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打开公众号后台,是不是经常发现这样的情况:自己觉得写得特棒的推广文,阅读量就几百;而有些看起来 “平平无奇” 的分享文,却能轻松破万?这背后其实藏着一个被很多运营者忽略的规律 —— 公众号早就从 “利己时代” 跑到了 “利他时代”。想写出爆文,先得搞懂这个转变。
📉 先说说为什么 “利己式” 内容越来越难活
所谓 “利己式”,就是内容核心围着自己转。比如天天发 “我们产品多牛”“我们活动多划算”,或者写文章时满脑子 “我想表达什么”,而不是 “读者需要什么”。这种内容在前几年可能还行得通,现在基本等于自嗨。
一方面,公众号用户早就过了 “信息饥渴期”。2015 年前后,大家关注公众号是为了获取稀缺信息,那时候哪怕是硬广,只要有点新鲜事,都有人看。但现在呢?每个人手机里至少关注了几十个公众号,加上短视频、小红书这些平台分流,用户对内容的要求早就水涨船高。你还在说 “我们的产品有三个优势”,用户只会觉得 “关我啥事”,直接划走。
另一方面,平台算法也在 “劝退” 利己内容。公众号的推荐机制虽然不像其他平台那么明显,但 “完读率”“在看”“转发” 这些数据,直接决定了内容能不能被更多人看到。利己内容往往自带 “广告感”,用户点开看两行就退,完读率上不去,自然就被算法压下去。有个做美妆的朋友,之前天天发 “我们新品口红上线”,阅读量稳定在 500 左右;后来改成 “黄皮适合的 5 支口红,最后一支平替绝了”,同样带自家产品,阅读量直接破万 —— 区别就在于是不是站在用户角度说话。
还有个更现实的原因:用户对 “被推销” 的警惕性越来越强。现在大家刷手机,一看到明显的推广痕迹就会本能抵触。你写 “我们课程能帮你月入过万”,用户第一反应是 “又想骗我交钱”;但如果你写 “3 个月从月薪 5 千到 1 万,我踩过这 3 个坑”,再自然带入课程里的解决方法,接受度就高多了。利己内容的核心是 “说服用户”,而用户现在最反感的就是 “被说服”。
🎯 再聊 “利他” 的本质 —— 不是讨好,是提供 “不可替代的价值”
很多人理解错了 “利他”,以为就是 “讨好用户”,写点鸡汤或者搞笑段子就行。其实不是。真正的利他,是给用户提供 “他需要,但在别处难得到” 的价值。这种价值分三种,能抓住任何一种,都容易出爆文。
第一种是解决具体问题的 “实用价值”。这是最容易出效果的一类。比如职场人关心 “怎么写周报能让领导注意到”,宝妈关心 “宝宝辅食怎么做到营养均衡”,打工人关心 “30 分钟搞定晚餐的 5 个做法”。这些内容有个共同点:用户带着明确需求来,看完能直接用。有个职场号做过测试,同样是讲 Excel 技巧,标题写 “Excel 大神都在用的 3 个函数”,比 “教你学 Excel” 阅读量高 3 倍 —— 因为前者直接点出了 “能解决什么问题”。
第二种是能填补情绪缺口的 “情绪价值”。现在的人压力大,看公众号有时候不只是为了学东西,更是为了找共鸣、缓压力。比如 “30 岁没结婚,我被亲戚催到想躲年”,能让同类人觉得 “原来不是我一个人这样”;“被领导当众批评后,我用这招反败为胜”,能给人带来 “被理解 + 有办法” 的双重安慰。情绪价值的关键是 “精准戳中痛点”,而不是泛泛地说 “我懂你”。有个情感号专门写 “职场新人的委屈”,每篇都聚焦一个具体场景 —— 比如 “被老员工推活怎么办”“加班到凌晨却被说效率低”,篇篇都有上千在看。
第三种是能降低决策成本的 “认知价值”。这类内容帮用户 “避坑” 或者 “看清方向”。比如 “买投影仪前必看:这 5 个参数商家不会告诉你”,帮人避免花冤枉钱;“2024 年副业盘点:这 3 个真能赚钱,那 2 个是坑”,帮人少走弯路。认知价值的核心是 “信息差”—— 你知道的,正好是用户想知道但不知道的。有个理财号就靠 “拆解各种理财骗局” 火起来,因为普通人很难分辨哪些是真机会、哪些是陷阱,这类内容等于给他们装了 “过滤网”。
🛠️ 怎么把 “利他” 落地?给 3 个能直接用的方法
知道了利他要提供价值,那具体怎么写呢?分享几个经过验证的实操技巧,都是身边做公众号的朋友亲测有效的。
先学会 “倒着写”。就是先想清楚 “用户现在最头疼什么”,再决定 “写什么”。比如你是做母婴号的,别上来就写 “我们的婴儿车多安全”,而是先去妈妈群里逛一圈,看看大家最近在聊什么 —— 可能是 “宝宝不肯坐安全座椅怎么办”,那你就写 “3 个小技巧,让宝宝主动坐安全座椅”,中间自然提到 “选安全座椅时注意这两点,宝宝更愿意坐”,再带出自己的产品。这种写法的核心是 “先找需求,再填内容”,而不是 “先有内容,再找需求”。
然后要 “把价值拆成‘可感知的小颗粒’”。用户不爱看大道理,就爱看来了就能用的 “小步骤”。比如讲 “怎么提高公众号阅读量”,别写 “要优化标题”,而是写 “标题里加这 3 类词,打开率至少提升 50%—— 比如‘亲测有效’‘3 分钟学会’‘新手必看’”;讲 “怎么瘦肚子”,别写 “要控制饮食”,而是写 “晚餐换成这 4 种搭配,一周就能看到变化(附具体食谱)”。越具体的内容,用户越觉得 “有用”,转发欲也越强 —— 毕竟谁都愿意分享 “能帮到朋友” 的东西。
还要 “学会‘藏’而不是‘露’”。利他不是不能带推广,而是要让推广成为 “价值的延伸”,而不是 “价值的打断”。比如你是卖护肤品的,写 “敏感肌换季护肤指南” 时,先花 80% 的篇幅讲 “哪些成分要避开”“洗脸时的 3 个注意事项”,最后再提 “我自己换季时会用 XX 面霜,因为它不含 XX 成分,很温和”—— 这样用户会觉得 “你是在分享经验,而不是推销”。有个服装号更聪明,她写 “小个子显高穿搭”,先教 “腰线怎么找”“裤子长度怎么选”,然后说 “我最近穿的这条裤子就很适合,裤长到脚踝,显腿长”,评论区全是 “求链接”,而不是 “又来打广告了”。
📊 怎么判断你的内容有没有 “利他价值”?3 个自检标准
写之前和写完后,都可以用这几个标准卡一下,能避开很多无效输出。
第一个标准:关掉文章后,用户能说出 “我得到了什么” 吗? 比如看完一篇文章,用户能说 “我学会了做番茄炒蛋”“我知道怎么跟老板提涨薪了”“我明白为什么孩子总哭闹了”—— 这就说明有价值。如果用户只能说 “我知道他在推 XX 产品”“他写得挺有意思但忘了讲啥”,那基本就是失败的。有个简单的办法:写完后发给一个不相关的朋友,问他 “看完有什么收获”,如果他说不出来,就赶紧改。
第二个标准:有没有 “用户视角” 的细节? 利他内容里一定有 “用户熟悉的场景”,而不是空洞的理论。比如讲 “职场沟通”,光说 “要尊重对方” 没用,得说 “给同事发消息时,别只说‘这个方案改一下’,可以说‘这个方案有个地方我没看懂,你看能不能稍微调整下?’—— 后者更让人愿意配合”。这种带着场景的内容,用户才会觉得 “这是写给我的”。相反,如果全是 “应该怎么做”“必须怎么做”,就会显得像说教,没人愿意看。
第三个标准:能不能引发 “主动传播”? 真正有价值的内容,用户会主动转发给朋友或朋友圈。因为人都有 “分享有用信息” 的心理 —— 转发一篇 “宝宝发烧应急处理” 给刚当妈的朋友,等于在说 “我关心你”;转发一篇 “租房避坑指南” 给要租房的同事,等于在提供帮助。如果你的文章发出去后,转发率低于 1%(转发量 / 阅读量),就得反思是不是价值不够 —— 毕竟 “有用” 才是转发的最大动力。
💡 最后说点实在的:利他不是 “牺牲自己”,而是 “共赢”
很多人觉得 “利他就是少赚钱”,其实正好相反。当你持续给用户提供价值,他们会慢慢信任你 —— 信任到一定程度,你推荐的产品、服务,他们自然愿意接受。这比天天硬广强 10 倍。
就像有个做美食号的博主,前两年一直发 “我们的调料多好”,粉丝涨得很慢;后来改成 “用家常调料做出饭店味道”,教大家 “酱油和生抽怎么搭配”“炒青菜时什么时候放盐”,粉丝一年涨了 5 万。现在她偶尔推荐自己用的调料,每次上架都被抢光 —— 因为大家觉得 “她推荐的,肯定好用”。
公众号的逻辑早就变了:不是你 “想让用户看什么”,而是用户 “需要看什么”。从 “利己” 到 “利他”,表面是内容方向的转变,本质是对 “用户价值” 的尊重。记住:用户不是来 “看你表演” 的,是来 “解决问题” 的。把每篇文章都当成 “给用户的一份礼物”,而不是 “给用户的一张传单”,爆文其实没那么难。
【该文章由diwuai.com
第五 ai 创作,第五 AI - 高质量公众号、头条号等自媒体文章创作平台 | 降 AI 味 + AI 检测 + 全网热搜爆文库🔗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