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运营圈里,经常有人纠结一个问题:当初定的公众号定位,现在感觉走不通了,到底能不能改?其实答案很明确 —— 能改,但改的过程绝对不是敲几下键盘换个简介那么简单。见过太多案例,有的号改完之后粉丝噌噌涨,内容变现能力也翻了倍;但更多的是改完之后,老粉跑了一大半,新粉又吸不进来,卡在中间不上不下,最后只能不了了之。
📌
定位修改不是禁忌,但得算清成本不少人觉得定位是公众号的 “根”,动了根就活不成了。这种想法有点极端。看看那些做得好的大号,早期定位和现在差别大了去的不在少数。比如有些情感号,一开始只写爱情故事,后来慢慢扩展到职场、家庭关系,粉丝反而更活跃了。
但要明白,修改定位必然会付出成本。最直接的就是老粉丝的流失。老粉关注你,是因为喜欢你原来的内容风格和领域,一旦你突然换了方向,他们会觉得 “这不是我关注的那个号了”,取关是很自然的事。之前有个科技测评号,突然转型做美食推荐,短短一周,粉丝掉了近三成,后台全是 “你怎么变了” 的留言。
还有内容体系的重建。原来的选题库、素材库可能大半都用不上了,得重新研究新领域的用户喜好、热门话题。团队如果有固定成员,可能还得调整分工,甚至要学习新的知识技能。比如从职场干货转型到母婴内容,运营者就得去研究育儿知识、母婴产品,这个过程很花时间。
另外,平台的推荐机制也会有影响。公众号的标签是根据历史内容来的,突然换定位,系统一时半会儿识别不过来,推荐量很可能会下降。有个时尚穿搭号转型做数码产品测评,头一个月的文章阅读量只有原来的一半,就是因为系统还没把它的新定位 “记牢”。
不过也别被这些成本吓住。如果原来的定位已经明显走下坡路,比如阅读量持续下跌、变现困难,不改可能就是等死。这时候转型反而是给自己争取生机。关键是要算清楚成本,做好准备再动手。
📌
转型必遇的三大阵痛,提前做好心理准备决定要转型了,就得做好迎接阵痛的准备。这些痛不是偶然发生的,几乎每个转型的公众号都会遇到。
第一个痛是粉丝 “信任危机”。老粉丝对你有固定的认知,突然转型,他们会怀疑你的专业性。就像一个一直教大家怎么省钱的理财号,突然开始推荐高端投资产品,粉丝肯定会想 “你懂这个吗?是不是被骗了?”。这时候后台会出现很多质疑的留言,甚至有人会说 “你变了,再也不纯粹了”。处理不好,粉丝流失会非常严重。
第二个痛是内容 “水土不服”。新的定位领域,你可能没那么熟悉,写出来的内容很容易显得生硬、不专业。有个历史类公众号转型做科技资讯,刚开始写的文章全是基础知识堆砌,被读者吐槽 “还没我知道的多”。而且新领域的写作风格、表达方式可能和原来完全不同,比如从严肃的科普转型到轻松的娱乐八卦,语言风格要从严谨变成活泼,一开始很难把握好度。
第三个痛是数据 “过山车”。转型初期,数据肯定会波动很大。可能今天一篇文章爆了,阅读量涨了不少,明天又跌回谷底。这种忽高忽低的情况会持续一段时间,特别考验运营者的心态。有个教育类公众号转型做旅游攻略,前三个月的数据就像坐过山车,运营者差点就放弃了。
这些阵痛不是不能解决,但需要时间和耐心。别指望转型后马上就能看到效果,给自己和团队多一点缓冲期。
📌
转型背后的机遇,抓住了就能破局虽然转型有阵痛,但里面藏着的机遇也不少。很多公众号就是靠一次成功的转型,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最大的机遇是突破增长瓶颈。有些公众号做到一定程度,粉丝量、阅读量就卡在一个数字上,怎么都上不去,这很可能是定位限制了发展。比如一个只针对一线城市年轻女性的美妆号,粉丝涨到 10 万就很难再涨了,这时候如果把定位扩展到二三线城市的女性,受众一下子就变广了,增长空间自然就打开了。
还有可能找到更适合的变现模式。原来的定位可能内容做得好,但就是赚不到钱。转型后,可能刚好踩中某个高变现领域的风口。有个职场技能分享号,原来靠卖课程变现,效果一般,后来转型做职场人脉对接,通过会员费和企业合作,收入翻了好几倍。
另外,转型还能让团队焕发新活力。一直做重复的内容,团队很容易陷入疲劳期。换个定位,相当于给团队注入了新的挑战,大家需要学习新知识、探索新方法,反而能激发创造力。不少运营团队在转型过程中,凝聚力变得更强,工作效率也提高了。
而且,新的定位可能会让你避开激烈的竞争。原来的领域如果已经有太多大号占据市场,很难出头,换个竞争相对小一点的领域,反而更容易做出特色。比如在育儿领域,竞争太激烈了,但如果专注于 “特殊儿童育儿” 这个细分定位,虽然受众少了,但竞争对手也少,更容易建立起专业口碑。
📌
转型前必须做的三件事,缺一不可不是头脑一热就能转型的,转型前的准备工作做得越足,后面的麻烦就越少。这三件事,一定要认真做。
先做全面的数据分析。把过去一年的文章数据拉出来,看看哪些内容阅读量高、互动好,哪些内容没人看。再分析粉丝画像,他们的年龄、性别、地域、兴趣爱好是什么。比如发现原来的职场干货内容里,关于 “副业赚钱” 的文章总是很受欢迎,粉丝里有七成是想搞副业的年轻人,那转型往副业方向靠,风险就会小很多。
然后要调研同类账号。看看已经在你想转型的领域做得好的公众号,他们的内容风格、选题方向、变现方式是什么。分析他们的优点和缺点,找到自己可以差异化竞争的点。比如想转型做宠物内容,发现大部分号都在讲宠物健康,那你可以专注于 “宠物训练”,做出自己的特色。
还要小范围测试。别一下子就彻底改头换面,可以先在原来的内容里,穿插一些新定位的文章,看看粉丝的反应。比如原来做美食探店的号,想转型做家常菜教程,可以先每周发一篇家常菜文章,观察阅读量、点赞、留言情况。如果反应还不错,再慢慢加大新内容的比例,这样能最大限度减少粉丝流失。
有个生活类公众号,原来主要分享城市生活资讯,想转型做家居改造,他们先在两个月里发了五篇家居改造的文章,发现阅读量比原来的资讯文章还高,留言里很多人求教程,这才放心转型,最后效果很好。
📌
转型中的关键操作,少走弯路转型过程中,有些操作非常关键,做好了能让转型更顺利,做不好可能会让之前的努力白费。
逐步过渡比突然转向更稳妥。就像开车转弯,慢慢打方向盘才不容易翻车。可以采用 “新旧内容混合” 的方式,一开始新内容占比低一点,比如 30%,然后根据粉丝反应慢慢提高比例。同时,在文章开头、结尾或者菜单栏里,跟粉丝解释一下转型的原因,争取他们的理解。有个科技号转型做数码产品体验,用了三个月时间完成过渡,粉丝流失率不到 10%。
强化新定位的标签。在公众号的名称、简介、头像里,突出新的定位。比如转型做健身内容,简介可以改成 “专注分享科学健身方法,帮你轻松瘦下来”。文章的标题和内容里,也多使用新领域的关键词,让粉丝和系统都能快速识别你的新定位。
及时和粉丝互动。转型期间,要多关注后台留言和评论,看看粉丝对新内容有什么意见和建议。对于质疑的声音,要耐心解释;对于好的建议,要及时采纳。比如粉丝说新的育儿文章案例太少,那就多收集一些真实的育儿故事加进去。和粉丝保持良好的互动,能增加他们的认同感。
调整变现模式。如果转型后的定位和原来的变现方式不匹配,就要及时调整。比如原来靠接教育类广告变现的号,转型做美妆内容后,就要去对接美妆品牌的广告。同时,也可以探索新的变现方式,比如新定位是美食教程,可以推出自己的食谱电子书或者烹饪课程。
📌
转型后的效果评估,及时调整方向转型不是结束,而是新的开始。转型后要及时评估效果,根据数据反馈调整方向。
主要看几个核心数据:粉丝增长率,看看新定位能不能吸引新粉丝;粉丝留存率,老粉丝有没有稳定下来;阅读量和互动率,新内容是不是受粉丝欢迎;还有变现能力,能不能比原来赚更多钱。
如果发现转型后,新粉丝增长缓慢,就要看看是不是内容不够吸引人,或者推广渠道有问题。可以尝试换一种选题方向,或者多在其他平台分发内容引流。如果老粉丝留存率低,可能是新内容和他们的需求匹配度不高,得再优化内容,找到平衡点。
有个母婴号转型做亲子游,一开始数据不太好,新粉丝增长慢,后来发现是内容里推荐的景点太远,不适合大部分家庭,他们马上调整,多推荐城市周边的亲子游地点,数据很快就上来了。
总之,公众号定位可以修改,但要谨慎对待。转型会有阵痛,但也藏着机遇。做好前期准备,把握转型中的关键操作,及时评估调整,才能让公众号在新的定位上走得更远。
【该文章由diwuai.com
第五 ai 创作,第五 AI - 高质量公众号、头条号等自媒体文章创作平台 | 降 AI 味 + AI 检测 + 全网热搜爆文库🔗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