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定位模糊是选题枯竭的原罪,先给账号做 CT 扫描
很多人做公众号到一定阶段就卡壳,翻来覆去就那几个话题,读者看腻了自己也写烦了。这时候别着急抓新热点,先停下来看看账号定位是不是早就跑偏了。就像开船一样,航向偏了再使劲划也是白费功夫。
我见过一个职场号,一开始主打 “新人职场生存指南”,写着写着就飘了,今天聊明星八卦,明天讲育儿经验,粉丝从 5 万掉到 3 万都没反应过来。后来老板逼着团队把半年的文章列出来,才发现 80% 的内容和 “职场新人” 没关系。这种情况不是没选题,是选题的锚点丢了。
怎么给账号做定位 CT?拿张纸写下三个问题:你的账号核心服务谁?解决他们什么具体问题?和同类账号比你的独特性在哪?把答案压缩到一句话里,比如 “帮 30 岁 + 宝妈解决职场复出时的技能断层问题”。以后选题只要偏离这句话,哪怕再火也 pass。
有人说定位太死会限制发挥,其实恰恰相反。清晰的定位就像在森林里划了条路,顺着走下去能看到同类风景里的不同细节。那些让人觉得 “永远有东西写” 的账号,都是把定位磨得像手术刀一样精准。
🔍 从用户吐槽里淘金,评论区藏着选题金矿
定位清晰了还是没头绪?那是你离用户太远了。我见过最厉害的公众号小编,手机里有个备忘录,专门记用户的 “废话”—— 那些抱怨、疑问甚至骂人的话。别觉得这是负能量,里面全是选题密码。
有个教育类公众号,之前总写 “如何提高成绩” 这类泛泛的内容,阅读量一直在掉。后来小编每天花 2 小时翻后台留言,发现家长问得最多的是 “孩子写作业磨磨蹭蹭怎么办”“三年级开始厌学正常吗”。把这些问题整理出来,每篇文章针对一个具体场景写解决方案,阅读量直接翻倍。
用户不会直接告诉你 “我需要什么选题”,但他们的行为会说话。除了评论区,私信、社群、甚至用户在其他平台的吐槽都能挖。比如你做美食号,看到有人在小红书抱怨 “上班族带饭第二天变味”,这不就是现成的选题吗?
重点是要建立 “用户痛点档案”。把收集到的问题分类,标上出现频率,排在前面的 10 个痛点,每个都能衍生出 5-8 篇文章。比如 “带饭变味” 可以写保温饭盒推荐、适合带饭的菜谱、隔夜菜保存技巧,根本写不完。
📊 用数据反推需求,别靠感觉猜用户喜欢什么
光听用户说还不够,数据会告诉你他们没说出口的偏好。公众号后台的 “用户分析” 和 “图文分析” 是宝藏,可惜很多人只看阅读量,忽略了更重要的信号。
看看 “高转发低阅读” 的文章,这类内容往往戳中了用户的分享欲,说明话题有传播点。比如一个情感号,有篇《结婚五年,我终于学会了和婆婆 “装糊涂”》阅读量一般,但转发率很高,后来围绕 “家庭相处中的钝感力” 出了系列文章,效果都不错。
再看 “高完读率低点赞” 的内容,说明用户觉得有用但不想让别人知道,这类选题适合做干货合集。比如职场号里 “简历优化避坑指南” 这类文章,读者默默看完存起来,不会大肆转发,但复购率(关注后续内容)很高。
还有个小技巧,把同类账号的爆款文章标题拆解一下,看看他们反复出现的关键词是什么。比如你做健身号,发现同行爆款总带 “30 天”“在家”“零基础”,这说明用户对短期、便捷、低门槛的内容需求大,往这个方向靠准没错。
✂️ 把定位切得再细点,细分领域藏着未被满足的需求
如果定位已经很清晰,用户痛点也挖了,还是没选题,那可能是你的定位还不够细。就像做美妆号,“教女生化妆” 太宽泛,改成 “教方圆脸女生画显小妆容”,瞬间就有了无数细节可以写。
怎么细化定位?用 “人群 + 场景 + 需求” 公式拆解。比如原来定位是 “职场穿搭”,拆成 “25 岁职场新人的面试穿搭”“小个子女生的通勤裤推荐”“预算 500 元怎么搭出高级感”,每个细分方向都能撑起来一个选题库。
我有个朋友做读书号,一开始写 “好书推荐” 没起色。后来聚焦 “职场人碎片化阅读技巧”,专门教大家在地铁上、午休时怎么高效读书,甚至细化到 “用思维导图记读书笔记”“3 分钟看懂一本书的核心观点”,现在成了小有名气的垂直号。
别担心细分会缩小受众,互联网的长尾效应会让精准用户找到你。而且越细分,用户越觉得 “这就是为我写的”,粘性反而更高。选题枯竭往往不是因为领域太小,而是因为你没把领域里的毛细血管挖透。
🔥 热点要蹭但别跑偏,用定位当滤镜筛选新闻
追热点是找选题的捷径,但很多人追着追着就忘了自己是谁。其实热点本身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从热点里挖出和自己定位相关的点。
比如 “35 岁职场危机” 这个热点,职场号可以写 “35 岁被裁员后,我靠这 3 个技能重新上岗”;母婴号可以写 “35 岁职场妈妈:如何平衡工作和育儿”;理财号可以写 “35 岁前存够多少钱,才能对抗职场危机”。同一个热点,不同定位能挖出完全不同的选题。
有个技巧叫 “热点嫁接法”:看到热点后,先问自己三个问题:这个热点和我的用户有什么关系?他们可能会担心什么?我能提供什么独特的视角?比如 ChatGPT 火的时候,教育号别跟风写 “ChatGPT 有多厉害”,而是写 “家长该如何引导孩子正确使用 AI 工具”,这才是用户真正关心的。
千万别为了追热点硬写,那种 “为了蹭而蹭” 的文章,读者一眼就能看出来。用你的定位当滤镜,不符合的热点再火也坚决不碰,守住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选题才能持续有灵魂。
💡 从 “我想写” 到 “用户需要我写”,心态转变是关键
最后想说,选题枯竭很多时候是心态问题。总想着 “我要写什么才能火”,反而会陷入焦虑。不如把注意力转回到用户身上,每天问自己:今天我能帮用户解决什么问题?
有个公众号小编分享过她的做法:每天花 10 分钟,以用户的身份在朋友圈发一条困惑,比如 “夏天带宝宝出门,奶粉怎么保存才不会坏?” 然后围绕这个问题写文章。这种 “代入式选题法” 让她的内容特别接地气。
还有人坚持 “每周用户访谈”,哪怕只和 3 个核心用户聊聊天,也能获得一堆选题灵感。用户的真实生活比任何脑洞都有创造力,因为那些烦恼、困惑、小确幸,本身就是最鲜活的素材。
记住,公众号不是个人日记,而是服务用户的工具。当你真正把 “用户需要” 放在第一位,选题就不再是难题。回归定位,深挖痛点,不是一句口号,是每天都要做的事。坚持下去,你会发现选题就像泉水一样,源源不断冒出来。
【该文章由diwuai.com
第五 ai 创作,第五 AI - 高质量公众号、头条号等自媒体文章创作平台 | 降 AI 味 + AI 检测 + 全网热搜爆文库🔗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