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内容这行久了,见过太多一夜爆火的文章和视频。你要是问那些创作者有什么秘诀,十有八九会说 “运气好”。但真信了这话,你就输了。
那些能刷屏的爆款,背后藏着一套不变的逻辑 ——不是你想写什么,而是用户想看什么。而用户最想看到的,说到底就两件事:满足好奇心,填满求知欲。这不是什么高深理论,是人性里最原始的驱动力。
🧐 先搞懂:什么是真正的 “好奇心” 和 “求知欲”?
很多人把好奇心当成猎奇心,以为越耸人听闻越好。其实不是。去年有个讲 “殡仪馆化妆师” 的纪录片火了,播放量破亿。你以为是靠猎奇?去看看评论区就知道,观众追问的是 “每天面对生死,心态会变吗”“给亲人化妆时会不会手抖”。这些问题,藏着的是普通人对 “如何面对死亡” 的深层好奇。
真正的好奇心,是对 “认知缺口” 的渴望。就像你看到邻居每天半夜搬箱子,自然会想知道里面装了什么。这种缺口不是靠标题党硬造出来的,而是藏在用户习以为常的生活里。
求知欲更简单,就是想知道 “为什么” 和 “怎么做”。但它有个陷阱 —— 用户要的不是知识,是能用的知识。有个美食号做过实验,同样讲红烧肉,一篇讲 “苏东坡发明红烧肉的典故”,阅读量平平;另一篇讲 “三步做出不腻的红烧肉”,直接成了爆款。区别就在这里,后者解决了 “今晚 dinner 做什么” 的实际问题。
这两种欲望常常绑在一起。就像你刷到 “为什么南方人买菜论颗,北方人论吨”,点进去是好奇,看完知道了南北生活习惯差异的原因,求知欲也满足了。这种双重满足,才是让用户看完还想转发的关键。
🕵️ 怎么判断一个选题,能不能戳中这两种欲望?
有个简单的测试法:把选题念给一个完全陌生的人听,看他的第一反应。要是对方眼睛一亮,追问 “后来呢”,这选题就成了一半。
具体点说,有三个信号能说明你摸到了用户的痒点。
第一个信号是 “反常识”。大家都觉得 “早起有益健康”,你写 “那些凌晨 4 点起床的人,后来都怎么样了”,里面讲清楚 “不适合早起的人强行早起,反而伤身体”。这种和固有认知对着干的内容,天生就能勾住好奇心。
第二个信号是 “有具体场景”。“如何提高沟通能力” 太泛了,但 “和老板汇报工作时,哪句话能让他立刻听进去” 就不一样。后者把知识放进了具体场景里,用户一看就知道 “这东西我用得上”,求知欲自然就被勾起来了。
第三个信号是 “留有余地”。好的选题像钓鱼,不能把饵全露出来。有个育儿号写过 “孩子总爱打人,别急着批评”,标题没说原因,正文里才讲 “可能是语言能力没跟上,只能用动作表达”。这种 “说了一半” 的感觉,会让用户忍不住往下看。
去年有个职场号靠一篇文章涨粉 10 万,标题是 “我帮领导背了 3 次锅,反而被提拔了”。单看标题就同时满足了这三个信号:反常识(背锅居然能升职)、有场景(职场里的上下级关系)、留悬念(怎么做到的)。想不火都难。
🎣 制造吸引力的核心:给用户 “踮踮脚够得着” 的诱惑
你有没有发现,太简单的东西没人看,太难的东西也没人看。爆款选题就像挂在猫面前的逗猫棒,距离得刚刚好 —— 既不能太近让它一下抓到,也不能太远让它失去兴趣。
怎么掌握这个距离?有个小技巧叫 “信息差分级”。比如讲理财,不能一上来就说 “如何配置资产组合”,普通人听不懂。先从 “月薪 5000 怎么存下第一笔 10 万” 说起,这是大多数人踮踮脚能做到的。等用户看进去了,再慢慢深入。
还有个办法是 “用熟悉的东西包装陌生知识”。物理知识够难懂吧?但有个科普号讲 “为什么冰面会滑”,用的例子是 “冬天走路怎么不摔跤”。把力学原理藏在生活场景里,用户既好奇 “原来这里面还有这么多门道”,又能学到实用知识。
要注意,这种 “够得着” 的感觉,不能靠降低内容质量来实现。有个科技号为了追求通俗,把 5G 原理说成 “网速更快的 4G”,结果被专业人士骂惨了。用户要的是 “复杂知识的简单解释”,不是 “简单的错误解释”。
✍️ 内容里藏钩子:让用户 “停不下来” 的秘密
选题再好,内容撑不起来也白搭。那些能让人一口气看完的爆款,都在悄悄用 “钩子递进” 的手法。
开头 3 秒必须抓住人。有个房产号拍过一条视频,开头直接对着镜头说 “我邻居花 200 万买的房,现在后悔死了”。一句话就把好奇心拉满。你可以试试在开头就抛出一个具体的矛盾,比如 “这件事大家都觉得对,但我亲眼见它害了三个人”。
中间部分要不断给 “小满足”。就像剥橘子,一次剥一瓣,每瓣都有甜水。写一篇讲 “租房避坑” 的文章,每讲一个坑就跟着一个解决办法。用户看完一段就学到一点,自然愿意继续看下去。
结尾一定要留 “余味”。不是说要故意卖关子,而是要让用户看完后有 “原来如此” 的顿悟,或者 “我也遇到过” 的共鸣。有个情感号写 “为什么越懂事的孩子,长大后越痛苦”,结尾说 “你不必懂事,你可以只是你自己”。这句话让无数人转发,因为戳中了心里最软的地方。
🚫 别踩这些坑:看似诱人,实则无效的选题
有几种选题看起来很能满足好奇心,其实是死胡同。
最常见的是 “伪揭秘”。标题写 “某明星背后的秘密”,点进去全是捕风捉影的猜测。用户看完只会觉得被骗了,下次再也不会点开你的内容。
还有 “知识堆砌”。把一堆专业术语堆在一起,看起来很有学问,实际上没人看得懂。求知欲的本质是 “学会”,不是 “被吓到”。
更可怕的是 “贩卖焦虑”。“30 岁还没做到管理层,这辈子就完了” 这种选题,可能会因为制造恐慌带来短期流量,但长期来看,用户会对你产生厌恶感。
记住,好奇心和求知欲都是积极的情绪,你的内容应该给用户带来满足感,而不是焦虑或失望。
💡 最后一招:从 “用户的提问” 里找选题
最好的选题,其实就藏在用户的嘴里。看看你的评论区,私信,或者社群里,那些被反复问到的问题,就是最好的素材。
有个美妆博主发现,总有人问 “油皮夏天怎么化妆不脱妆”。她没直接回答,而是做了个实验 —— 连续 7 天用不同方法化妆,记录脱妆时间。这条视频成了她全年播放量最高的内容。
用户的每一个问题,都是在告诉你 “我好奇这个”“我想知道这个”。把这些问题找出来,用你的专业知识去解答,想不火都难。
做内容这行,没什么捷径。但只要记住一点:别总想着 “我要做个爆款”,多想想 “用户现在在好奇什么,想知道什么”。把这两个问题搞懂了,爆款自然会来找你。
【该文章由diwuai.com
第五 ai 创作,第五 AI - 高质量公众号、头条号等自媒体文章创作平台 | 降 AI 味 + AI 检测 + 全网热搜爆文库🔗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