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公众号的朋友大概都有过这种经历:打开后台,盯着空白的编辑框发呆。脑子里想的全是 “今天写点啥?”“这个热点别人都写了,我还能写出花来?”
其实选题这事儿,真不用把自己逼成追热点的机器。热点确实能带来短期流量高峰,但你发现没有,那些靠追热点火起来的号,往往火得快凉得也快。为啥?因为读者记不住你啊。今天聊这个明星的八卦,明天说那个社会事件,粉丝看完就走,根本形成不了粘性。
反观那些专注垂直领域的号,可能一开始涨粉慢,但只要内容够扎实,粉丝忠诚度特别高。就像做母婴的号,天天追娱乐圈热点肯定不行,但要是能把 “宝宝辅食怎么搭配”“ toddler 叛逆期怎么管” 这些问题讲透,妈妈们会主动把你推荐给身边人。这就是垂直领域的魅力 —— 它能帮你精准锁定一群人,然后慢慢变成他们生活里的 “必需品”。
📌 只追热点的坑,你踩过几个?
热点就像夏天的雷阵雨,来得猛去得也快。昨天还在刷屏的事件,今天可能就没人讨论了。你辛辛苦苦熬了个通宵写出来的文章,可能就火三五个小时,投入和产出完全不成正比。
更要命的是,热点自带 “内卷属性”。一个热点出来,几十上百个号都在写。你要是没有独家信息,没有独特视角,写出来的东西跟别人大同小异,读者凭啥点开你的?我见过不少号,为了追热点硬是把自己的定位都搞乱了。明明是做职场干货的,非要去写明星绯闻,结果老粉觉得 “你变了”,新粉又留不住,得不偿失。
还有个隐形的坑 —— 热点的不可控性。有些热点看起来热度高,但背后可能藏着风险。比如涉及敏感话题、容易引发争议的事件,你要是把握不好尺度,很容易踩红线。轻则文章被删,重则账号被封,之前的努力全白费。
我认识一个做美食号的朋友,前两年天天追热点。什么 “某某网红餐厅翻车”“某某节日必吃的菜”,写了大半年,粉丝没涨多少,自己倒先累垮了。后来他痛定思痛,专注做 “家常快手菜”,教大家 30 分钟搞定一顿饭。现在虽然粉丝量不算顶流,但打开率和转发率特别高,接的广告也都是精准的厨具、食材品牌,收入比以前稳多了。
🔍 垂直领域的选题,藏在用户的 “废话” 里
很多人觉得垂直领域选题窄,写来写去就那点东西。其实不是的,垂直领域的选题就像挖井,越挖越深,越挖水越多。关键是你得学会听用户说话,尤其是那些他们随口一提的 “废话”。
我有个做职场号的学员,之前总抱怨没东西写。我让他去翻后台留言,把粉丝问得最多的问题列出来。结果他发现,“领导总改方案怎么办”“同事抢功劳该忍吗”“35 岁转行来得及吗” 这些问题,几乎每天都有人问。他抱着试试的心态,把这些问题写成系列文章,没想到阅读量比追热点的时候还高。
用户的评论区更是个宝藏。有时候粉丝会在评论里聊自己的经历,比如 “我试过你说的方法,但我家孩子不买账啊”“这个软件在苹果手机上好像用不了”。这些看似随口的吐槽,其实都是现成的选题。你顺着这些话往下挖,写一篇 “XX 方法不适用怎么办?3 个替代方案亲测有效”,读者肯定觉得 “这号太懂我了”。
还有个小技巧,就是去看同类账号的留言区。不是让你抄人家的选题,而是观察那些用户在别的地方没得到满足的需求。比如你做健身号,看到有粉丝在别的文章下面问 “膝盖不好能做哪些运动”,而那个号没回答,你就可以专门写一篇,这不就成了你的独家内容吗?
📚 垂直领域选题的 3 个黄金来源
垂直领域的选题,第一个要盯的就是行业书籍和报告。别觉得这些东西枯燥,里面藏着很多被忽略的知识点。比如做理财号的,没必要天天写股市涨跌,找本经典的理财书,把里面的核心观点拆成 “普通人能看懂的大白话”,就是很好的内容。我见过一个号,把《穷查理宝典》里的思维模型,一个个结合生活案例讲清楚,粉丝涨了好几万。
行业论坛和社群也是个好地方。每个垂直领域都有自己的圈子,比如做美妆的有美妆师交流群,做教育的有老师论坛。你混进去多看多听,就会发现他们讨论的很多问题,都是普通读者关心但没人讲透的。就像做宠物号的,在宠物医生社群里,会听到 “夏天狗狗掉毛怎么办”“猫咪应激反应怎么处理” 这些话题,把这些专业知识转化成科普文,读者能不爱看吗?
还有就是用户的 “历史对话”。打开你的公众号后台,看看粉丝过去的留言、私信,甚至是他们在文章里的点击行为。比如你写了一篇关于 “婴儿湿疹护理” 的文章,发现很多人都点了 “母乳喂养和湿疹的关系” 这个小标题,那你就可以针对这个点再写一篇详细的。用户用点击和留言给你投票,你跟着他们的脚步走,选题就永远不会枯竭。
💡 从 “小切口” 入手,垂直领域也能写出新意
垂直领域的选题,最怕的就是写得太泛。比如做美食号的,写 “怎么做红烧肉” 就太普通了,但你要是写 “用啤酒炖红烧肉,肉质更嫩不油腻”,一下子就具体了。读者要的不是大而全的知识,而是能直接用的解决方案。
可以试试 “细分场景 + 具体问题” 的组合。比如做职场号,“职场沟通技巧” 太宽泛,但 “和领导汇报工作时,怎么说清楚重点”“跨部门合作时,如何避免背锅”,这些就很具体。读者一看就知道 “这篇文章是写给我的”,点开的概率自然就高。
还有个办法,就是把 “老话题” 写出新角度。比如做育儿号,“孩子拖延症怎么办” 是个老话题,但你可以从 “游戏化思维” 入手,写 “用玩游戏的方式治拖延,亲测对 7 岁以下孩子有效”。同样的问题,换个角度讲,就有了新鲜感。
我关注的一个烘焙号,就特别会找小切口。别人写 “戚风蛋糕怎么做”,他写 “戚风蛋糕开裂?可能是烤箱温度错了”;别人写 “曲奇饼干配方”,他写 “新手做曲奇总失败?这 3 个步骤最容易出错”。就靠这种 “抠细节” 的写法,在竞争激烈的烘焙领域杀出了一条路。
📈 垂直领域选题的长期主义:建立自己的 “选题库”
做垂直领域,最怕的就是 “临时抱佛脚”。今天想到一个选题就写,明天想不出来就断更,这样既影响粉丝体验,也不利于账号成长。最好的办法是建立自己的选题库,平时多积累,用到的时候就有得挑。
选题库怎么建?可以用 Excel 表格,也可以用笔记软件,关键是分类要清晰。比如做美妆号的,可以分成 “护肤误区”“彩妆技巧”“产品测评”“成分解析” 等类别,每个类别下面再细分。看到好的点子就记下来,有空的时候再慢慢打磨。
积累选题要形成习惯。比如每天花 10 分钟翻一翻行业新闻,看到有用的就记下来;刷短视频的时候,遇到用户抱怨的问题,也可以顺手记到选题库里。我有个朋友做旅行号,他的选题库已经攒了上千条,全是平时在机场、酒店、景点观察到的细节,比如 “机场免税店买东西的 3 个坑”“住酒店时,这几个地方一定要检查”。
选题库还要定期更新和筛选。有些选题可能当时觉得不错,但过了一段时间就过时了,要及时删掉。同时,根据粉丝的反馈,把那些大家关注度高的选题往前排,保证输出的内容都是用户真正需要的。
🎯 最后想说:垂直领域的机会,属于 “慢慢来” 的人
做公众号就像种庄稼,追热点就像种速成蔬菜,长得快但味道一般;垂直领域就像种果树,前期需要浇水施肥,等它扎根结果了,就能持续收获。
别总想着一口吃成个胖子,专注于一个小领域,把每个细节做到极致,自然会有人认可你。那些真正能在垂直领域做起来的号,都有一个共同点:他们不是在 “做内容”,而是在 “解决问题”。
所以下次再为选题发愁的时候,不妨问问自己:我的读者最想解决什么问题?我能为他们提供什么别人给不了的价值?想清楚这两个问题,选题的方向就清晰了。
垂直领域的路,可能走得慢一点,但每一步都算数。
【该文章由diwuai.com
第五 ai 创作,第五 AI - 高质量公众号、头条号等自媒体文章创作平台 | 降 AI 味 + AI 检测 + 全网热搜爆文库🔗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