而等于啥都没给。
用户画像 “一团糊”。总说要服务用户,可连用户是谁都搞不清。是学生还是上班族?喜欢干货还是故事?对什么话题敏感?这些问题答不上来,内容自然就像打游击,瞎猫碰死耗子。
跟风模仿没重点。看到别人写 “月入过万秘籍” 火了,赶紧跟风写一篇;发现情感文阅读量高,又转头写爱情故事。结果永远跟在别人后面,粉丝早就被头部账号圈走了,轮不到你分一杯羹。
其实这些问题的根源,都是没找到自己的 “独特标签”。而竞品分析,就是帮你找到这个标签的最直接手段。
🔍 竞品分析不是抄作业,是找 “空子”
提到竞品分析,有人觉得就是看看别人写啥,然后跟着写。这就大错特错了。竞品分析的真正目的,是发现市场缺口。
想想看,同一个领域的公众号,读者为什么要关注你?要么你有别人没有的内容,要么你有别人给不了的视角。竞品分析就是帮你排查:哪些内容已经被写烂了,哪些角度还没人挖掘,哪些用户需求还没被满足。
举个例子,同样是做职场公众号,头部账号可能已经覆盖了 “简历怎么写”“面试技巧” 这些大众话题。但如果你发现,很少有账号专门讲 “00 后职场生存指南”,或者 “自由职业者如何避坑”,这就是你的机会。
而且竞品分析能帮你避开很多坑。比如有些话题看起来很火,但其实同质化严重,读者早就审美疲劳了。提前通过分析竞品的阅读量、点赞数、评论区反馈,就能判断哪些方向值得投入,哪些方向是 “伪需求”。
📌 第一步:先圈定你的 “参照物”—— 怎么找对竞品?
找竞品不是大海捞针,得有章法。乱找一通,只会浪费时间。
先明确你的 “核心领域”。你想做职场?母婴?还是美食?先把大方向定下来。比如你想做美食公众号,那先别管是家常菜还是米其林,先把所有和 “吃” 相关的公众号都纳入视野。
然后用 “关键词搜索法” 筛选。在微信搜一搜里输入你的核心领域关键词,比如 “家常菜”“职场沟通”,看看排在前面的公众号有哪些。这些账号能被搜出来,说明它们在 SEO 优化、内容质量上有一定优势,值得研究。
别忘了 “用户推荐法”。问问你身边的目标用户,他们平时喜欢看哪些公众号。比如你想做大学生相关的内容,就去问几个大学生,他们关注的账号往往更贴近真实需求,可能比排行榜上的账号更有参考价值。
最后筛选出 3 - 5 个 “核心竞品”。不是越多越好,太多了分析不过来。选那些和你目标用户重合度高、内容风格有代表性、粉丝量和你现阶段差不多或者稍高一点的账号。头部大 V 可以作为远期参考,但别一开始就盯着他们,差距太大,分析不出太多有用的东西。
🔬 第二步:扒透竞品的 “底细”—— 分析哪些维度?
找到竞品后,就该深入 “解剖” 了。怎么扒?从这几个维度入手,保证你能看出门道。
内容选题。把竞品近 3 个月的推文标题列出来,看看他们常写什么话题。是紧跟热点,还是深耕某个细分领域?比如同样是母婴号,有的天天写 “宝宝辅食食谱”,有的更侧重 “产后妈妈心理调节”。把这些选题分类统计,就能看出哪个细分方向是他们的主打,哪个方向是空白。
内容形式。是纯文字,还是图文结合?有没有插入视频、音频?排版风格是简洁明了,还是花哨活泼?比如有些公众号喜欢用大量表情包,适合年轻用户;有些则排版严谨,适合偏专业的内容。形式没有好坏,关键是看哪种形式更受你的目标用户喜欢,以及哪种形式是竞品没用到的。
用户互动。翻一翻竞品的评论区,看看读者都在说什么。是提问多,还是感慨多?作者回复及时吗?从评论里能看出用户的真实需求和痛点。比如很多读者在评论区问 “能不能讲讲 XXX”,而竞品没回应,这就是你的机会。
更新频率和时间。是日更、周更,还是不定期更新?发文时间是早上 7 点,还是晚上 9 点?这能反映出他们的运营节奏和对用户阅读习惯的把握。如果大多数竞品都在晚上 8 点发文,你可以试试在中午 12 点发,看看能不能避开竞争高峰。
变现方式。如果竞品有广告、电商、知识付费等变现行为,也记下来。这能帮你判断这个领域的商业潜力,以及用户对哪种变现方式接受度高。比如你发现竞品很少接广告,但知识付费课程卖得不错,说明这个领域的用户更愿意为干货内容买单。
✨ 第三步:找到你的 “独特性”—— 差异化从哪来?
分析完竞品,就该找自己的差异化了。别想着 “我要做一个和别人完全不一样的号”,太难了。差异化往往藏在细节里。
细分人群。别人做 “职场人”,你可以做 “职场新人”;别人做 “妈妈群体”,你可以做 “职场妈妈”。人群越细分,需求越具体,越容易做出特色。比如 “职场妈妈” 可能更关心 “如何平衡工作和带娃”“适合妈妈的兼职工作”,这些话题如果竞品没覆盖,就是你的专属领域。
内容深度。如果竞品的内容都比较浅,停留在 “是什么”,你可以往 “为什么”“怎么做” 上挖。比如同样是讲 “理财”,别人告诉你 “基金怎么买”,你可以深入讲 “不同风险承受能力的人,该选哪种基金”“基金亏损了怎么办”。深度够了,用户自然觉得你更专业。
表达方式。别人用严肃的口吻,你可以用幽默的风格;别人用纯文字,你可以多用漫画、思维导图。比如有些历史类公众号,把枯燥的历史故事写成段子,粉丝增长很快,这就是表达方式带来的差异化。
价值附加。除了内容,你还能给用户提供什么额外价值?比如别人只发育儿知识,你可以每周在评论区答疑,或者建一个宝妈交流群。附加价值能提高用户粘性,让他们觉得 “关注你不仅能看文章,还能获得更多帮助”。
🚀 最后一步:落地你的定位 —— 别让分析白做
分析了半天,不落地等于白搭。怎么把差异化定位落实到行动上?
先写一份 “定位说明书”。明确你的目标用户是谁,核心内容领域是什么,和竞品相比你的独特之处在哪,打算用什么形式呈现。比如 “我的公众号面向 25 - 30 岁的职场新人,专注分享‘办公室生存技巧’,和其他职场号相比,我会用更幽默的语言,结合真实案例,每周三更新,评论区会解答读者的具体问题”。写下来,就不容易跑偏。
然后从第一个选题开始试错。按照你的定位写几篇推文,看看用户反馈。阅读量、点赞数、评论数虽然不能完全说明问题,但能帮你判断方向对不对。如果反馈不好,别灰心,可能是选题不够精准,或者表达形式不对,调整一下再试。
记得定期复盘。每隔一个月,再回头看看竞品的变化和自己的运营数据,对比一下,看看你的差异化定位是否还成立。市场在变,用户需求也在变,定位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微调。
公众号定位不清晰,不可怕。可怕的是瞎折腾,不懂得借力。竞品分析就像给你指了一条路,让你知道别人走了哪些地方,哪里有坑,哪里有风景。顺着这条路走下去,找到属于自己的那片风景,你的公众号自然就能脱颖而出。
【该文章由diwuai.com
第五 ai 创作,第五 AI - 高质量公众号、头条号等自媒体文章创作平台 | 降 AI 味 + AI 检测 + 全网热搜爆文库🔗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