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一个选题能不能火,别光靠感觉瞎猜。真正靠谱的办法,是先搞清楚这个选题瞄准的是谁 —— 也就是给你的目标用户画张像。用户画像做得到位,选题火不火几乎一眼就能看明白。
📌 为什么用户画像是选题的 “照妖镜”?
你有没有过这种经历?觉得某个选题特别棒,写出来却没几个人看。问题大概率出在 “你以为的用户” 和 “真正的用户” 根本不是一回事。用户画像就是把模糊的 “目标群体” 变成具体的 “某个人”,让你知道 TA 关心什么、会为哪种内容停留、甚至看到什么词会立刻划走。
比如说,同样是 “减肥” 选题,给 20 岁女大学生看和给 40 岁职场妈妈看,方向天差地别。前者可能更在意 “一周瘦 5 斤的快速方法”,后者更关心 “不耽误带娃的居家锻炼”。没搞清楚用户画像,写得再精彩也像对牛弹琴。用户画像越具体,选题踩中的概率就越高。
而且,用户画像能帮你避开 “自嗨型选题”。很多人做内容总爱写自己感兴趣的,却忽略了用户的真实需求。有了清晰的用户画像,你会不自觉地站在对方角度想:“TA 每天刷手机时,到底想解决什么问题?” 这种视角一转变,选题的 “火属性” 就容易判断多了。
📌 用户画像该包含哪些 “硬信息”?
基础标签得先搞扎实。年龄、性别、地域这老三样不能少,但别停在表面。比如年龄,30 岁和 35 岁看似接近,消费观念可能差着一个时代。30 岁可能还在追求性价比,35 岁可能更看重品质和效率。
职业和收入也很关键。自由职业者更关注时间管理、副业赚钱,上班族可能更在意职场关系、摸鱼技巧。收入水平直接决定了他们对 “付费内容” 的接受度,也影响着选题的调性 —— 给月薪 5 千的人讲 “万元级护肤 routine”,大概率会被当成炫富。
还有学历和兴趣爱好。高学历群体可能更喜欢有深度、有数据支撑的内容,学历较低的可能更吃直白、带点情绪的表达。兴趣爱好则能帮你找到 “共鸣点”,比如给喜欢追剧的人写选题,穿插点热门剧集的例子,关注度肯定更高。
📌 别忽略用户的 “行为轨迹”
光有基础信息还不够,得知道他们平时在网上干啥。打开手机先刷抖音还是先看公众号?晚上 9 点活跃还是凌晨 1 点还在逛小红书?这些行为轨迹直接决定你的选题该发在哪、什么时候发。
比如发现目标用户大多在午休时刷短视频,那选题就得做得短平快,开头 3 秒必须抓眼球。如果他们爱在深夜看长文,那选题可以往深度、情感共鸣的方向靠。用户的行为习惯,藏着选题的最佳呈现方式。
还要观察他们在评论区说啥。看他们在同类内容下的留言,比如聊 “育儿” 的话题,评论里总出现 “孩子挑食怎么办”,那这个痛点就值得做选题。用户自己说出来的需求,比你凭空想的靠谱 100 倍。
📌 深挖用户的 “需求痛点”,选题才带劲
用户画像的核心,是找到他们 “没说出口的渴望”。有些人嘴上说 “想省钱”,其实是怕买贵了吃亏;有些人说 “想学英语”,实际是想跳槽时能多份底气。能戳中这种深层需求的选题,想不火都难。
怎么挖?看他们抱怨什么。在论坛、社群里搜相关关键词,比如做 “职场” 选题,就搜 “上班好累”“不想加班”,从抱怨里提炼痛点。有个博主发现很多人吐槽 “开会效率低”,于是做了 “3 分钟搞定会议纪要的模板”,直接爆了。
还要区分 “真需求” 和 “伪需求”。有人说 “想健身”,但半年都没动过一次,这就是伪需求;而那些 “下班到家 9 点,怎么快速练 10 分钟” 的提问,才是真需求。选题瞄准真需求,用户才会觉得 “这就是为我写的”。
📌 用 “反推法” 验证你的用户画像
画完像别急着用,先反推一下:如果这个用户看到你的选题,会点开吗?会转发吗?会评论吗?三个问题有两个答 “是”,才算过关。
举个例子,假设你的用户画像是 “25 岁女性,刚毕业租房,月入 5 千”,选题是 “1000 块改造出租屋”。反推一下:她租房肯定想住得舒服,1000 块符合她的预算,点开概率高;改造完能拍照片发朋友圈,转发动机有了;评论里可能还会问链接,互动性也够。这选题大概率能火。
如果反推时发现 “用户可能觉得没用”,就得赶紧调整。比如选题 “高端公寓装修指南”,给上面那个用户看,她只会觉得 “跟我没关系”,自然火不了。
📌 动态调整画像,选题才能一直 “踩在点上”
用户不是一成不变的。去年还在关注 “考研上岸” 的学生,今年可能就开始看 “应届生找工作” 了。你的用户画像也得跟着更新,不然选题很容易过时。
定期看后台数据,比如之前的选题里,哪些用户停留时间最长、互动最多,把这些人的特征加到画像里。发现某个年龄段的用户突然多了,就得研究他们的需求,及时调整选题方向。
还可以搞点小调研,在内容末尾加个小问题,比如 “你最近最想知道什么?” 直接收集用户的新需求。用户画像越鲜活,你的选题就越能跟上他们的节奏,想不火都难。
说到底,判断选题火不火的核心,就是 “用户愿意为它花时间”。而用户画像是帮你找到 “愿意花时间的人” 的地图。把这张图画细了、画准了,选题就像装了导航,总能开到人多的地方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