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让公众号在成千上万的账号里被用户记住,差异化定位是关键。但很多人刚开始做的时候,要么跟着别人的路子走,要么凭感觉定方向,最后粉丝涨不动,内容也越写越没劲。其实找差异化定位有章法 —— 先搞清楚自己能提供什么别人给不了的价值,再盯着竞品的短板,把两者结合起来就行。
🎯 先扒自己:找到 “别人抢不走” 的核心优势
别一上来就研究别人,先低头看看自己。差异化的根基,往往藏在你独一无二的经历、技能或者资源里。
可以拿张纸列清楚:你专业领域里最擅长的细分方向是什么?比如同样写职场,有人擅长简历优化,有人专讲 95 后团队管理。你有没有特别的经历?比如当过 5 年产品经理再转做自由职业,这种 “跨界视角” 本身就是特色。还有你的资源 —— 能不能拿到行业内部数据?有没有办法采访到小众领域的专家?这些都是别人难复制的东西。
举个例子,同样是写亲子内容,大部分账号在讲 “怎么给孩子做辅食”,但有个账号主理人本身是营养师,还带着孩子在农村生活,她就专门讲 “农村应季食材的儿童营养搭配”,既结合了专业背景,又有场景差异化,很快就做出了特色。
记住,你的 “独特” 不一定是多厉害的技能,可能只是 “某类身份 + 某个场景” 的组合。比如 “程序员妈妈的儿童编程启蒙”,比单纯的 “儿童编程” 或 “妈妈育儿” 都更有记忆点。
🔍 盯紧竞品:从 “他们的短板” 里找机会
知道自己有什么后,就得去研究竞品 —— 不是看他们做得好的地方跟着学,而是找他们没覆盖到的空白,或者用户抱怨的痛点。
怎么系统分析竞品?至少要跟踪 5-10 个同领域头部账号,每天看他们的推送,重点记这几个点:内容选题有没有重复率特别高的?比如职场号天天讲 “摸鱼技巧”,可能 “职场新人抗压” 就是空白。用户评论里有没有集中的吐槽?比如有人说 “干货太多看不懂”,那 “用漫画讲专业知识” 就可能受欢迎。还有更新频率和形式 —— 如果大家都发长文,你试试 “3 分钟音频 + 文字摘要” 说不定能突围。
有个做美妆测评的账号就很聪明。她发现大部分测评号只讲 “产品好不好用”,但很多学生党关心 “平价替代”,她就专门做 “百元内平替大牌” 的对比测评,每次都把成分、使用感拆解得很细。后来甚至有粉丝直接留言 “想看 XX 大牌的平替,等你测评”。
竞品的 “盲区” 就是你的机会。但要注意,别找那种没人做的 “真冷门”—— 如果一个方向所有竞品都不碰,可能不是他们没想到,而是用户根本没需求。可以先在评论区、小红书或者知乎搜搜,看看有没有人在问相关问题,再决定要不要做。
🧩 定位公式:用 “细分人群 + 具体场景 + 独特价值” 锁定方向
把自身优势和竞品分析结果结合起来,就能用一个简单的公式定方向:细分人群 + 具体场景 + 独特价值。
细分人群不能只看年龄性别,得挖到更细的标签。比如同样是 “女性”,可以分成 “30 + 职场妈妈”“刚毕业的租房女生”“备孕中的职场女性”。场景要具体到用户的某个行为时刻,比如 “通勤时”“睡前 10 分钟”“带娃间隙”。独特价值就是你能解决什么问题,或者提供什么情绪价值 —— 是 “帮用户省时间”“教用户避坑”,还是 “让用户觉得被理解”。
有个情感号是这么做的:她发现很多情感号都讲 “怎么挽回前任”“怎么谈恋爱”,但很少有人关注 “离婚后带娃的女性”。她自己就是这个身份,于是定位成 “离婚妈妈的情绪树洞 + 搞钱指南”,内容既有 “怎么跟孩子解释离婚” 的实用建议,也有 “离婚后如何重新规划职业” 的经验分享。用户觉得 “终于有个号懂我”,粘性特别高。
定好方向后,最好用一句话说清楚你的定位,比如 “帮租房的年轻人用 500 元改造房间的家居号”“给职场新人讲清楚社保公积金怎么用的干货号”。这句话能帮你过滤掉不相关的选题,避免内容越做越散。
💡 价值主张:让用户觉得 “非你不可”
定位确定后,还要提炼出清晰的价值主张 —— 就是用户关注你之后,能明确得到什么好处。这个主张得简单直接,最好能让用户一看就觉得 “这正是我需要的”。
怎么提炼?可以从这三个角度想:你能提供别人没有的信息吗?比如 “独家采访的行业大佬经验”。你能把复杂的东西变简单吗?比如 “用顺口溜讲清楚税法知识”。你能给用户带来情绪共鸣吗?比如 “陪你吐槽职场奇葩事,顺便教你应对办法”。
有个理财号的价值主张就很打动人:“每天 5 分钟,给月光族讲明白一个攒钱小技巧”。它精准定位 “月光族”,明确了 “5 分钟” 的时间成本,还有 “攒钱小技巧” 的具体价值。用户哪怕只是想试试,也愿意关注看看。
价值主张不是口号,要能落地到内容里。如果说 “帮你快速成长”,就不如 “每周分享一个亲测有效的成长方法”。越具体,用户越容易感知到你的价值。
🚫 避开这些定位陷阱,少走半年弯路
找差异化的时候,有几个坑千万别踩。很多人就是因为没注意,刚起步就错了方向。
别为了差异化而差异化。有人觉得 “大家都做干货,我就做纯吐槽”,但如果用户关注这个领域是为了学东西,纯吐槽吸引来的粉丝留不住。差异化必须建立在用户需求上,不能自嗨。
别贪大求全。想同时覆盖 “职场、理财、情感” 的账号,最后往往哪个都做不好。不如先聚焦一个点,做到让用户想到这个领域就想起你,再慢慢拓展。
别频繁换定位。有的账号这个月写美食,下个月写旅行,用户根本记不住。确定方向后,至少坚持 3 个月,看看数据和用户反馈再调整。如果确实不行,也要小步微调,而不是彻底推翻重来。
有个科技号一开始想做 “所有科技产品测评”,写了两个月没起色。后来发现自己对 “百元内数码配件” 特别熟悉,就转做这个细分方向,反而因为专业度高,慢慢积累了一批忠实粉丝。
找到差异化定位,本质上是找到 “你、用户、竞品” 三者之间的平衡点 —— 你能做好,用户需要,竞品没满足。刚开始可能没那么精准,但只要不断根据用户反馈调整,慢慢就会找到那个让用户 “非你不可” 的位置。
【该文章由diwuai.com
第五 ai 创作,第五 AI - 高质量公众号、头条号等自媒体文章创作平台 | 降 AI 味 + AI 检测 + 全网热搜爆文库🔗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