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做出爆款内容,选题是第一步。很多人写了半年内容没起色,不是文笔差,是一开始就选错了方向。其实爆款选题不是碰运气,它有自己的 “基因密码”—— 那些能火的选题,往往从诞生就带着让用户忍不住点开、看完想转发的特质。今天就拆解这些基因,学会了,你选的选题至少能避开 80% 的 “冷启动陷阱”。
🔍 精准戳中 “高频痛点”:用户愿意主动搜的选题,自带流量
用户为什么会点开一篇内容?最直接的原因是 “我需要”。那些能成为爆款的选题,往往精准踩中了某类人群的高频痛点 —— 就是他们每天都在想、经常吐槽、甚至愿意花时间搜答案的问题。
比如职场人常遇到的 “汇报总被领导打断”“加班太多没时间陪家人”,宝妈关心的 “孩子挑食怎么解决”“3 岁宝宝要不要报早教”,这些问题重复出现的频率高,覆盖的人群广。你只要把选题对准这些痛点,哪怕内容只是给出基础解决方案,也容易获得关注。因为用户会主动搜索相关内容,平台也会把这类内容推给有对应需求的人。
怎么判断一个痛点够不够 “高频”?教你个简单方法:打开小红书、抖音或者百度,搜搜相关关键词。如果发现 “相关笔记 10 万 +”“近 30 天搜索量上涨 50%”,或者评论区里很多人说 “我也是这样”,那就说明这个痛点有足够的用户基础。比如 “秋冬皮肤干燥脱皮”,每到季节交替就会被反复讨论,这类选题每年这个时候都能火,就是因为痛点有周期性和高频性。
千万别选那种 “小众到只有你关心” 的痛点。比如 “怎么给宠物蜥蜴做换季保暖”,虽然也是痛点,但关注的人太少,就算写得再好,传播范围也有限。爆款选题的第一个基因,就是让足够多的人看到时,心里会咯噔一下:“这不就是我遇到的问题吗?”
🔥 自带 “情绪共鸣”:能让人 “啊,这就是我” 的选题,容易被转发
人是情绪动物。那些能火的内容,大多能勾出用户的情绪 —— 可能是认同感、归属感,甚至是一点点焦虑或愤怒。这种情绪会推着用户说 “我要转发给朋友看看”,而转发正是爆款的核心驱动力。
比如 “95 后拒绝团建被领导批评:上班已经够累了,不想假装合群” 这个选题,就精准戳中了年轻人对 “无效社交” 的反感。很多人看到会觉得 “这就是我想说的”,转发时还会加一句 “我们公司也这样”。情绪共鸣的关键,是把某类人群的 “潜台词” 说出来 —— 那些大家心里清楚,但没机会公开表达的想法。
要注意,情绪共鸣不是靠喊口号。比如写 “年轻人压力大” 太空泛,但写 “月薪 8000,在一线城市交完房租只剩 3000,不敢生病” 就具体多了。用户能从细节里看到自己的影子:“我也是这样,交完房租连奶茶都要纠结要不要加珍珠”。细节越真实,情绪越容易传出去。
还有一种情绪共鸣是 “反差感”。比如 “我以为退休老师都在家带孙子,直到看到 60 岁阿姨每周去学油画”,这种打破刻板印象的选题,会让用户觉得 “原来还能这样”,既新鲜又能引发对生活的思考。转发的时候,大家还会配一句 “太励志了”,自发帮你传播。
💡 有 “信息差” 优势:别人不知道,但又想知道的内容,自带稀缺性
现在大家每天接收到的信息太多,但真正有价值的 “新东西” 其实很少。爆款选题往往藏着 “信息差”—— 就是一部分人已经知道,但大多数人还不了解,却又非常想知道的内容。
比如 “原来超市晚上 8 点后,临期面包会打 5 折”,这个信息对经常逛超市的人来说可能不算新鲜,但对不常做饭、总觉得超市东西贵的年轻人来说,就是 “有用的新发现”。他们会赶紧转发给朋友,甚至自己去验证。这种 “我知道了你不知道” 的优越感,会促使用户主动分享。
信息差不一定是 “秘密”,也可以是 “被忽略的常识”。比如 “快递单上的个人信息,用花露水喷一下就能擦掉”,这个方法简单有效,但很多人不知道。这类选题的核心是 “低成本解决小问题”,用户看完觉得 “学到了”,就愿意点赞收藏。
要找信息差选题,可以多关注 “不同圈层的常识”。比如宝妈圈都知道 “婴儿红屁屁用凡士林比药膏管用”,但职场人可能不清楚;职场老人知道 “汇报工作先说结果再讲过程”,但新人可能还在踩坑。把 A 圈层的常识讲给 B 圈层的人听,就容易做出有传播力的内容。
🤝 能 “引发互动”:用户看完想说话的选题,容易被平台推流
平台算法喜欢什么内容?不是 “看完就走” 的内容,而是能让用户停留、评论、收藏的内容。所以爆款选题还有个特征:自带 “互动钩子”,能让用户忍不住留下痕迹。
最常见的互动选题是 “提问式”。比如 “你小时候被家长骗得最惨的一句话是什么?” 下面的评论区会炸开锅 ——“我妈说吞了泡泡糖会粘住肠子”“我爸说压岁钱我帮你存着,结果再也没见过”。这种选题不需要你写太多内容,用户的评论本身就是看点,而评论越多,平台越会推给更多人。
还有 “选择式” 选题。比如 “周末只有一天假,是在家补觉还是出去见朋友?” 这种选题没有标准答案,但能让用户站队 ——“当然补觉,上班已经熬够了”“必须见朋友,不然关系就淡了”。甚至会引发小讨论,带动更多人参与。
“回忆杀” 也是互动利器。比如 “00 后可能没见过,但 90 后一定认识的 5 样东西”,配上老式磁带、翻盖手机的描述,90 后会在评论区晒自己的同款回忆,00 后会好奇提问。这种代际互动能让内容的生命周期变长,就算发布一周后,还有人因为评论区的讨论点进来。
🌊 蹭热点但 “有延伸”:不只追热度,还能让用户 “有收获” 的选题,走得更远
追热点是做爆款的捷径,但很多人追热点只停留在 “说事件”,结果热度一过就没人看了。真正能火的热点选题,是 “借热点说观点”,既有热度又有自己的价值。
比如某部职场剧热播时,别人都在讨论剧情,你写 “剧里女主的汇报方式,现实中真的能被领导认可吗?”—— 把剧情和职场干货结合起来。看过剧的人会觉得 “有道理”,没看过剧的人也能学到汇报技巧。这样的内容既能借到热点流量,又能沉淀成 “有用的内容”,就算热点过了,还有人会因为 “职场技巧” 搜进来。
追热点要避开 “时效性太短” 的内容。比如某明星结婚,你写 “他们什么时候认识的”,热度可能只有 1 天;但你写 “从他们的相处细节,看感情里最舒服的状态”,就能把娱乐热点转化成情感干货,生命周期更长。
还有一种高级的热点用法是 “热点 + 长尾需求”。比如 “世界杯期间”,别人写赛事预测,你写 “熬夜看球怕第二天起不来?3 个快速提神小技巧”—— 把热点和 “熬夜提神” 这个长期存在的需求结合。就算世界杯结束,“熬夜提神” 的需求还在,内容还能持续被搜索。
📌 怎么判断你的选题有没有爆款潜力?3 个简单测试法
说了这么多特征,可能你还是会纠结:“我选的这个选题,到底能不能火?” 教你 3 个实操测试方法,3 分钟就能判断。
第一个是 “自我代入法”。假设你是目标用户,看到这个选题会不会点开?比如你想写 “大学生兼职避坑指南”,就代入大学生的身份 ——“我最近在找兼职,这个标题会不会让我点进去?” 如果连你自己都没兴趣,那大概率火不了。
第二个是 “转发测试”。把选题发给 3 个目标用户,问他们 “看到这个,你会转发给朋友吗?为什么?” 如果有人说 “会,我朋友最近就在踩这个坑”,或者 “这个观点我特别认同,想让大家看看”,说明选题有传播潜力。如果他们说 “还行,但没必要转发”,可能需要再调整。
第三个是 “关键词搜索法”。打开你常用的平台,搜选题里的核心关键词。比如 “职场新人沟通技巧”,看看相关内容的平均点赞量、评论量。如果同类内容点赞都在 1000 以上,说明这个方向有流量;如果大多只有几十个赞,可能这个选题太冷门,或者已经有太多人写过了。
其实爆款选题没那么神秘。总结下来就是:要么解决用户的实际问题,要么满足用户的情绪需求,要么提供别人没有的价值。下次选题前,对照这几个标准想一想,你离爆款就会近很多。记住,好的选题不是 “我想写什么”,而是 “用户需要什么,又愿意传播什么”。
【该文章由diwuai.com
第五 ai 创作,第五 AI - 高质量公众号、头条号等自媒体文章创作平台 | 降 AI 味 + AI 检测 + 全网热搜爆文库🔗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