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场层面:摸清行业的 "脾气" 才能找对位置
做公众号定位,先得把市场这块地盘踩清楚。你得知道现在这个领域里,大家都在聊什么,火的内容是什么样的,还有哪些地方是别人没挖到的。不然闷头写,很可能刚起步就撞进红海,怎么挣扎都冒不了头。
看行业趋势不能只凭感觉。打开新榜、蝉妈妈这些平台,看看同类公众号的阅读量变化,哪些关键词最近搜的人多。比如职场类账号,前两年都在聊 "996",现在更多人关注 "轻创业"" 数字游民 ",这就是趋势在变。你得跟着用户的注意力走,但也别追得太急,等你写的时候可能又凉了。最好找那些有持续热度,但还没被写烂的细分方向。
竞争对手是必须扒透的。找 10 个和你想做的领域相关的账号,不是看他们粉丝多不多,而是看他们的内容结构:每天发几条,头条和次条的选题有什么区别,评论区用户在吵什么。有个号做职场干货,每天头条讲方法论,次条放读者故事,互动率比只发干货的号高 30%。这就是他们的生存技巧,你要么找到比这更好的玩法,要么在他们没覆盖的人群里找机会。
市场空白点往往藏在 "矛盾" 里。比如母婴类账号,大部分都在给妈妈们讲育儿知识,但很少有人关注 "爸爸带娃" 的尴尬和需求。有个号专门写爸爸们的育儿吐槽,把严肃的知识变成幽默的段子,反而吸引了一批年轻爸爸。还有些空白是地域带来的,全国性的美食号很多,但专注于某个三四线城市的本地小吃,把探店视频和老板故事结合起来,在当地反而能快速起号。
别忽略市场的饱和程度。如果一个领域里,头部账号已经形成垄断,新号很难获得推荐。比如情感领域,头部号动辄 10 万 +,但如果你细分到 "异地恋维系" 这个小话题,竞争就小多了。用微信指数查一下关键词的热度,如果某个细分词的指数在涨,但对应的公众号不多,这就是个可以下手的机会。
👥 用户层面:知道他们 "缺什么" 才能给对 "糖"
用户不是模糊的群体,得把他们当成具体的人来琢磨。你写的每篇文章,都应该能让某个特定的人觉得 "这就是在说我"。不然内容就像撒胡椒面,看着热闹,谁都记不住你。
先给用户画个像,别只写 "25-35 岁女性" 这种没用的标签。要写得细一点:她早上几点起床,上班路上刷手机时在想什么,中午吃饭会点开什么样的文章,晚上睡前刷手机是为了放松还是学东西。比如一个做健身内容的号,用户画像可以是 "28 岁上班族,每天坐 8 小时,下班想运动但没时间,担心身材走样又管不住嘴",这样你就知道该写 "10 分钟办公室拉伸" 而不是 "马拉松训练计划"。
用户的需求分两种,一种是他们嘴上说的,一种是藏在心里的。有人说想要 "减肥方法",其实可能是管不住嘴又懒得动,真正需要的是 "不用节食的减脂技巧"。你得学会把表面需求往深了挖,比如职场人说 "想提升效率",背后可能是 "怕被裁员,想证明自己有用"。抓住这种深层心理,写出来的内容才会戳中他们。
还要看用户的消费习惯。同样是做美妆号,关注 "平价替代" 的用户和追 "大牌测评" 的用户,能接受的广告类型完全不同。前者可能更愿意看拼多多好物推荐,后者对高端护肤品的推广接受度更高。这些细节会影响你后续的变现方式,定位时就得提前想清楚。
用户的互动偏好也很重要。有些群体喜欢在评论区吵架,比如职场话题里的 "躺平派" 和 "奋斗派",你可以故意抛出有争议的观点,让他们吵起来,增加账号活跃度。有些群体喜欢晒自己的成果,比如宝妈们爱晒娃,你可以多搞些 "读者故事征集",让他们有参与感。摸透这些,你的内容才能和用户玩到一起。
🔍 自己层面:想清楚 "我凭什么被关注"
很多人做公众号失败,不是因为市场不好,也不是用户太难搞,而是没搞明白自己到底能提供什么独特的东西。你有的优势,别人是不是也有?你能坚持做下去的动力,到底够不够强?
先盘点自己的硬实力。如果你是学法律的,讲婚姻财产分割肯定比普通人靠谱;如果你在互联网公司做过运营,分享职场经验时能说出具体的案例和数据。这些专业背景不是摆设,是你内容的可信度来源。别总想着 "我什么都能写",把一个领域做精,比啥都懂一点更让人记住。
再看看手里的资源。有没有独家的采访渠道?能不能拿到别人拿不到的数据?比如做美食号,如果你认识很多餐厅老板,能挖出他们开店的内幕,这就是别人比不了的。哪怕是身边的小事,比如你家小区门口的早餐摊每天有什么故事,只要是别人没写过的,也能变成特色。
你的表达风格也很关键。同样讲理财,有人用严肃的图表分析,有人用吐槽的段子来讲。如果你天生爱开玩笑,就别硬凹专业学者的范儿,用户能感觉到不自然。有个财经号,作者说话带点东北口音,总用 "咱就说" 开头,反而比那些端着的账号更受欢迎。找到自己最舒服的表达方式,才能长久写下去。
还要想清楚自己能投入多少。每天写一篇原创需要 2 小时,你能不能保证?需要拍视频的话,设备和剪辑技术有没有?别一开始就定个宏大的目标,比如 "每周更新 5 篇",结果坚持了两周就断更。根据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定一个能稳定执行的节奏,比一时兴起的高产更重要。
最后问问自己,这件事能不能让你坚持 3 年以上。公众号涨粉慢是常态,可能写了半年还只有几百个粉。如果只是想赚快钱,很容易半途而废。但如果你真的喜欢分享,哪怕没人看也愿意写,这种内在动力才能帮你熬过最难的阶段。毕竟,能长期提供价值的账号,最终都不会太差。
📝 三个层面的交叉验证:找到定位的 "黄金三角"
把市场、用户、自己这三块分析完,不是结束,得把它们叠在一起看,找到三个圈的交叉点。市场有需求,用户需要,你又能做好,这才是最稳妥的定位。
比如你发现市场上职场沟通类内容很多(市场),但刚入职场的应届生总觉得那些方法太复杂(用户),而你擅长把复杂的理论拆成简单的步骤(自己),那你的定位就可以是 "给职场新人的极简沟通指南"。这三个点一重合,方向就清晰了。
如果三个层面找不到交叉点,就得做调整。要么换个市场领域,要么重新定义用户群体,要么提升自己的能力。别死磕一个不合适的定位,及时掉头比硬撑着强。有个号一开始做职场穿搭,发现竞争太大,自己也不懂时尚,后来转做 "程序员穿搭",结合自己的职业背景,反而做出了特色。
定位不是一成不变的,得在实践中慢慢调。刚开始可以先按分析的结果试写 10 篇,看看用户反馈,哪些文章阅读高,评论里大家在问什么。根据这些数据再优化方向,比一开始就定死不动要灵活得多。记住,好的定位是长出来的,不是想出来的。
最后提醒一句,定位越具体越好。"分享育儿经验" 不如 "给 3 岁以下宝宝妈妈的睡眠训练指南","聊历史故事" 不如 "讲给年轻人听的唐朝职场趣事"。越具体,用户越容易觉得 "这就是我要找的号"。
【该文章由diwuai.com第五 ai 创作,第五 AI - 高质量公众号、头条号等自媒体文章创作平台 | 降 AI 味 + AI 检测 + 全网热搜爆文库
🔗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
🔗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