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半年接了不少内容团队的咨询,十个里面有八个都在问同一个问题:AI 排版工具越来越猛,我们这些小编是不是快失业了?
每次我都忍不住笑,真不是我乐观。上周帮一个百万粉丝的公众号做内容诊断,他们用某款 AI 排版工具批量处理了三十篇文章,数据掉得亲妈都不认识。负责人一脸苦相说,原本以为能省出一半时间搞选题,结果光修改 AI 排错的格式就耗掉了更多精力。
这事儿特别能说明问题 ——AI 排版能做的,和用户真正需要的,还差着十万八千里。
📌 先看看 AI 排版的真实水平:花哨但不实用
现在市面上主流的 AI 排版工具,我几乎都测过。从基础的文字分段、字体匹配,到复杂的图文混排、动效添加,功能列表长得能绕屏幕两圈。
但实际用起来全是坑。上个月给一个科技博客做优化,用某知名 AI 工具排一篇关于芯片技术的文章。工具自作主张把所有专业术语标成了橙色加粗,理由是 “识别到生僻词”。结果整篇文章看起来像打翻了调色盘,读者投诉说 “眼睛快瞎了”。
还有更离谱的。朋友的美食号用 AI 自动排版,工具把所有菜品图片统一切成了圆形,说 “符合当下审美趋势”。问题是那篇写的是火锅,圆形图片里的毛肚、鸭肠全成了不规则的月牙状,评论区全在问 “这到底是啥”。
AI 排版的核心问题在于:它只能处理 “形式”,处理不了 “意义”。它知道标题要大一点,却分不清哪个标题是转折,哪个标题是重点;它知道图片要居中,却不懂这张图是为了佐证观点还是缓解阅读疲劳。
用户看一篇文章,不是看排版有多花哨,是看信息能不能顺畅地钻进脑子里。上次做用户调研,78% 的受访者说 “宁愿看排版简单但逻辑清晰的文章,也不要花里胡哨却找不到重点的”。这恰恰是 AI 目前做不到的。
📌 小编真正的价值:AI 学不会的 “隐形工作”
总有人说小编的工作就是改改文字、排排版,这些 AI 都能做。说这话的人,肯定没真正跟过一个爆款内容的诞生。
上个月参与一个教育类公众号的爆款策划,选题是 “双减后家长该怎么陪孩子学习”。初稿出来后,AI 排版给出了三个方案,版式都挺规整。但我们团队讨论了整整一下午,最后把开头的案例从 “学霸家庭” 换成了 “普通工薪家庭”,把数据图表从文章中间挪到了结尾,还特意在三个关键观点前加了灰色色块。
为什么这么改?因为前期调研发现,这个号的核心读者是 30 - 40 岁的二三线城市家长,他们对 “学霸案例” 有距离感,更关注 “普通人怎么做”;把数据放结尾,是为了让感性认知先建立起来,最后用数据强化说服力;灰色色块比红色更柔和,不容易引起焦虑情绪。
这些决策,AI 做不了。它没有办法理解 “二三线城市家长的焦虑点”,也不知道 “柔和的颜色能缓解焦虑”。小编的核心能力从来不是 “排版”,而是 “理解用户”+“翻译信息”。
还有个细节。很多小编会在排版时特意调整段落间距,比如在提出问题后留空一行,在给出答案前缩紧间距。这不是随便弄的,是利用视觉节奏引导读者思考。AI 能算出 “标准行间距是 1.5 倍”,但算不出 “这里需要一个呼吸感”。
📌 把 AI 变成 “超级助理” 的三个实操技巧
不是说 AI 没用,恰恰相反,用得好的小编,现在效率能翻一倍。关键是要搞清楚:你是让 AI 替你干活,还是让 AI 帮你干活。
第一个技巧是 “用 AI 做初稿,用自己做终审”。我见过最高效的做法是:把文字稿扔给 AI,让它先出三个排版方案,然后直接在方案上改。比如 AI 喜欢用大段引用框,你可以改成短句加粗;AI 习惯把所有图片放右侧,你可以根据内容需要左右穿插。
同事小林做母婴号,现在固定用 AI 排第一版,然后她重点看这几点:标题层级对不对(AI 经常把二级标题排成一级)、图片和文字的关联性(AI 可能把辅食图片插在育儿观点里)、重点是不是真的突出(AI 会把 “重要” 标红,但有时候 “看似不重要的提醒” 更关键)。这么一来,她的排版时间从两小时缩到了 40 分钟,省出的时间全用来做用户访谈了。
第二个技巧是 “训练 AI 理解你的风格”。别指望 AI 一开始就懂你的号。你可以把过去三个月的爆款文章都喂给它,告诉它 “标题用微软雅黑,重点用绿色加粗,案例段落左缩进 2 字符”。多试几次,AI 会越来越贴近你的需求。
第三个技巧更关键:让 AI 做机械工作,自己做创造性工作。比如给文章配图,AI 可以根据关键词找出一堆图片,但选哪张?怎么裁?要不要加文字说明?这些还是得靠小编。我见过一个时尚小编,让 AI 找 “春季穿搭” 的图,AI 给了 200 张,她从中挑出 5 张 —— 全是 “带点小瑕疵的真实身材”,因为她的读者是 “不完美身材的普通人”,这就是 AI 替代不了的判断。
📌 未来的小编:会 “指挥 AI” 比 “会排版” 更重要
前几天和一个头部 MCN 的内容总监聊天,他说他们团队现在招小编,第一道题就是 “用 AI 排一篇文章,然后说明你改了哪 5 处,为什么”。能说清楚 “为什么” 的人,录用率比只会用 AI 排得 “好看” 的人高 3 倍。
这很能说明趋势。未来的内容团队里,肯定会淘汰一批人 —— 那些只会机械排版、不懂用户的小编。但也会崛起另一批人 ——懂用户、会策划、能指挥 AI 的 “内容指挥官”。
怎么成为这样的人?有三个方向可以发力。
先练 “用户洞察”。多泡评论区,多做小范围访谈,甚至可以建个读者群。知道你的读者看到什么词会兴奋,看到什么图会划走,这些信息就是你指挥 AI 的 “作战地图”。
再练 “内容架构”。AI 能排细节,但搭框架还得靠人。比如一篇测评文章,是先讲优点还是先讲缺点?不同的顺序会带来完全不同的阅读体验。这种 “内容骨架” 的设计能力,是 AI 短期内学不会的。
最后是 “AI 工具组合”。别死磕一个工具,不同的 AI 擅长的领域不一样。有的适合排长文,有的适合做图文卡片,有的擅长加动效。把它们当成不同的 “助手”,各取所长。
📌 最后说句大实话:焦虑没用,练本事才有用
这半年见过太多小编焦虑到失眠,担心被 AI 取代。但真去看那些被优化的人,大多不是因为 AI 太强,而是自己停在了原地。
我认识一个小编,三年前就开始研究各种排版工具,现在她能用 AI 在 10 分钟内排出三个版本,然后用自己的经验快速敲定最优解。团队好几次想裁人,她都是第一个被保住的 —— 因为她一个人能顶过去两个人的活,还能保证质量。
AI 从来不是来抢饭碗的,是来淘汰 “不肯进化” 的人的。排版只是小编工作的一小部分,真正值钱的是你对内容的理解,对用户的感知,对传播的判断。这些东西,AI 再厉害也拿不走。
所以别纠结 AI 会不会让你失业了。明天上班先试着用 AI 排篇文章,然后花半小时想想怎么改得更懂你的读者。坚持一个月,你就知道该往哪使劲了。记住,工具永远是工具,能让工具为你服务的人,永远不会被淘汰。
【该文章由diwuai.com
第五 ai 创作,第五 AI - 高质量公众号、头条号等自媒体文章创作平台 | 降 AI 味 + AI 检测 + 全网热搜爆文库🔗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