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开始做公众号的人,十有八九都会卡在选题这一步。盯着空白的编辑器半天,脑子比脸还干净。要么就是想到一个 topic 觉得不错,写出来发出去,阅读量个位数,评论区比深夜的街道还冷清。
不是你写得不好,很大可能是选题本身就有问题。就像开餐厅,地段选错了,菜再好吃也没人来。公众号选题,就是内容的 "黄金地段"。
📌 为什么新手找选题总踩坑?
大部分人找选题就像碰运气。今天刷到别人写职场干货火了,跟着写一篇;明天看到情感文阅读量高,又转头跟风。结果就是账号定位乱成一锅粥,粉丝看得云里雾里,自然留不住人。
还有人把选题想得太复杂,总觉得必须是惊天动地的大发现才行。其实普通人的日常困惑、具体问题,反而更容易引起共鸣。你去看那些做得好的小号,很多爆款内容讲的都是 "如何快速去除厨房油污"、"租房党必看的收纳技巧" 这种接地气的话题。
更要命的是,很多人找选题只站在自己的角度想 "我想写什么",而不是 "读者需要什么"。公众号本质是服务读者,你写的东西如果不能解决别人的问题、满足别人的需求,哪怕文笔再好也没用。
🧩 万能选题公式:用户痛点 + 解决方案 + 独特视角
这个公式看起来简单,但能解决 80% 的选题难题。我见过不少新手用这个公式,从月更 3 篇还没阅读量,做到周更 5 篇稳定出小爆款。
先说说用户痛点。不是你觉得痛就是痛点,得是目标读者真实存在的困扰。比如你做职场号,刚毕业的大学生可能愁简历怎么写、试用期怎么过;工作三五年的可能烦晋升瓶颈、团队管理。这两类人的痛点完全不同,选题自然要区分开。
解决方案是选题的核心价值。读者看你的文章,是想找到具体的方法。别写那种 "要努力啊"" 要坚持啊 "的空话,没人爱看。要写" 简历里这 3 个词一定要删掉,HR 看到直接 pass"、" 试用期想留任,每天下班前做这 5 件事就够了 ",越具体越有吸引力。
独特视角决定了你的文章能不能在同类内容里脱颖而出。同样写 "早起好处",别人都写 "早起能多做很多事",你可以写 "我试过 30 种早起方法,最后发现只需要调整窗帘颜色",这种具体的、有个人体验的视角,更容易让人有点击欲。
🔍 怎么精准挖到用户痛点?
别坐在家里瞎猜。打开你的微信,看看目标读者平时在朋友圈抱怨什么、在群里讨论什么。宝妈群里总有人问 "孩子挑食怎么办",职场群里常聊 "加班太多怎么拒绝",这些都是现成的痛点。
去问答平台逛一圈。知乎、豆瓣小组、百度知道里,用户问的问题直接就是痛点。搜和你账号定位相关的关键词,比如做美食号就搜 "新手做饭"" 简单菜谱 ",做教育号就搜" 考研复习 ""亲子教育",把那些高频出现的问题记下来,选题库就有了雏形。
关注同类账号的评论区。看看别人的文章下面,读者都在问什么、争论什么。有个做理财号的朋友,就是因为发现很多读者在评论区问 "月薪 5000 怎么存钱",专门写了一篇详细攻略,直接涨粉 2000+。
还有个笨办法,直接问读者。在公众号发个投票,或者在后台设置自动回复,让新关注的用户留言说说 "最近最困扰你的问题是什么"。虽然麻烦点,但得到的都是最真实的需求。我认识的一个情感号主,就靠这种方式,半年积累了 500 多个精准痛点,选题根本不愁。
📝 解决方案怎么写才让人想看?
解决方案一定要具体到 "可执行"。别说 "要合理规划时间",要说 "每天睡前花 5 分钟,用手机备忘录写下第二天的 3 件必做事项"。前者是空话,后者是读者看完就能立刻动手的方法。
结合案例和数据更有说服力。写 "副业赚钱",别只说 "做自媒体能赚钱",不如写 "我同事下班后做小红书,每月多赚 3000,她的方法是..."。有具体的人物、数字、步骤,读者才会觉得 "这事儿我也能试试"。
分步骤拆解复杂问题。比如写 "公众号排版",可以分成 "选字体"" 调行距 ""加图片" 几个小步骤,每个步骤说清楚怎么做、用什么工具。读者看着不累,也容易跟着操作。
别忘了加入避坑指南。光说怎么做还不够,得告诉读者哪些坑别踩。比如写 "新手做短视频",除了讲拍摄技巧,还要提醒 "别一开始就买太贵的设备"" 别频繁换内容方向 ",这些都是读者试错后才会懂的经验,提前说出来会让人觉得你很实在。
💡 独特视角从哪里来?
用 "反常识" 的角度看问题。大家都在说 "要多读书",你可以写 "我一年读了 100 本书,最后发现不如精读 3 本";别人都讲 "职场要积极表现",你可以分享 "我试过默默做事,反而被领导重视了"。这种和主流观点不一样,但又有道理的视角,容易引发讨论。
结合个人经历和细节。同样写 "租房经验",别人列一堆注意事项,你可以写 "我租过 5 次房,每次签合同前都会带个卷尺,因为..."。具体的个人体验比干巴巴的理论更打动人,也更容易让读者记住你。
换个人群角度。比如写 "减肥",别人都写给年轻人的方法,你可以专门写给上班族的 "办公室偷偷减肥小技巧";写 "旅行攻略",可以针对带娃家庭,讲 "推着婴儿车怎么玩遍迪士尼"。精准定位某类人群的需求,视角自然就独特了。
从 "小而具体" 的点切入。别写 "如何提升写作能力" 这种大话题,聚焦到 "写公众号标题时,怎么用数字更吸引人";别写 "怎么和同事处好关系",专门讲 "午休时和同事聊什么不尴尬"。越小的切口,越容易写出新意。
✅ 3 个方法验证选题好不好
先在小号或者朋友圈测试。把想好的标题发出去,看看有没有人问 "这篇文章在哪看",或者直接点赞评论。如果反响不错,说明这个选题有潜力;如果没人理,可能就得换一个。
搜搜同类内容的表现。在微信搜一搜里输入关键词,看看排在前面的文章阅读量、在看数怎么样。如果同类文章数据都很差,可能这个选题本身就没多少人关心;如果有好几篇爆款,说明这个方向可行,你可以换个角度再写。
用 "是否让你有分享欲" 来判断。自己写完后,问问自己 "如果我是读者,会把这篇文章转发给朋友吗"。能让人有分享冲动的内容,要么解决了他的大问题,要么说出了他的心里话,要么让他觉得很有趣,这种选题往往更容易传播。
📚 选题库怎么建?每天 10 分钟就够
准备一个表格或者笔记本,专门记录选题。看到好的关键词、用户问题、有趣的角度,随时记下来。别嫌麻烦,积累到 100 个选题后,你就再也不会发愁 "今天写什么" 了。
按 "紧急程度" 和 "热度" 给选题分类。有些痛点是季节性的,比如开学季写 "新生入学攻略",春节前写 "抢票技巧",这些要提前准备;有些是长期存在的痛点,比如 "怎么省钱"" 怎么提高效率 ",可以慢慢打磨。
每周花 1 小时梳理一次。把记下来的选题挑出 3-5 个,按照万能公式拆解成具体的文章框架,明确痛点、解决方案和独特视角。这样到了要写的时候,直接拿出来就能用,不用再从头想。
定期复盘调整。每篇文章发出去后,记录下阅读量、转发量、评论内容。看看哪些选题数据好,以后可以多写同类;哪些数据差,分析原因,下次避免。慢慢的,你就会越来越清楚自己的读者喜欢什么。
刚开始做公众号,别指望一下子就写出 10 万 +。先把这个万能公式用熟,从解决一个小痛点开始,慢慢积累读者的信任。选题找对了,内容才有可能被看到;被看到了,账号才能慢慢做起来。
记住,好的选题不是等来的,是用方法找出来的。今天就试试这个公式,说不定下一篇爆款就在你手里了。
【该文章由diwuai.com
第五 ai 创作,第五 AI - 高质量公众号、头条号等自媒体文章创作平台 | 降 AI 味 + AI 检测 + 全网热搜爆文库🔗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