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别被 “完美主义” 绑架,选题焦虑都是自找的
新手做公众号,刚开始总想着一步到位。要么觉得这个选题太小众,写了没人看;要么觉得那个选题太普通,体现不出自己的水平。结果呢?对着空白的文档坐一下午,一个字没写出来,焦虑感还越来越强。
其实啊,哪有什么一开始就完美的选题。我见过不少做得好的公众号,早期内容照样粗糙。有个美食号博主跟我说,她第一篇文章写的是 “小区门口那家面馆的辣椒油”,当时就拍了张模糊的照片,配了几百字碎碎念,没想到反而有人在评论区说 “我也吃过,他家辣椒油确实香”。
你要明白,公众号的核心是 “互动” 和 “持续输出”,不是 “一次性惊艳”。新手最容易犯的错,就是把 “找选题” 当成了 “选美比赛”,非要挑出那个 “最靓的仔” 才肯动笔。但事实是,就算你选了个看起来不怎么样的题,只要写出来,就有机会得到反馈,这些反馈比你坐在那空想十天半月都有用。
记住,完成比完美重要 100 倍。 先让文字出现在读者眼前,再根据数据和评论一点点调整,这才是摆脱焦虑的第一步。
🔍 选题不用 “挖空心思”,身边的素材够用半年
很多人觉得找选题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其实最靠谱的选题库就在你眼皮子底下。
先说说 “生活碎片”。你早上起床刷到一条有趣的朋友圈,上班路上看到地铁里的一幕,午休时和同事聊的一个话题,甚至晚上追剧时的一个吐槽,都能变成选题。有个职场号博主,就靠写 “开会时领导说过的那些废话” 系列火了,其实都是他每天开会时随手记在手机备忘录里的素材。
再看看 “用户反馈”。别觉得自己粉丝少就没人可聊,哪怕只有几十个关注者,也能从他们的留言、私信里找到方向。有人问 “刚毕业怎么租房不踩坑”,你就写一篇租房攻略;有人说 “减肥总忍不住吃零食”,你就分享几个低卡零食清单。这些看似零散的问题,恰恰是最能击中用户需求的选题。
还有 “行业边角料”。如果你做的是垂直领域公众号,比如美妆、科技、教育,不用总盯着那些大公司、大事件。中小品牌的新品测评,某个细分功能的使用技巧,甚至是行业里的一个小趋势,都能写出新意。我认识一个数码号主,专门写 “百元内实用小电器”,粉丝不多但粘性特别高,因为他写的都是普通人买得起、用得上的东西。
🔥 热点不是洪水猛兽,学会 “搭便车” 但别 “追风口”
一提到热点,新手要么觉得 “我写不出深度”,要么就一股脑冲上去,结果写出来的东西和别人千篇一律。其实热点是最容易出效果的选题,但关键是怎么 “借势” 而不是 “跟风”。
首先,别追那些已经过热的话题。等你看到全网都在讨论的时候,早就错过了最佳发布时间。真正聪明的做法是关注 “预热期” 的热点,比如某个节日前一周,某个电影上映前三天,这时候提前准备相关内容,更容易被用户看到。
其次,要学会 “降维解读”。一个社会热点出来,专家们都在分析背后的原因和影响,你可以换个角度,写 “这个热点对普通人有什么影响”“我们该怎么应对”。比如前段时间讨论 “灵活就业”,有个职场号就写了 “灵活就业者怎么交社保最划算”,数据比那些分析宏观政策的文章还好。
还要注意 “热点和你的账号调性是否匹配”。你一个写宠物的号,非要去追俄乌冲突的热点,读者只会觉得莫名其妙。但如果是写 “疫情期间宠物怎么托运”,既结合了热点,又符合账号定位,效果肯定差不了。
📝 3 个 “笨办法”,让你再也不缺选题
第一个办法:建一个 “选题库”。不用多复杂,手机备忘录就行。看到任何可能有用的点子,哪怕只是一句话,立刻记下来。每天花 10 分钟整理一下,按 “可写程度” 分个类,比如 “今天能写”“下周可以写”“需要再查资料”。坚持一个月,你会发现自己手里已经有几十甚至上百个选题了。
第二个办法:“模仿 + 微创新”。别觉得模仿丢人,所有新手都是从模仿开始的。找到几个和你账号定位相似的优质公众号,看看他们最近写了什么选题,然后换个角度、换个案例、换个表达方式。比如别人写 “10 个高效学习 APP”,你可以写 “学生党最该卸载的 5 个伪学习 APP”,既借了别人的思路,又有自己的特色。
第三个办法:“逼自己日更”。不是说每天都要发原创,而是每天都要产出内容。哪怕是翻译一篇国外的文章,整理一份行业数据,甚至是回答读者的几个问题,都算完成任务。这种 “强制输出” 能倒逼你不断找选题,时间长了就会形成条件反射,看到什么都能联想到自己的公众号。
🚫 这 3 个 “坑”,新手找选题时一定要避开
第一个坑:“贪大求全”。总想着写一篇文章就能覆盖所有用户,结果写出来的东西像白开水,谁看了都觉得没意思。不如聚焦一个小群体,解决一个小问题。比如写育儿,别写 “0-10 岁孩子怎么教育”,就写 “3 岁孩子不肯吃饭怎么办”,目标越明确,内容越容易出彩。
第二个坑:“只写自己喜欢的”。你可能特别喜欢某个小众爱好,但你的读者不一定感兴趣。做公众号不是 “自嗨”,而是 “利他”。如果实在想写自己喜欢的内容,可以试着和读者的需求结合起来。比如你喜欢手账,就别只写手账怎么画,而是写 “用手账规划时间,效率提升 30%”。
第三个坑:“等有灵感了再写”。灵感这东西太不靠谱了,你越等它越不来。正确的做法是 “先写下来,再改”。哪怕一开始写得乱七八糟,只要有个框架,慢慢填充内容、调整逻辑,总能变成一篇合格的文章。我认识的一个作者,每次写文章都是先把想到的句子随便敲下来,不管顺序和语法,最后再一点点理顺,效率特别高。
💡 先完成,再完美,具体该怎么做?
第一步:设定 “最低标准”。比如 “今天必须写出 300 字,不管写得好不好”“这周必须发 2 篇文章,哪怕其中一篇是转载”。把大目标拆成小任务,完成起来没那么难,也能减少焦虑。
第二步:接受 “不完美”。你写的第一篇文章可能排版乱、错别字多、观点浅,但这些都没关系。就像学走路总要摔跤,做公众号也得允许自己犯错。那些爆款文章,背后可能是几十篇没人看的 “废稿” 堆出来的。
第三步:从 “反馈” 中找方向。文章发出去后,别只看阅读量,多看看点赞、在看、评论。哪些段落点赞多,说明读者喜欢;哪些地方有人提反对意见,可能是你的观点有问题;哪些评论在问 “能不能写写 XXX”,这就是下次的选题。
其实做公众号就像种庄稼,一开始播下去的种子可能参差不齐,但只有先种下去,浇水、施肥、除草,才能慢慢长出好收成。整天纠结 “这颗种子不够饱满”“那块地不够肥沃”,最后只会颗粒无收。
所以啊,新手们别再被选题焦虑困住了。打开文档,随便找个你觉得 “还行” 的选题,先写 500 字试试。写完了你会发现,其实没那么难,而且越写思路越清晰。记住,完成,本身就是一种进步。
【该文章由diwuai.com
第五 ai 创作,第五 AI - 高质量公众号、头条号等自媒体文章创作平台 | 降 AI 味 + AI 检测 + 全网热搜爆文库🔗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