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给答案:普通人写 10w + 难,但没你想的那么难
后台经常收到私信,说自己写了大半年公众号,阅读量始终在三位数徘徊,看到别人动不动 10w + 就焦虑得不行。其实啊,10w + 不是天才专属,我见过太多从零开始的普通人,靠一套可复制的方法做到了稳定出爆款。
数据说话更实在。新榜 2024 年的报告里提到,全平台公众号月均产出 10w + 的账号占比不到 5%,但其中 60% 都是粉丝量低于 1 万的小号。这说明什么?粉丝少不是借口,方法对了,普通人照样能突围。
但也别盲目乐观。我见过最夸张的案例,有人连续写了 300 篇文章才出第一篇 10w+。所以说,爆款是概率问题,但方法能提高概率。就像打靶,蒙着眼睛也可能中,但瞄准了才能次次接近靶心。
🎯 第一步:打破 3 个致命误区,别让努力跑偏
很多人写不出爆款,不是能力不够,是一开始就走错了方向。这几个误区,看看你中了没?
误区一:觉得爆款全靠运气。每次看到别人的文章爆了,就说 “这人运气真好”。但你不知道的是,人家可能为了一个选题查了 3 天资料,标题改了 20 遍。我认识的一个美食号主,她的每篇爆款背后,都是 5 个备选选题、3 版不同开头的测试。运气只给有准备的人留着。
误区二:内容越长越有价值。总有人觉得写够 3000 字才算干货,结果读者打开看两行就关了。现在的人注意力就那么几秒,能在 300 字内说清核心价值的文章,比 3000 字的流水账强 10 倍。我之前有篇 1.2 万字的深度文,阅读量还不如一篇 800 字的清单体。
误区三:跟风追热点就能爆。去年某明星塌房,我朋友圈里 20 多个号主连夜写文,结果真正火的就 2 篇。为什么?因为大部分人都在复述新闻,只有那两个号主从 “粉丝如何理性追星” 这个角度切入,反而引起了共鸣。热点是引子,观点才是爆点。
🔍 第二步:精准选题,找对方向比努力写更重要
选题错了,写得再好也是白搭。分享 3 个普通人也能掌握的选题公式,照做至少能让你的文章阅读量翻倍。
从 “用户痛点” 里挖选题。什么是痛点?就是用户每天在想、在愁、在抱怨的事。比如职场号可以写 “领导总在下班前提需求,该怎么怼回去?”;育儿号可以写 “3 岁孩子总哭闹,试过 10 种方法终于管用了”。怎么发现痛点?多看评论区、社群聊天记录,甚至可以直接在后台问粉丝 “最近最困扰你的事是什么?”
热点 + 垂直领域 = 黄金选题。纯追热点容易淹没在信息海里,结合自己的领域才是聪明做法。比如最近 AI 很火,教育号可以写 “用 AI 辅导作业的 3 个坑”;职场号可以写 “怕被 AI 取代?这 5 种能力反而更值钱”。记住,热点是钩子,你的领域才是根据地。
反常识选题更容易出圈。大家都在说 “努力就能成功”,你可以写 “我见过太多努力的人,最后还是失败了”;大家都在推荐 “自律作息表”,你可以写 “我试过 30 天不自律,反而效率更高了”。这种和大众认知相反的观点,天然自带讨论欲,但前提是你能拿出足够的论据支撑。
✍️ 第三步:写好标题,点击率直接翻倍的 5 个公式
标题就像人的脸,长得不好看,再有趣的灵魂也没人愿意了解。分享 5 个经过无数次验证的标题公式,直接套用就行。
悬念式标题:“我劝你别轻易辞职,除非你符合这 3 个条件”“月薪 3 千和 3 万的人,差的不是能力是这个”。关键是把答案藏起来,只抛出问题或结果,勾起读者的好奇心。
数字式标题:“整理了 100 篇爆款文章,发现标题都逃不过这 5 个套路”“30 天瘦 10 斤,我只做了这 2 件事”。数字能给人具体、可信的感觉,比模糊的描述更有吸引力。
对比式标题:“同样写公众号,为什么他的阅读量是你的 10 倍?”“别人写文案 2 小时,我 10 分钟搞定,秘诀是这个”。通过对比制造差距感,让读者觉得自己可能错过了什么。
利益式标题:“关注这 5 个公众号,让你少走 3 年弯路”“学会这招,写文章速度提升 50%”。直接告诉读者能得到什么好处,尤其是具体的、可量化的利益。
热点词 + 观点标题:“ChatGPT 火了,但我劝你别盲目跟风”“淄博烧烤降温后,留给我们的 3 个启示”。把热点和自己的观点结合起来,既有热度又有态度。
📝 第四步:内容创作,让读者忍不住转发的 3 个技巧
标题决定点击率,内容决定转发率。怎么写出让人愿意看完并转发的内容?
开头 3 秒抓住人。读者打开文章后,3 秒内没兴趣就会关掉。可以试试用故事开头:“上周同学聚会,当年成绩最差的他,现在居然成了老板”;或者用痛点开头:“写了半天的文章,阅读量只有 50?别急,我之前也这样”;还可以用数据开头:“90% 的人不知道,这样写公众号根本赚不到钱”。
段落别太长,每段只说一件事。手机屏幕就那么大,一大段文字堆在一起,谁看了都头疼。尽量把一段话控制在 3 行以内,每段只讲一个观点。比如写 “如何提高写作效率”,一段说 “提前列提纲”,一段说 “固定写作时间”,一段说 “善用工具”,清晰明了。
加入 “钩子” 让读者看到最后。每隔 200-300 字就留个悬念或问题,让读者想继续看下去。比如写完一个方法后,可以说 “但这个方法有个坑,90% 的人都会踩”;或者在段落结尾问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结尾处最好引导读者互动,比如 “你觉得哪个选题更值得写?评论区告诉我”。
📱 第五步:排版和发布,细节决定传播效果
别小看排版,同样的内容,排得好看和难看,阅读完成率能差 30%。分享几个简单易操作的排版技巧。
字体和颜色别太花哨。正文用 14-16 号字,小标题用 16-18 号字,行间距 1.5 倍,字间距 1-2 像素,这样看起来最舒服。颜色方面,正文用黑色或深灰色,小标题可以用稍微亮一点的颜色,但别超过 3 种颜色,不然太乱。
重点内容一定要突出。关键的句子、观点、数据,用加粗、引用框或者不同颜色标出来,方便读者快速抓住重点。比如 “这个方法亲测有效” 可以加粗,重要的数据可以用引用框。
发布时间选对,流量差一倍。根据公众号后台的数据分析,大部分账号的阅读高峰在这几个时间段:早上 7-9 点(通勤时间)、中午 12-13 点(午休时间)、晚上 19-21 点(下班后)。可以多试几次不同的时间,看哪个时间段你的粉丝最活跃。
🚀 第六步:冷启动和推广,让文章被更多人看到
新号没粉丝,写得再好也没人看?分享 3 个零粉丝也能获得流量的方法。
利用好公众号的推荐机制。公众号现在有 “看一看” 和 “推荐” 功能,系统会根据内容质量和用户兴趣推荐文章。想要被推荐,就要在文章里多出现一些和自己领域相关的关键词,比如职场号多出现 “职场、工作、升职” 等词,育儿号多出现 “孩子、教育、妈妈” 等词。
转发到相关社群和朋友圈。写完文章后,别只发在自己的朋友圈,可以找一些和你领域相关的社群,征得同意后分享进去。比如育儿号可以发到妈妈群,职场号可以发到职场交流群。分享的时候别只发链接,最好加上一句推荐语,比如 “这篇文章总结了写公众号的 5 个坑,希望能帮到大家”。
和其他号主互推。找一些和你粉丝量差不多、领域相关的公众号,互相推荐对方的文章。比如你是写读书的,可以找写成长的号主互推;你是写美食的,可以找写旅行的号主互推。互推的时候,最好写一段简单的推荐语,介绍一下对方的文章亮点。
写公众号就像种果树,刚开始可能看不到成果,但只要选对品种(选题)、用心浇灌(内容)、做好修剪(排版),总有一天会开花结果。10w + 不是终点,而是对自己内容价值的一次肯定。
别总想着一步登天,先定个小目标,比如写出第一篇 1000 + 阅读的文章,再慢慢往 1w+、10w + 努力。记住,每个爆款背后,都是无数次的试错和优化。
现在就打开你的编辑器,选一个选题,按照上面的方法写一篇试试。写得不好也没关系,谁不是从写得烂开始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