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公众号的人几乎都有过这样的经历:花了好几天打磨的文章,发出去后阅读量寥寥无几;可有的号主随手写的一篇,却轻轻松松破万。这中间的差距,很大程度上就藏在 “选题” 里。爆款选题不是碰运气,而是有规律可循的。今天就把这些规律拆解开,看完你就知道为什么有的选题总能火。
🎯 精准击中用户痛点 —— 爆款选题的核心前提
用户打开一篇文章,本质是想解决自己的某个问题,或者满足某种需求。爆款选题的第一个特征,就是能精准戳中用户的真实痛点。这种痛点不是表面的 “我有点好奇”,而是 “我必须知道答案”“这个问题困扰我很久了”。
怎么找到真实痛点?看用户在评论区、后台留言里反复提到的问题,看他们在社交平台上的抱怨和求助。比如职场类公众号,用户常说 “加班太多没时间休息”“领导画饼怎么办”“35 岁被裁员了该怎么办”,这些就是真实痛点。有个职场号写过《被领导当众批评后,我用这 3 个方法体面回应》,光标题就戳中了很多人的尴尬时刻,阅读量直接破 10 万。
还要注意,用户真正的痛点往往藏在 “习以为常” 的抱怨里。比如宝妈群体常说 “带娃太累”,但更深的痛点可能不是 “累” 本身,而是 “没人理解这种累”“想休息又有负罪感”。有个母婴号抓住这点,写了《凌晨 3 点给孩子换完尿布,我坐在客厅哭了 10 分钟》,没有讲大道理,只是描述真实感受,反而引发了无数宝妈的共鸣,转发量直接翻倍。
别觉得 “痛点” 必须是负面的,正向需求也是痛点。比如年轻人想 “快速提升技能”“找到性价比高的旅行地”,这些 “想实现但不知道怎么实现” 的需求,同样是值得挖掘的痛点。有个成长类公众号写《月薪 5000 也能每年出国旅行 2 次,我靠这 4 个技巧》,就是抓住了 “想旅行但预算有限” 的正向痛点,阅读量比平时高 3 倍。
🔥 热点结合自身定位 —— 借势但不盲目追
热点自带流量,这是不争的事实。但不是所有热点都能蹭,爆款选题的第二个规律是:热点要和公众号定位强相关,能输出独特价值。盲目追热点,只会让用户觉得 “你什么都写,没有核心价值”。
比如节日热点,每个月都有,但怎么结合很关键。母亲节的时候,情感号可以写《我妈总说 “不用买礼物”,但我知道她在等这句话》;职场号可以写《给妈妈发完工资截图后,她终于不再催我考公务员》;美食号可以写《30 分钟做好妈妈最爱吃的红烧肉,比外卖香 10 倍》。同样是母亲节,不同定位的号找到不同的结合点,既借了热点流量,又没偏离自身风格。
社会事件类热点更要谨慎。前段时间 “年轻人开始流行‘断亲’” 成为话题,有个家庭类公众号没有单纯批判或支持,而是写《我和表哥断联 3 年后,才明白 “断亲” 不是冷漠,是成年人的边界感》,从 “边界感” 这个角度切入,既关联了热点,又输出了有深度的观点,比单纯站队的文章传播效果好得多。
还有一种 “伪热点” 要避开 —— 就是那些突然冒出来,但没有持续讨论度的话题。比如某个明星的八卦,可能早上火了,下午就没人关心了。这种热点除非和你的定位高度契合,否则别浪费时间。真正值得追的热点,是能和用户长期需求挂钩的,比如 “高考” 每年都有,“年终总结” 年底必火,这些可以提前准备,到时候结合当年的新情况调整就行。
💖 情感共鸣是传播加速器 —— 让用户 “想转发给某个人”
为什么有些文章你看完会立刻转发给朋友?因为它说出了你的心里话,或者让你想起了某个人。爆款选题大多能引发情感共鸣,这种共鸣不一定是正能量,愤怒、遗憾、怀念都可能成为传播的动力。
亲情是最容易引发共鸣的情感之一。有个公众号写《我爸不会用智能手机,却偷偷存了我所有朋友圈照片》,没有华丽的辞藻,就是描述父亲笨拙地学用手机、偷偷关注孩子的细节。很多人看完都想起自己的父母,评论区全是 “看哭了,立刻给我爸打了个电话”,这样的文章自然能传播开来。
除了亲情,“同龄人焦虑” 也是共鸣点。比如《和我同岁的同事已经升职,我还在纠结中午吃什么》,精准描述了年轻人在对比中的焦虑感。但这类文章要注意,不能只放大焦虑,最好给出一点安慰或方向,比如 “每个人的节奏不一样,你慢慢来也没关系”,这样用户既觉得 “被理解”,又不会觉得压抑。
还有一种共鸣是 “共同回忆”。比如《00 后可能不知道,我们小时候的夏天是没有空调的》,列举了小时候吃冰棍、扇扇子、听蝉鸣的细节,80 后 90 后看完会觉得 “这就是我的童年”,忍不住转发到同学群。这种选题不需要太多观点,只要把共同经历写出来,就能让用户产生 “找到组织” 的感觉。
📝 实用性强 —— 让用户 “觉得有用,想收藏”
除了情感类内容,实用类文章也很容易成爆款。但 “实用” 不是随便列几个知识点,而是要解决具体场景的问题,步骤清晰,拿来就能用。
比如 “减肥” 是个大话题,但《减肥别只知道少吃:这 3 个吃饭习惯,比节食有用 10 倍》就比《如何减肥》好得多。它聚焦 “吃饭习惯” 这个具体场景,给出的方法简单可操作 ——“吃饭时先吃蔬菜”“每口嚼 20 下”“睡前 3 小时不进食”,用户看完就知道怎么开始,自然愿意收藏转发。
职场类实用文要 “接地气”。别写 “如何成为职场精英” 这种空泛的内容,而是写《领导说 “这个方案再改改”,怎么回复不踩坑?》。里面可以列举具体的回复模板:“好的,您觉得是方向需要调整,还是细节需要优化?我先按这两个方向改一版给您看看?” 这种能直接套用的内容,用户会觉得 “太实用了,必须转给同事”。
生活技巧类选题要 “小而美”。比如《快递单上的信息别直接扔,用风油精一涂就消失》,方法简单到每个人都能试,而且解决了 “担心信息泄露” 的实际问题。有个生活号就靠这类 “小技巧” 涨粉,因为用户知道 “关注它能学到有用的东西”。
🔍 差异化视角 —— 在同质化内容中 “被看到”
现在公众号内容太多了,同一个话题可能有上百篇文章在写。想让你的选题脱颖而出,就得有差异化视角 —— 别人写 A 面,你写 B 面;别人讲普遍情况,你讲小众场景。
比如 “副业” 这个话题,很多号都写 “适合上班族的 5 个副业”,但有个号换了个角度:《我试过 10 个副业后发现,这 2 个最适合 “社恐” 做》。专门针对 “社恐” 这个小众群体,给出不用和人打交道的副业建议,比如 “线上翻译”“小红书图文制作”。因为定位精准,反而吸引了大量目标用户,阅读量比泛泛而谈的文章高很多。
还有 “旅行” 类内容,别人都写 “XX 景点攻略”,有个号写《带父母旅行 3 次后,我总结出这些避坑指南》。从 “带父母” 这个特定场景出发,提醒 “别安排太赶的行程”“提前查好无障碍设施”“多拍视频少拍照片(父母更爱动态影像)”,这些细节是普通攻略不会提到的,自然显得独特。
差异化不是标新立异,而是更精准地服务某类用户。比如别人写 “育儿经验”,你可以写 “单亲妈妈育儿 3 个实用技巧”;别人写 “租房攻略”,你可以写 “预算 1500 在一线城市怎么租到好房子”。越具体,越容易和用户建立连接。
📊 数据验证选题 —— 用数据判断 “这个选题有潜力”
光靠感觉选选题不够,还要用数据验证。哪些话题用户搜索量大?哪些关键词在上升?这些数据能帮你判断一个选题有没有火的潜力。
可以用微信指数查关键词热度。比如想写 “育儿” 相关的内容,搜 “宝宝辅食”“幼儿早教”“孩子哭闹怎么办”,看哪个关键词的指数更高、近期在上升。如果 “宝宝辅食” 指数比平时高 30%,说明近期关注这个话题的人多,选这个方向更容易获得流量。
还可以看同类公众号的爆款。关注和你定位相似的账号,统计它们最近一个月阅读量高的文章,总结共同点。比如发现好几个体重管理号,写 “产后减肥” 的文章都火了,那你也可以围绕这个话题准备选题,再加入自己的差异化视角。
用户留言和后台数据也很重要。如果很多人在后台问 “怎么给孩子选奶粉”,那 “奶粉选购” 就是个好选题;如果某篇文章的评论区讨论 “上班族怎么练瑜伽” 的人特别多,就可以顺着这个话题写一篇详细的文章。这些都是用户用行动告诉你的 “我需要这个内容”。
当然,数据只是参考,不能完全依赖。有些话题数据看起来一般,但如果你能写出新意,一样能成爆款。关键是找到 “数据支持” 和 “自身优势” 的结合点 —— 数据告诉你用户可能喜欢,你的优势让你能写出别人写不了的内容。
总结下来,公众号爆款选题不是靠运气,而是做到这几点:精准击中用户痛点、和自身定位结合的热点、能引发情感共鸣、实用性强、有差异化视角,再加上数据验证。刚开始可能需要多试错,但只要掌握这些规律,慢慢就能摸到用户的 “兴奋点”。记住,用户愿意转发、收藏、留言的内容,才是真正有价值的爆款。
【该文章由diwuai.com
第五 ai 创作,第五 AI - 高质量公众号、头条号等自媒体文章创作平台 | 降 AI 味 + AI 检测 + 全网热搜爆文库🔗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