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 AI 说 “我懂用户”,它到底在说什么?
现在市面上的 AI 选题工具,不管是号称 “全网热榜分析” 还是 “用户需求挖掘”,本质上都是在做同一件事 ——用算法消化已有的公开数据。你给它一个领域,比如职场、美妆或者科技,它会爬取相关的公众号文章、知乎问答、小红书笔记,甚至是抖音的评论区热词。
这些工具的工作逻辑很简单:先统计关键词出现的频率,再分析内容的互动数据(点赞、在看、评论量),最后给你生成一份 “热门选题清单”。某款工具的开发者私下跟我说,他们的核心竞争力是 “能实时抓取 300 万个公众号的发文数据”,听起来很厉害对不对?
但这里有个容易被忽略的点:AI 能处理的,永远是已经表现出来的用户行为。比如 “职场干货” 这个领域,它能告诉你最近 “副业赚钱” 比 “简历优化” 更火,却没法解释为什么 —— 是经济环境影响?还是某个热点事件带动?这些背后的原因,AI 给不了答案。
📊 AI 做调研的 3 个 “超能力”,确实让人离不开
不得不承认,用 AI 做选题调研,效率上能甩传统方式几条街。我见过一个团队,以前 3 个人花 3 天才能整理出的行业热点,现在用工具 2 小时就能搞定,还附带数据可视化图表。
它能帮你覆盖到你看不到的角落。比如你做母婴号,可能只关注几个头部同行,但 AI 能同时分析几千个同领域账号,包括那些你从没注意过的腰部小号。有次我帮一个美食号做诊断,AI 工具挖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深夜食堂” 类内容在二三线城市的互动率,比一线城市高 40%,这个发现后来直接帮他们调整了发布时间。
实时性是真的香。传统用户调研,发问卷、等回收、做分析,一套流程下来半个月过去了,热点早就凉透。但 AI 能做到 “小时级更新”,早上发生的社会事件,中午就能看到相关选题的潜在热度预测。前段时间 “ChatGPT” 爆火时,有个科技号靠 AI 工具提前 4 小时抢到了选题,单篇阅读量破了 10 万 +。
还能帮你避开 “伪需求”。有些选题看起来很诱人,比如 “月入过万的兼职”,但 AI 会告诉你这类内容虽然打开率高,但转发率极低 —— 用户心里其实清楚 “哪有那么好的事”,只是忍不住点进去看看。这种数据背后的猫腻,靠人工筛选很难发现。
🚫 别被 AI 骗了!这些 “调研坑” 我踩过好几次
但 AI 给出的 “用户需求”,有时候真的很不靠谱。上个月我指导一个情感号运营,AI 工具强烈推荐 “夫妻分房睡” 这个选题,说相关关键词搜索量暴涨 300%。结果他们写了篇推送,阅读量还不到平时的一半。
问题出在 AI 分不清 “讨论度” 和 “认同感”。后来我们翻评论才发现,大家搜索这个词,更多是在吐槽 “分房睡的无奈”,而不是想知道 “怎么分房睡更科学”。AI 只看到了数据增长,却没读懂用户的真实情绪。
还有个更隐蔽的坑:它会让你陷入 “数据同质化” 陷阱。当所有人都在用同款 AI 工具,看到的都是同样的热门关键词,最后大家写的内容都会越来越像。我发现,今年第二季度职场类公众号的选题重合率,比去年同期上升了 27%,这跟 AI 工具的普及脱不了关系。
最让我头疼的是,AI 没法处理 “小众但精准” 的需求。有个做宠物号的朋友,他的核心用户是养异宠(蜥蜴、蛇这类)的人群,AI 工具给出的选题永远是 “猫咪掉毛怎么办”“狗狗训练技巧”—— 因为养宠物的人中,90% 都是养猫狗的,算法自然会忽略那 10% 的小众群体。
🧠 正确的姿势:让 AI 当 “侦察兵”,你做 “指挥官”
用了 20 多款 AI 选题工具后,我总结出一个原则:把 AI 的输出当成 “线索”,而不是 “结论”。它给你列出的热门关键词,应该是你深入调研的起点,而不是直接下笔的终点。
具体怎么操作?分享个我们团队在用的方法:先用 AI 跑出 50 个潜在选题,然后挑出其中 3-5 个数据最好的,接着做人工验证 —— 去相关文章的评论区翻用户留言,去小红书看大家的真实讨论,甚至可以找几个目标用户直接聊。
有次 AI 给我们推荐 “上班族带饭攻略” 这个选题,数据看起来很好。但我们翻了 200 多条评论后发现,用户真正关心的不是 “怎么做”,而是 “怎么在公司微波炉加热不串味”。后来我们围绕这个点写了篇文章,互动率比单纯的 “食谱推荐” 高了一倍多。
还有个小技巧:定期让 AI 做 “反常识分析”。比如让它找出那些 “互动量一般但评论质量高” 的选题,这些往往是被忽略的潜力股。我们曾经靠这个方法,从一堆数据平平的选题中,挖出了 “35 岁职场人如何转型” 这个爆款方向。
💡 最后说句大实话:AI 永远代替不了 “人” 的敏感
试过那么多工具,我越来越觉得,AI 能帮你处理 80% 的基础工作,但剩下的 20%—— 也就是决定内容成败的那部分,还得靠人。
那些真正能火的选题,往往藏在数据之外。就像去年 “二舅” 那个视频火了之后,有个生活号抓住了 “普通人的坚韧” 这个点,写了篇身边人的故事,阅读量很快破百万。这个选题,任何 AI 工具都不可能提前预测到,因为它来自于对社会情绪的精准捕捉。
所以我的建议是,别指望 AI 能帮你搞定用户调研的全部。把它当成一个高效的辅助工具,用它来节省时间、扩大视野,但最终的判断和决策,还是得靠你自己的经验和对用户的理解。毕竟,公众号写的是 “人” 的故事,而不是 “数据” 的故事。
【该文章由diwuai.com第五 ai 创作,第五 AI - 高质量公众号、头条号等自媒体文章创作平台 | 降 AI 味 + AI 检测 + 全网热搜爆文库
🔗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
🔗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