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定位前先做「爱好解剖」:别让你的热情只停留在 “我喜欢”
很多人开公众号第一步就卡在建号页面 —— 昵称改了十几次,简介写了又删,最后还是不知道自己要写什么。问题出在你只看到 “我喜欢”,没挖到 “我能提供什么”。
拿喜欢旅行的人来说,有人爱拍风光大片,有人擅长挖掘小众路线,有人痴迷各地美食。同样是旅行爱好,拆开来看全是细分方向。你得拿张纸,把爱好拆成最小单元。比如喜欢读书,是爱读文学小说还是实用工具书?是擅长写读后感还是拆书笔记?是偏爱古典名著还是网络文学?拆得越细,定位就越清晰。
还有个容易踩的坑:把 “爱好” 和 “擅长” 混为一谈。我见过有人喜欢画画,但基本功一般,硬要开公众号教别人画画,写了三个月就断更了。爱好是让你有热情持续输出的燃料,而擅长决定了内容质量的下限。如果爱好和擅长重合,那是最好的;如果不重合,要么补短板,要么换个角度 —— 比如不会画但会评画,照样能做艺术鉴赏号。
🌱 用「需求显微镜」看市场:你的爱好有人买单吗?
光自己嗨没用,得看看别人需不需要。去年有个朋友做 “职场午休瑜伽” 公众号,她自己练瑜伽多年,发现上班族午休时间短、场地受限,专门设计了 15 分钟办公室瑜伽动作。这个定位火了,因为她抓住了精准需求。
怎么找需求?打开小红书、知乎,搜你爱好相关的关键词,看看大家在问什么。比如喜欢烘焙,搜 “烘焙” 会发现很多人问 “新手烘焙器材怎么买”“戚风蛋糕为什么会塌”。这些高频问题就是你的内容方向。别想着满足所有人,先满足某一群人的某个具体问题。
还要看看同行在做什么。不是让你抄袭,是找差异化。同样是教化妆,有人专做单眼皮教程,有人聚焦学生党平价彩妆。如果你喜欢健身,别人都在讲增肌减脂,你可以专门讲办公室久坐族的拉伸技巧。差异点不用太大,哪怕是语气风格不同 —— 别人严肃科普,你用段子讲知识,照样能吸引一批粉丝。
🌿 定位 = 爱好 + 优势 + 市场缺口:三者交集才是黄金赛道
我见过一个姑娘,喜欢做手账,自己的手账排版特别有创意,但一开始公众号什么都发,手账教程、生活 vlog、好物推荐混着来,粉丝涨得很慢。后来她调整定位,只发 “学生党极简手账”,专门教预算有限、时间紧张的学生怎么用便宜的本子做出好看的手账,三个月粉丝翻了三倍。
她的秘诀就是找到了三者的交集:爱好是手账,优势是创意排版,市场缺口是学生党对手账的低成本需求。怎么找到这个交集?画三个圈:第一个圈写爱好细分领域,第二个圈写你的独特优势(比如你做手账比别人快,或者擅长用国产平价文具),第三个圈写市场上没被满足的需求。三个圈重叠的地方,就是你的定位。
别担心这个定位太小。越小的定位,越容易让别人记住你。提到 “papi 酱” 就想到搞笑吐槽,提到 “咪蒙”(虽然争议大)就想到毒舌情感文。你要做的就是让别人想到某个领域,就立刻想起你的公众号。
📝 内容规划第一步:先搭「主题框架」,再填细节
定位清晰后,内容规划就有了方向。但很多人还是不知道写什么,其实就是缺一个主题框架。就像盖房子,先有承重墙,再砌砖添瓦。
比如定位是 “亲子绘本共读”,主题框架可以分成:绘本推荐(按年龄分、按主题分)、共读技巧(怎么引导孩子讨论、怎么延伸游戏)、作者故事(绘本背后的创作故事)。每个大主题下面再列小主题,比如 “0-3 岁触觉绘本推荐”“睡前 10 分钟共读话术”。框架搭好,至少能保证你半年不缺选题。
框架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根据粉丝反馈调整。如果发了几篇绘本推荐,发现大家更爱看共读技巧,那就多往这个方向倾斜。有个美食号主一开始写各种菜系教程,后来发现粉丝对 “30 分钟快手菜” 热情最高,就把框架重心转了过去,阅读量立刻上来了。
📅 制定「可持续输出节奏」:别让完美主义拖垮你
很多人开号时雄心勃勃,计划日更,结果写了一个星期就累瘫了。内容规划不是比谁更新快,而是比谁能持续输出。根据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制定合理的更新频率。
兼职做号的话,一周更 2-3 篇就够了。重要的是固定更新时间,让粉丝形成期待。比如每周一、四晚上 8 点更新,到点粉丝会主动点开你的公众号。我认识一个职场号主,坚持每周三发一篇 “职场避坑指南”,三年没断过,粉丝粘性特别高。
内容形式也可以灵活点。不一定每次都写长文,有时候发几张图片加一段文字,分享你的小发现;或者整理粉丝的问题,做一期问答合集。保持活跃度比硬憋一篇 “完美文章” 更重要。刚开始不用追求篇篇 10 万 +,先保证内容稳定输出,慢慢找到感觉。
🔍 用「用户思维」填内容:别自嗨,多想想 “粉丝看完能得到什么”
有个旅行号主写了篇 “西藏自驾游攻略”,详细记录了自己每天的行程、吃了什么饭,写了 5000 字,阅读量却很低。问题就是太自我,没考虑粉丝需求。粉丝看攻略,是想知道路线怎么规划、高反怎么办、住哪家酒店性价比高,而不是看你的旅行日记。
写每篇文章前,先问自己三个问题:粉丝为什么要看这篇?看完能学到什么?这篇和我的定位有什么关系?比如写一篇 “新手化妆步骤”,就得明确是给完全不会化妆的人看的,步骤要简单,推荐的产品要平价,重点讲容易出错的地方(比如粉底怎么涂不卡粉)。
还可以多和粉丝互动。在文末留个小问题,比如 “你下次想看什么内容?”“你做手账时遇到过什么难题?”。粉丝的留言不仅能帮你找选题,还能让他们觉得自己参与了公众号的成长,更愿意关注你。内容不是单向输出,是和粉丝的双向沟通。
🌟 从爱好到事业:给内容加「变现钩子」
光有粉丝还不够,得让公众号能养活你。这不是说一开始就要卖东西,而是在内容规划时,悄悄埋下变现的种子。
如果你定位是 “家居收纳”,可以在分享收纳技巧时,自然提到好用的收纳工具(不是硬广,是真实推荐)。粉丝信任你后,以后开团购、做好物推荐,就顺理成章。如果是 “职场技能” 号,可以在文章里展示你的专业能力,慢慢接一些职场培训、咨询的单子。
有个姑娘做 “手工皂制作” 公众号,一开始只分享教程,后来粉丝问哪里买材料,她就整理了材料清单,再后来开了线上手工皂课程,现在每个月收入比上班还高。变现不是突然转型,是从内容里长出来的。
别担心谈钱伤感情。粉丝关注你,是因为你提供了价值。当你能提供更多有价值的服务(比如课程、好物),他们反而会更认可你。关键是前期把内容做好,建立信任。信任到位了,变现就是水到渠成的事。
把爱好变成事业,从来不是靠一腔热血。先把定位磨细,再把内容做透,一步一步来,你的公众号不仅能被人记住,还能帮你实现当初开号时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