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写出用户追着看的内容,光靠自己瞎琢磨可不行。你得知道他们到底在想什么,想要什么。这时候,选题网站就是咱们的 “情报站”,能帮咱们精准捕捉用户需求。今天就好好聊聊,怎么用这些网站挖出用户的真实想法,写出他们真正想看的东西。
📌 第一步:选对选题网站,找对 “情报源”
不是所有选题网站都适合你,得根据自己的内容领域挑。不同平台的用户画像和需求特点天差地别,选错了地方,忙活半天也是白搭。
做职场内容的,知乎绝对不能放过。上面全是 “30 岁转行还来得及吗?”“被领导 PUA 该怎么应对?” 这类实打实的问题,每个问题背后都是一群人的困惑。你点进高赞回答看评论区,还能发现更多延伸需求,比如有人会问 “转行前要存多少钱”,这就是隐藏的需求点。
要是做美妆护肤,小红书的热门笔记就是风向标。搜 “油皮粉底液”,排在前面的笔记标题里反复出现 “持妆 12 小时”“不暗沉”,这说明油皮用户最在意这两个点。再看看评论区,“敏感肌能用吗?”“混油皮适合吗?” 这类问题多,就说明细分肤质的需求没被满足。
情感领域的话,豆瓣小组是个宝藏。“父母催婚怎么办”“异地恋怎么维持”,小组里的帖子全是真情实感的吐槽和求助。你统计下高频出现的关键词,比如 “焦虑”“分手复合”,就能知道大家最纠结的是什么。
本地生活类内容,美团、大众点评的评论区藏着金矿。用户会说 “这家店排队两小时不值”“想找安静的咖啡馆办公”,这些抱怨和诉求,就是你写探店攻略或生活指南的绝佳素材。
🔍 第二步:从数据里扒需求,别只看表面
找到合适的网站后,不能走马观花地刷。得带着目的看数据,从一堆信息里揪出用户的真实需求。
先看热门榜单。不管是知乎热榜、小红书热门,还是头条号的热文榜,排在前面的内容一定有原因。你把连续一周的榜单截下来,统计出现次数多的主题。比如连续三天都有 “低成本副业” 相关内容,说明这个话题正被大量用户关注,而且需求还在上升。
再看用户提问。所有平台的搜索框都是 “需求入口”。在 B 站搜 “剪辑”,下拉框会出现 “剪辑软件推荐”“新手怎么学剪辑”,这些就是用户最想知道的问题。你点进去看播放量高的视频,标题里带 “保姆级教程”“0 基础” 的往往更火,说明用户需要简单易懂、能直接上手的内容。
评论区是重中之重。很多人看内容只看正文,忽略评论,这就亏大了。一条 “减肥餐做法” 的视频,评论里有人说 “没时间做饭怎么办”“学生党没条件买食材”,这就是现成的细分需求。你要是能针对这些人群出一期 “5 分钟搞定的减肥餐”,肯定能火。
还要注意 “反向需求”。就是用户没明说,但能从字里行间看出来的。比如一篇讲 “考研要不要报班” 的文章,评论里有人说 “报了班也学不进去”,这背后其实是 “如何提高考研复习效率” 的需求。这种隐藏需求,往往竞争小,更容易做出差异化内容。
✍️ 第三步:把需求转化成选题,让用户 “有感觉”
分析出需求后,不能直接照搬。得把用户的话翻译成他们愿意点开的标题和内容框架。
比如用户常问 “夏天怎么防晒”,这是个泛需求。你可以拆成 “户外工作者防晒指南”“敏感肌防晒产品推荐”“阴天要不要防晒”,针对不同人群和场景细化。这样写出来的内容,用户一看就觉得 “这是写给我的”。
用户说 “工资低不够花”,背后可能是想省钱,也可能是想搞副业。你可以做两个方向:“月薪 3000 怎么存钱” 和 “适合上班族的 5 个副业,每天多赚 200”。覆盖不同的解决需求,满足更多人。
要是发现某个话题争议大,比如 “年轻人该不该躺平”,别害怕碰。你可以写 “躺平半年后,我发现了 3 个真相”,用真实经历讲观点,既满足用户的好奇心,又能引发讨论。争议性话题自带流量,只要观点不偏激,很容易出爆款。
还要学会 “预判需求”。根据季节、节日、热点提前布局。比如高考结束后,考生和家长肯定关心 “志愿填报”“大学专业选择”;中秋前一个月,用户就会搜 “月饼推荐”“中秋送礼攻略”。提前半个月准备内容,等别人反应过来时,你的文章已经有了先发优势。
📊 第四步:用小范围测试,验证需求准不准
有时候自己分析得头头是道,写出来用户却不买账。这时候就得用小范围测试,看看需求抓得准不准。
可以先在朋友圈或粉丝群里发几个选题投票,比如 “你更想看‘租房避坑’还是‘合租注意事项’”,根据投票结果选一个先写。发布后看数据,完播率(视频)、阅读完成率(文章)比平时高,说明内容方向对了;评论里用户问 “能不能再讲讲 XXX”,说明这个需求还能深挖。
也可以用 “短内容试水”。比如想做 “职场沟通” 系列,先在小红书发几条 “和领导汇报工作的 3 个技巧” 短笔记,要是点赞收藏多,就说明用户喜欢这类内容,再扩展成长文或视频。这种方法成本低,还能快速调整方向。
测试时别只看数据,还要看用户的 “主动反馈”。有人在评论里说 “终于有人讲这个了”“太有用了,解决了我的大问题”,这种正面反馈比单纯的高阅读量更有价值,说明你真的戳中了用户的痛点。
要是数据不好也别慌。先看标题是不是不够吸引人,再检查内容是不是没解决用户的核心需求。比如写 “省钱技巧”,数据差可能是因为你讲的都是 “少喝奶茶” 这种老生常谈,用户早就听腻了。这时候就得换角度,比如 “月薪 5000 也能存下钱的 3 个狠招”,用更具体、更有冲击力的内容重新测试。
🔄 第五步:建立需求库,让灵感不枯竭
分析用户需求不是一次性的事,得长期积累。建立一个 “用户需求库”,把平时从选题网站上看到的、测试过的需求都记下来,以后写内容就不用愁没选题了。
可以用表格分类记录:比如 “职场”“情感”“生活技巧” 等大类,每个大类下面再细分小需求。像 “职场” 下面可以记 “新人如何快速融入团队”“被同事甩锅怎么办”。每个需求后面标上来源(哪个网站看到的)、热度(高 / 中 / 低)、测试结果(数据好 / 一般 / 差)。
定期复盘需求库,看看哪些需求是长期存在的(比如 “减肥”“赚钱”),哪些是季节性的(比如 “避暑”“取暖”),哪些是突然冒出来的热点(比如某个新政策、新梗)。长期需求可以做系列内容,季节性需求提前准备,热点需求快速响应。
还要关注同行的爆款内容。不是让你抄袭,而是看他们抓住了什么需求。比如看到一篇 “带饭族的一周菜谱” 火了,你就想想 “有没有人需要带饭的保温饭盒推荐”“上班族带饭怎么节省时间”,从同类内容里找未被满足的需求,做出差异化。
💡 最后想说:用户需求不是死的,得跟着变
用户的需求一直在变,上个月还在纠结 “要不要辞职”,这个月可能就开始关心 “辞职后社保怎么交” 了。所以每天花 10 分钟刷选题网站,看看新的提问、新的热门话题,已经成了我的习惯。
记住,选题网站只是工具,真正能写出好内容的,是你对用户需求的敏感度。多琢磨用户说的话,多想想他们没说出来的话,把自己当成他们中的一员,写出来的东西自然能打动他们。
【该文章由diwuai.com
第五 ai 创作,第五 AI - 高质量公众号、头条号等自媒体文章创作平台 | 降 AI 味 + AI 检测 + 全网热搜爆文库🔗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