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擅长领域找选题,先搞懂为啥这是新手的最优解
新手做公众号,最容易犯的错就是贪多求全。今天看到情感文火就想写情感,明天听说职场文涨粉快又想转方向。结果呢?每个领域都只是浅尝辄止,写出来的内容既没特色又没深度,别说吸引粉丝了,自己都越写越没劲儿。
从最擅长的领域开始,就不一样了。你熟悉这个领域的知识,了解里面的门道,写起来不用花太多时间查资料,能快速产出内容。而且因为是擅长的,你对内容有把控力,不容易出现知识性错误,这在初期是很重要的。
更关键的是,当你写出一篇自己满意、读者也认可的内容时,那种成就感是无法替代的。这种成就感会转化成信心,让你更有动力继续做下去。要是一开始就挑战不熟悉的领域,很容易因为写不好而打击积极性,甚至放弃。
所以说,新手找选题,别想着一口吃成个胖子,先把自己擅长的领域吃透,这才是最稳妥、最能建立信心的路子。
🔍 挖掘擅长领域的细分方向,让选题更精准
找到自己擅长的大领域后,不能停留在表面。比如你擅长健身,总不能天天写 “健身很重要” 吧?得往下挖细分方向,这样选题才会更精准,也更容易吸引到精准粉丝。
怎么挖细分呢?可以从自己的经验和兴趣出发。假设你擅长健身,同时自己是上班族,那 “上班族碎片化时间健身技巧” 就是个不错的细分方向;要是你曾经通过健身成功减脂,那 “大基数人群减脂攻略” 就很适合你。
还可以看看这个领域里大家常遇到的问题。比如擅长美妆的,很多人会问 “油性皮肤怎么选粉底”“新手眼影怎么画不翻车”,这些具体的问题都能成为细分选题的灵感。
细分方向不用一开始就定死,写着写着可能会发现更适合自己的子方向。比如你本来写健身饮食,后来发现大家对 “减脂期零食怎么选” 特别感兴趣,那就可以多往这个方向倾斜。
📊 结合用户需求,在擅长领域找有价值的选题
只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找选题还不够,得结合用户需求,这样写出来的内容才有人看。怎么知道用户需要什么呢?可以多看看同类公众号的留言区、评论区,看看大家都在讨论什么、提问什么。
也可以在自己的公众号后台设置一个 “选题征集” 的入口,让粉丝告诉你他们想了解什么。比如你擅长育儿,粉丝可能会问 “3 岁宝宝不爱吃饭怎么办”“怎么教孩子认识颜色”,这些都是很有价值的选题。
还有个小技巧,就是用搜索引擎搜自己擅长领域的关键词,看看下拉框和相关搜索里的内容。这些都是用户常搜的,说明大家关心这些话题,把它们变成自己的选题,更容易获得流量。
结合用户需求不是说要完全迎合,而是在自己擅长的范围内,挑选那些既能解决用户问题,又能体现自己专业度的选题。这样既保证了内容的价值,又不会让自己写得太吃力。
📝 日常积累是关键,在擅长领域随时捕捉选题灵感
选题不是凭空想出来的,得靠日常积累。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平时看到的文章、遇到的事、听到的观点,都可能成为选题的素材。
可以建一个 “选题库”,不管是灵感一闪的想法,还是看到的好问题,都记下来。比如你擅长读书,看到一本好书里的某个观点很有启发,就可以记下来,以后围绕这个观点写一篇读后感;听到别人讨论 “怎么快速读完一本书”,也可以记下来,作为一个选题。
生活中的细节也别放过。擅长烹饪的,可能在做饭时发现一个省时的小技巧;擅长理财的,可能在逛超市时想到一个省钱的妙招,这些都能变成不错的选题。
积累选题的时候不用太挑剔,先记下来再说。等需要写的时候,从选题库里挑,就不会手忙脚乱了。而且积累得多了,还能发现一些热门的、反复出现的话题,这些话题可以多次创作,换个角度写就行。
💪 从擅长领域起步,逐步建立信心的小技巧
刚开始写的时候,别指望一下子写出爆款。哪怕是擅长的领域,也可能写出阅读量不高的文章,这很正常。这时候别灰心,多分析原因,是标题不够吸引人,还是内容不够深入,慢慢调整。
可以给自己定个小目标,比如每周写 2-3 篇,坚持一段时间。完成目标后给自己一点小奖励,比如买本喜欢的书、吃顿好的,这样能保持动力。
多和粉丝互动也很重要。粉丝的一句 “写得真好,对我帮助很大” 能给你很大的鼓励。哪怕只有几个粉丝在互动,也要认真回复,这种被需要的感觉会让你更有信心。
还可以把自己的文章分享到朋友圈、社群里,听听身边人的意见。他们的反馈可能不专业,但很真实,能帮你发现一些自己没注意到的问题,也能让你知道自己的文章哪里写得好,从而不断改进。
写着写着,你会发现自己在擅长领域越来越得心应手,甚至能写出一些小爆款。这时候再尝试拓展其他相关领域,就会轻松很多。毕竟,信心是一点点积累起来的,而从擅长的领域开始,就是积累信心最好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