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认同感:让用户觉得 “这篇文章在说我”
做公众号的都知道,10w + 的底层逻辑不是内容多华丽,而是用户愿意转发。转发的第一动力是什么?是认同感。就像你刷到一篇讲 “职场妈妈的崩溃瞬间”,如果自己刚好经历过,哪怕文章写得一般,也会忍不住发给闺蜜。
怎么制造认同感?关键是精准锁定 “具体人群的具体场景”。别写 “年轻人压力大” 这种泛泛之谈,换成 “95 后在一线城市租隔断间,工资交完房租只剩三位数”,瞬间就有画面了。去年有篇爆款《凌晨三点的加班狗,朋友圈不敢发的话都在这里》,就是把 “加班族不敢在朋友圈吐槽” 这个场景写透了,评论区全是 “这不就是我吗”。
还有个小技巧,用 “群体标签” 代替模糊描述。比如写职场文,不说 “上班族”,而说 “大厂螺丝钉”“体制内新人”“创业公司全能岗”。标签越具体,用户越容易对号入座。我之前做过一个测试,同样是讲副业,标题用 “月薪 5 千的文员,靠这个副业月入过万” 比 “普通人怎么搞副业” 阅读量高 3 倍,转发率更是差了 5 倍。
用户不会转发和自己无关的内容。你得让他们读第一句就觉得 “这篇文章在说我”,甚至觉得 “作者是不是在我家装了摄像头”。做到这一步,传播的第一步就打通了。
🕵️ 好奇心:标题和开头必须 “勾住人”
你有没有发现,有些文章内容不错,但就是火不了?很大可能是标题没做好。公众号的打开率直接决定了能不能爆,而打开率的核心是好奇心。
标题怎么写才勾人?制造 “信息缺口” 是个好办法。比如 “我以为月薪 3 万很牛,直到看到同事的副业收入”,这里的缺口就是 “同事的副业到底是什么”。再比如 “每天喝 8 杯水的人,后来都怎么样了?”,用问句留下悬念,比 “多喝水的好处” 吸引力强 10 倍。
但别玩标题党,不然打开后落差太大,用户会直接取关。真正的高手是标题有悬念,开头马上给钩子。比如标题是 “被领导当众批评后,我用这招反杀”,开头可以写 “上周三的部门会上,总监把我的方案摔在桌上,说‘这就是你熬了三个通宵做的东西?’,全办公室的人都看着我……” 故事一开头,用户就想知道后续怎么 “反杀”。
还有个细节,开头 300 字必须出现 “冲突”。没有冲突的文章就像白开水,比如写亲子文,开头说 “孩子不听话很让人头疼” 太平淡,换成 “我吼完孩子摔门而出,在楼梯间哭了半小时,回头发现他扒着门缝看我”,瞬间就有了张力。读者会想,“后来呢?”“我也遇到过这种情况,她是怎么解决的?”
记住,用户刷公众号就像逛超市,你的标题和开头就是货架上的商品包装,能不能让他们伸手拿起来,全看这 3 秒钟的吸引力。
😰 焦虑感:戳中痛点,但别戳破
现在的人谁没点焦虑?职场焦虑、年龄焦虑、育儿焦虑…… 这些都是流量密码。但写焦虑感是个技术活,写轻了没感觉,写重了会被骂 “贩卖焦虑”。
精准定位 “可解决的焦虑” 是关键。比如 “35 岁被裁员” 是很多人的焦虑,但如果只写 “35 岁危机有多可怕”,用户看完只会更丧。不如写成 “35 岁被裁员后,我用这 3 招在 3 个月内找到更好的工作”,既点出了焦虑,又给出了出口。
还有个技巧,用 “具体数字” 放大焦虑。比如写理财文,“不理财的人,10 年后会比别人少赚多少钱?” 然后算一笔账:“假设每月存 5000,不理财的话 10 年是 6 万,做基金定投的话可能是 8 万,差的 2 万够全家去趟三亚了”。数字越具体,用户越有代入感。
但一定要把握尺度,焦虑之后必须给 “微光”。就像医生告诉病人 “你这病有点麻烦”,紧接着会说 “但我们有办法治”。去年那篇《双减后,我终于承认自己的孩子是个普通人》之所以火,就是因为它先写了家长对孩子成绩的焦虑,最后落脚点是 “接受平凡,反而让亲子关系变好了”,给了焦虑一个释放的出口。
用户需要的不是被戳痛,而是被理解。你要让他们觉得 “你懂我的焦虑,还能帮我缓解一点”,这样才会愿意把文章分享给有同样焦虑的人。
🎁 获得感:让用户觉得 “读完赚到了”
就算前面的认同感、好奇心、焦虑感都做足了,用户读完觉得 “没用”,也不会转发。10w + 的文章,一定得让用户有获得感。
获得感不一定是干货,也可以是情绪价值。比如一篇写 “被生活毒打后,我学会了和自己和解”,用户读完可能没学到具体方法,但觉得 “心里舒服多了”,这也是一种收获。不过对于大多数公众号来说,实用价值还是王道。
怎么提供实用价值?把 “大道理” 拆成 “可操作的步骤”。比如写 “怎么提高免疫力”,别说 “要多运动、多喝水”,换成 “每天早上用 5 分钟做这 3 个动作,坚持 1 个月少感冒”。步骤越具体,用户越觉得 “我能做到”。
还有个小心机,在文末加 “可带走的东西”。比如 “关注公众号,回复‘模板’领取 30 个爆款标题模板”,或者 “把这篇文章转发到朋友圈,截图给我免费领电子书”。用户为了拿到福利,会更愿意分享。
我之前做过一个实验,同样是讲 “时间管理”,一篇只讲理论,另一篇附带 “每日时间规划表”,后者的转发率是前者的 2 倍。用户都喜欢 “占到便宜” 的感觉,哪怕只是一张表格、一个清单,都能大大提升他们的分享欲。
🚀 四个要素怎么组合?看这 3 个案例
单独做好一个要素可能出小爆款,但 10w + 往往是四个要素的组合拳。
比如《我用半年时间,把月入 3 千的公众号做到月入 5 万》,标题用 “具体数字 + 反差” 制造好奇心;开头写 “刚开始连排版都不会,第一篇文章只有 23 个阅读” 引发认同感;中间讲 “涨粉慢到失眠,差点放弃” 戳中焦虑;最后分享 “3 个免费涨粉渠道 + 变现方法” 提供获得感。四个要素全占了,想不火都难。
再看《那些在朋友圈屏蔽父母的人,后来都后悔了》,用 “朋友圈屏蔽父母” 这个场景引发认同感;标题的 “后悔了” 制造好奇心;中间写 “妈妈翻我旧手机看到屏蔽名单,偷偷哭了一晚上” 放大焦虑;最后说 “现在每周给妈妈发 3 条朋友圈截图,她逢人就夸我懂事” 提供情绪价值。这种组合拳,很容易击中不同用户的点。
还有个规律,情感类文章重认同感和情绪获得感,干货类文章重实用获得感和好奇心。比如职场干货文,标题要勾人(好奇心),内容要具体(获得感);而家庭故事文,要多写细节(认同感),适当点出矛盾(焦虑感)。
💡 最后说句大实话
10w + 没有公式,但有规律。这四个用户心理要素,就像做菜的油盐酱醋,比例对了,味道自然就好。
还有个隐藏技巧:写完后用 “转发测试法”。把文章发给 3 个不同圈层的朋友,问他们 “会不会转发到朋友圈?为什么?” 如果有人说 “感觉和我没关系”,说明认同感不够;如果说 “开头有点无聊”,那就要改开头;如果说 “看完觉得没啥用”,就得加获得感。
记住,用户不是机器,他们转发文章,要么是想告诉别人 “我是这样的人”,要么是想证明 “我知道这个信息”。抓住这一点,离 10w + 就不远了。
【该文章由diwuai.com第五 ai 创作,第五 AI - 高质量公众号、头条号等自媒体文章创作平台 | 降 AI 味 + AI 检测 + 全网热搜爆文库
🔗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
🔗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