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后台数据时,是不是常看到这样的情况?昨天发职场干货,阅读量 200;今天推生活技巧,掉到 120;后天转情感故事,突然蹦到 500。粉丝画像里,20 岁大学生和 40 岁宝妈各占三成,留言区一半问 “你到底发啥的”。
这就是典型的定位模糊。总觉得多覆盖几个领域能吸引更多人,结果反而像个杂乱的杂货铺,读者记不住你,更留不住。解决这问题,与其盲目做 “加法”,不如试试 “减法”—— 砍掉旁枝末节,只留下一个能让用户脱口而出的核心价值。
🎯 先看看 “什么都想要” 的下场
见过一个美食号,最初只发家常菜教程,粉丝涨到 5 万时开始飘了。今天加减肥食谱,明天掺母婴辅食,后天居然推起了厨房家电测评。三个月后数据断崖式下跌,原来的核心粉丝觉得 “不纯粹了”,新粉丝又被混乱的内容搞懵。最后团队不得不停更半个月,重新删改历史文章,才勉强稳住局面。
这不是个例。后台数据不会骗人:那些定位模糊的账号,用户留存率比垂直账号低 40%,转发率低 60%。读者关注你,是因为你能解决他某类特定需求。就像你不会去菜市场买衣服,模糊的定位只会让用户觉得 “这里好像啥都有,但我需要的那个不专业”。
更要命的是,模糊定位会拖垮运营效率。选题会变成拉锯战,有人想发 A 有人想发 B;内容制作没重点,摄影师不知道该拍啥风格;连涨粉渠道都摸不清,到底该去小红书引流还是知乎推广?
✂️ 做减法的本质:找到 “不可替代” 的那个点
所谓核心价值,不是 “我想发什么”,而是 “用户想起我时,脑子里会冒出来的一句话”。比如 “深夜发媸” 让人想到 “毒舌时尚评论”,“丁香医生” 等于 “靠谱健康科普”。
怎么找到这个点?拿一张纸,写下你目前发过的所有内容类型,然后问自己三个问题:
- 哪类内容的转发率最高?(转发意味着用户愿意用它来表达自己,认可度最高)
- 哪类内容的老粉留言最积极?(老粉是你的基本盘,他们的反馈最真实)
- 你自己写哪类内容时最不费劲?(能持续输出才是王道,硬撑的领域走不远)
把这三个问题的答案交叉比对,重叠度最高的那个,就是你该聚焦的方向。去年帮一个职场号做诊断,他们原来又发简历技巧又发办公室关系,甚至掺职场穿搭。但数据显示,“行业干货拆解” 类文章转发率是其他内容的 3 倍,老粉留言里 80% 是讨论案例细节。后来他们砍掉其他内容,专攻 “互联网行业案例拆解”,三个月后阅读量稳定上涨,还接到了垂直领域的广告。
🧐 砍到什么程度才算 “够聚焦”?
有个简单的测试方法:把你想定的核心价值讲给一个完全不了解你账号的人听,如果他能在 3 秒内说出 “哦,那我遇到 XX 问题就找你”,就合格了。
比如 “每天一个 Excel 技巧”,别人一听就知道 “我表格不会做就搜它”;但如果说 “分享办公小知识”,对方可能会问 “是指 PPT 还是打印机维修?”。
具体操作时,可以按这两步来:
- 先砍 “相关但不核心” 的内容。比如母婴号,核心是 “0-3 岁育儿指南”,那 “孕期知识” 可以砍(阶段不对),“小学生教育” 可以砍(年龄超了)。留下的内容,必须符合 “用户看到标题就知道‘这是给我看的’”。
- 再砍 “自己擅长但用户不需要” 的内容。见过一个程序员做的科技号,总发代码教程,觉得 “这是我的专业”,但粉丝其实更想看 “普通人怎么用好科技产品”。后来他调整成 “用程序员思维讲懂科技产品”,反而找到了突破口。
记住,聚焦不是画地为牢,而是在一个领域里做深做透。就像 “一条” 早期只拍 “有温度的器物”,把这个点做到极致后,自然能延伸出生活方式的其他内容,但根基始终没丢。
📊 验证核心价值的三个小技巧
定好方向后别急着大规模推送,先用小范围测试验证:
- 改简介,看关注来源变化。把公众号简介改成 “专注 XX 领域,解决 XX 问题”,观察一周内新增粉丝的来源渠道。如果来自精准关键词搜索的比例上升,说明定位有效。
- 做投票,直接问老粉。发起 “你最希望我发哪类内容” 的投票,选项里只放你聚焦的方向和 1-2 个备选。如果超过 70% 的老粉选了核心方向,就可以放心推进。
- 看 “搜索关注” 占比。后台 “用户来源” 里,“搜索公众号名称” 的比例越高,说明你的定位越清晰 —— 用户记住了你,并且主动找来。之前有个号调整定位后,这个比例从 12% 涨到了 35%,这就是好事。
如果测试结果不理想,别怕推翻重来。定位本身就是个试错的过程,早调整比硬撑着强。
📈 三个成功案例:减法之后的爆发
“原来是西门大嫂”:早期她的内容从美妆到旅行啥都有,后来聚焦 “都市女性生活方式”,砍掉杂乱的穿搭测评,专注 “场景化消费指南”,比如 “3000 块预算怎么装出质感出租屋”,粉丝两年内从 50 万涨到 300 万。
“浪潮工作室”:最初什么热点都追,后来收缩到 “用数据拆解社会现象”,每篇文章都围绕 “用数据说话” 这个核心,比如 “为什么北方人更爱存钱?一组数据看懂南北消费差异”,成了现象级的深度内容号。
“Local 本地”:一个城市号,原来今天推网红店明天发老小区故事,后来聚焦 “城市文化挖掘”,专门做 “老街道背后的历史”“消失的老字号”,反而成了本地人骄傲的文化符号,广告报价翻了 10 倍。
这些案例都有个共同点:不是一开始就找准定位,而是通过不断做减法,才让核心价值浮出水面。
💡 最后想说:聚焦不是失去,是为了更好地得到
很多人怕做减法会失去一部分用户,但实际上,模糊的定位只会让所有人都慢慢离开。就像奶茶店,什么口味都卖的永远干不过 “专注杨枝甘露” 的网红店。
现在就打开你的后台,花半小时统计近三个月的内容数据,找出那个 “转发高、留言多、你写着也顺手” 的内容类型。然后,大胆砍掉其他的。
可能第一个月数据会波动,甚至掉粉,但请相信,留下来的都是真正认可你核心价值的人。他们会帮你转发,会期待你的每一次更新,会让你在某个领域里,成为别人无法替代的存在。
这才是公众号长久生存的王道 —— 不是做所有人的朋友,而是做一部分人的 “专属顾问”。
【该文章由diwuai.com
第五 ai 创作,第五 AI - 高质量公众号、头条号等自媒体文章创作平台 | 降 AI 味 + AI 检测 + 全网热搜爆文库🔗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