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打开公众号后台,是不是总觉得心慌?同类账号一刷一大把,自己发的内容阅读量总在两位数徘徊。其实不是你写得不好,而是没找到那个 “非你不可” 的定位。在红海市场里拼杀,差异化才是破局的唯一出路。
🎯 先扒光对手的底裤 —— 从红海缝隙里找蓝海
很多人做定位第一步就错了,上来就想 “我要写什么”,而不是 “别人没写什么”。真正的差异化,是先把竞争对手的底裤都扒干净。
打开新榜或者微小宝,搜你想做的领域关键词。比如想做职场号,就把前 50 名的账号全部列出来。逐个点开看他们的菜单栏、近 30 天的推文标题、文末互动方式。拿个表格记下来:谁主打 “95 后职场生存法则”,谁擅长 “老板视角教你升职”,谁天天发 “职场厚黑学”。
记到第 30 个的时候,你会发现规律。职场号里,讲 “新人避坑” 的占了 60%,聊 “副业赚钱” 的有 20%,剩下的在说 “办公室人际关系”。这时候突然发现,几乎没人专门讲 “体制内职场晋升”—— 这就是缝隙。或者发现大家都在教 “怎么和领导沟通”,但没人教 “如何管理比你资深的下属”,这也是机会。
别觉得这些缝隙太小,越小的口子越容易扎进去。有个叫 “会计宝妈成长记” 的公众号,就盯着 “宝妈 + 会计” 这个交叉群体,别人都在讲会计实操或宝妈育儿,她偏偏写 “带娃时怎么考中级会计师”“产假期间如何远程做财务报表”,一年就做到了 5 万精准粉丝,广告报价比同类大号还高。
🌟 把自己揉碎了看 —— 你的 “不完美” 可能是最大卖点
很多人做定位总想着 “我要成为全能选手”,结果反而没了特色。真正的差异化,往往藏在你的 “不完美” 里。
你是不是觉得自己没啥特别的?那是你没往深了挖。拿我一个朋友来说,她想做美食号,觉得自己既不是厨师,也不是美食家,很普通。但后来发现,她有个特点 —— 特别会做 “懒人快手菜”,而且因为是湖南人,做的菜总带着点辣味。她就干脆定位 “10 分钟搞定的辣口家常菜”,专门教上班族怎么快速做出有滋有味的湘菜。
还有个男生,想做情感号,但自己嘴笨,不会讲甜言蜜语。他索性就用直男视角写 “男生其实是这么想的”,比如 “女朋友说‘随便’的时候,我们真的以为是随便”,反而因为真实不做作,吸引了大量女粉丝。
所以别总盯着自己的短板,把你的 “小众爱好”“特殊经历”“奇怪习惯” 都列出来。你是程序员却喜欢研究穿搭?可以做 “程序员的体面指南”;你是宝妈但重度社恐?那就写 “社恐妈妈的亲子社交攻略”。这些带着你个人印记的东西,才是别人抄不走的差异化。
📌 定位要像针一样尖 —— 越细分越容易成 “第一”
“女性成长” 这个定位太宽泛了,等于没定位。但 “30 + 职场妈妈的情绪管理” 就很具体,“农村出身的女大学生搞钱指南” 更精准。定位就像用针捅气球,越尖越容易扎破市场。
怎么才算够细?看三个维度:人群细分到 “谁 + 什么状态”,比如 “刚毕业的乡镇教师”;内容细分到 “解决什么具体问题”,比如 “乡镇教师怎么备考进城”;呈现形式细分到 “用什么方式说”,比如 “乡镇教师的备考日记”。
有个公众号叫 “职场火锅”,专写国企职场,而且只聚焦 “35 岁以上中层干部” 的困境。别人都在写 “如何进国企”,他却写 “国企里想躺平又怕被淘汰怎么办”“中层干部怎么平衡上级施压和下属抱怨”。这些话题看着小众,却精准戳中了特定人群的痛点,反而做出了独特性。
别担心细分会缩小受众面,互联网的神奇之处就在于,再小的群体乘以 14 亿人口,都能撑起一个有价值的账号。关键是让这个群体觉得 “这号就是为我开的”。
🚀 让定位钻进读者脑子里 —— 用 “记忆点” 打败同质化
定位不是自己知道就行,得让读者一眼记住。怎么做到?给你的账号贴三个 “标签”,并且让这三个标签贯穿在每篇推文中。
比如 “毒舌电影”,标签就是 “毒舌”“专业影评”“吐槽风格”。不管写什么电影,都带着这股劲儿。读者哪怕只看开头两句,就知道 “哦,这是毒舌电影写的”。
你可以从这几个方面设计标签:语言风格(比如 “东北话讲理财”)、内容载体(比如 “用漫画说职场”)、独特视角(比如 “从历史角度看现在”)。有个情感号叫 “阿何有话说”,他的标签就是 “理工男视角”“理性分析感情”,别人都在写 “他爱不爱你看这三点”,他却写 “用概率学分析异地恋成功率”,反而杀出一条路。
标签确定后,所有内容都要为标签服务。标题里要带标签元素,开头结尾要强化标签印象。时间长了,读者看到类似的内容,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你。
🔄 定位不是定死位 —— 在试错中找到最优解
别指望一次就能找准定位,大多数成功的公众号,都是在不断调整中找到感觉的。关键是学会在数据里找答案。
刚起步时,你可以每周发 3-4 篇不同方向的内容,然后看数据。哪篇文章的 “在看” 和 “转发” 率高?哪篇的留言互动更积极?这些数据比阅读量更能说明问题。比如你发了一篇 “宝妈如何平衡工作”,留言里全是 “能不能讲讲单亲妈妈怎么弄”,这就是调整的信号。
有个教育号一开始做 “中小学教育方法”,后来发现写 “爸爸带娃” 的文章阅读量虽然不高,但转发率特别高,而且粉丝粘性强。他们就慢慢调整,最后定位 “硬核老爸育儿指南”,反而做出了特色。
调整定位不是全盘否定,而是在核心方向上聚焦。比如你本来做 “女性成长”,发现写 “职场女性” 数据更好,那就往这个方向收,而不是突然跑去写 “美食”。每次调整只变一个变量,这样才能清楚到底是什么因素影响了数据。
💡 最后说句大实话
差异化定位不是玩概念,而是真真切切地解决 “读者为什么非要关注你” 这个问题。在红海市场里,你不需要打败所有人,只需要让一部分人觉得 “除了你,没人能满足我”。
别害怕小众,小众才容易形成圈层,圈层才容易产生信任,信任才是公众号最值钱的东西。从今天开始,别再想着 “我要做一个大而全的号”,而是问自己 “我能为哪群人解决什么别人解决不了的问题”。想清楚这个,你的蓝海市场就找到了。
【该文章由diwuai.com
第五 ai 创作,第五 AI - 高质量公众号、头条号等自媒体文章创作平台 | 降 AI 味 + AI 检测 + 全网热搜爆文库🔗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