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看看,你的公众号是不是真的定位跑偏了?
想知道公众号定位准不准,其实有几个很明显的信号。先看看你的号有没有这些情况 ——
粉丝增长像蜗牛爬,好不容易写了半年,粉丝还没破千。不是内容写得差,而是关注的人根本不知道你到底想干嘛。今天发职场干货,明天聊美食探店,后天又扯育儿经验,粉丝打开公众号跟开盲盒似
的,自不愿意主动分享,新粉也引不进来。
再看内容互动,评论区冷清得能养鸽子。点赞、在看少得可怜,更别说读者主动留言讨论了。这很可能是因为你写的东西,不是粉丝真正关心的。比如你想做职场号,却天天发心灵鸡汤,职场人觉得没用,喜欢鸡汤的又觉得你不够专注,两头不讨好。
还有个扎心的表现是商业变现难。广告商找过来,一看你的号,不知道该给你按什么标签报价。想自己做电商带货,选的产品跟粉丝画像完全不搭,卖不动是常事。这种时候别硬撑,承认定位跑偏不丢人,及时调整才是正经事。
🔍 定位跑偏的锅,到底该谁背?
很多人做公众号,一开始就没想清楚 “我为谁写”“写什么能让他们离不开”。这两个问题没答案,定位肯定跑偏。
最常见的错误是对目标用户 “想当然”。凭自己感觉觉得年轻人都喜欢潮流资讯,就一股脑发穿搭、球鞋,结果发现关注你的其实是一群宝妈,她们更关心怎么给孩子挑衣服。没做过用户调研,没分析过后台粉丝画像,定位就像建在沙滩上的房子,说塌就塌。
还有人犯 “跟风病”,看到别人写情感号火了就跟着写,看到知识付费赚钱又转头做课程。结果呢?别人的优势你没有,自己的特点也丢了。就像做餐饮,人家火锅做得好,你连汤底都熬不明白,跟着开火锅店只能赔本。
另外,没找到自己的核心优势也是大问题。你明明是学设计的,却非要去跟专业财经博主比分析股市,这不就是用自己的短板拼别人的长板吗?读者凭什么放着更专业的不看,来看你的?
🔄 及时止损第一步:给公众号来个 “全身体检”
不想在错误的路上越走越远,就得先停下来,把公众号的 “家底” 摸清楚。
先翻后台数据,重点看这几个地方:粉丝画像里的年龄、性别、地域、兴趣标签,搞明白现在关注你的到底是谁;图文分析里的阅读量、完读率、转发率,找出哪些内容读者看得久、愿意转,哪些内容打开率低得可怜。把这些数据列成表格,你会发现很多之前忽略的问题 —— 比如你以为自己是母婴号,结果 30 岁以上的男性读者占了 40%,他们可能是被你偶尔发的 “爸爸带娃技巧” 吸引来的。
然后做用户访谈,挑 10 - 20 个活跃粉丝,发私信问问他们:“你最希望我写什么内容?”“觉得我现在写的哪类文章最没用?” 别害怕听到负面评价,读者的真话才是你调整定位的指南针。有个美妆号主就因为听了粉丝说 “想看平价彩妆测评,不是贵妇品牌推荐”,及时调整内容方向,三个月后粉丝翻了一倍。
最后,把自己的文章分类统计,看看哪些主题占比最高,哪些跟你最初的想法完全偏离。比如你本想做职场成长号,结果 “吐槽老板” 的文章占了 60%,那就得承认,你其实更擅长写职场情绪类内容,不如干脆往这个方向调整。
🎯 重新定位:找准那个 “非你不可” 的点
重新定位不是瞎折腾,而是找到一个 “你能做好,别人很难替代,读者又刚好需要” 的领域。
先问自己三个问题:你有什么别人没有的优势? 是专业技能(比如注册会计师讲理财)、独特经历(比如北漂十年分享租房避坑),还是资源渠道(比如常年跑产地的水果测评)。优势越具体越好,“我会写文章” 不算,“我能把枯燥的法律条文写成故事” 才是。
再想:目标用户有什么未被满足的需求? 打开同类公众号,看看评论区读者在抱怨什么,比如 “讲了半天还是不知道怎么操作”“全是理论,没实际案例”。这些抱怨就是你的机会。有个职场号专门解决 “会议纪要怎么写”“PPT 怎么快速做完” 这类具体问题,虽然小众,但粉丝粘性特别高。
还要考虑这个定位能不能长期做下去。别选那种火一阵就消失的话题(比如某款游戏的短期攻略),也别选太宽泛的领域(比如 “生活”“成长”)。最好是能随着你和粉丝一起成长的方向,比如从 “大学生实习指南” 慢慢过渡到 “职场新人成长记”。
定好位后,把它浓缩成一句话,比如 “帮 30 + 职场妈妈解决工作家庭平衡问题的干货号”,写在公众号简介里,也记在自己心里。以后写每篇文章前都问问自己:“这符合我的定位吗?”
📝 内容规划:让粉丝知道 “关注你,每天都有期待”
定位清楚了,内容就得跟着 “换赛道”。别想着一下子推翻重来,循序渐进更稳妥。
先列一个内容主题清单,把和新定位相关的话题都写下来,再按 “紧急重要” 排序。比如你定位成 “小学生家长辅导作业指南”,那 “一年级拼音常见错误”“如何避免辅导作业发脾气” 这些当下家长最头疼的话题,就得先安排上。
内容形式也得统一风格。如果走干货路线,就固定用 “问题 + 方法 + 案例” 的结构,让读者一看就知道能学到东西;如果走故事路线,就保持叙事节奏,比如开头设悬念,中间讲细节,结尾带感悟。有个教育号每次文末都加一句 “明天教你 XX 小技巧”,粉丝每天都等着更新,打开率比之前高了 30%。
还要注意内容的 “密度”,别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也别一天发好几篇。根据定位定频率,干货类可以一周 3 篇,故事类可以一周 2 篇,固定时间发布(比如每晚 8 点),让粉丝养成阅读习惯。发布后及时看数据,哪类内容打开率高、转发多,就多写;反之就少写甚至停掉。
🧭 方向调整:别等撞到南墙才回头
定位和内容规划不是一成不变的,得根据数据和反馈随时微调。
每周花 10 分钟看后台数据,重点看新增粉丝来源(是文章转发带来的,还是搜索关注的)和用户留存(新粉关注后会不会看历史文章)。如果发现很多人是因为某篇 “副业赚钱” 的文章关注你,但你的定位是 “职场技能”,可以多写几篇 “利用职场技能做副业” 的内容,既不偏离主线,又能留住这部分粉丝。
多关注行业动态和用户变化。比如你做母婴号,当粉丝的孩子从婴儿长成小学生,你的内容就得从 “奶粉挑选” 转向 “幼小衔接”。跟不上粉丝的成长,他们就会慢慢离开。
如果调整后数据还是没起色,别害怕 “二次定位”。有个公众号一开始做 “城市探店”,半年没起来,后来发现粉丝里很多是宠物主人,就改成 “带狗逛遍城市角落”,反而做出了特色。记住,公众号的核心是 “和粉丝一起成长”,定位不是枷锁,是为了让你们走得更远。
别让定位不准拖垮你的公众号。现在停下来调整,总比耗到粉丝流失、热情耗尽强。找到那个对的方向,你会发现写文章有劲儿,粉丝增长有戏,变现也会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