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在小红书上写出美食类爆款笔记?不是随便拍几张照片写几句评价就行的。得摸透平台的脾气,知道用户想看什么。今天就跟你好好聊聊,探店、测评、教程这三种最常见的美食笔记,到底该怎么写才能火,以及哪种类型更容易出爆款。
🍽️ 探店笔记:用 “体验感” 勾住用户的脚
探店笔记的核心是 “真实”。用户看探店笔记,就是想知道 “这家店值不值得我专门跑一趟”。所以你的描述必须让人身临其境,仿佛跟着你一起坐在了餐厅里。
先说开头。别上来就说 “今天去了一家店”,太普通了。试试用场景代入,比如 “下班跟同事拐进巷子里的小馆子,没想到被这碗牛肉面香到舔碗”。或者用反差感吸引注意,“在商场角落藏了三年的小店,中午 12 点去居然要排队”。开头 3 秒抓不住人,后面写得再好也白搭。
中间部分要写清楚 “三个核心信息”。环境不能只说 “装修好看”,得说清楚风格 —— 是 ins 风适合自拍,还是复古风适合拍氛围感大片,有没有特别的打卡点,比如门口的绿植墙、吧台的霓虹灯。菜品描述要带 “感官刺激”,比如 “炸鸡外皮脆到咬下去能听到咔嚓声,肉汁顺着指缝流下来,蘸蜂蜜芥末酱绝了”,比单纯说 “炸鸡好吃” 强 10 倍。价格要给用户参考,人均多少,有没有隐藏优惠,比如 “周三女生同行第二份半价”,这些细节能增加实用性。
结尾一定要有 “行动指引”。别只说 “推荐大家去”,可以具体点,“想安静聊天的选二楼靠窗位,赶时间的直接点招牌套餐,出餐快”。或者抛个问题互动,“你们觉得这家店跟街角那家老字号比,哪个更值得去?” 互动率上去了,平台才会给更多流量。
探店笔记的优势是 “新鲜感”。城市里每天都有新店开,用户永远好奇 “没去过的地方”。但缺点也明显,地域性强,离开那个城市的用户可能不感兴趣。所以写的时候尽量突出 “可复制的体验”,比如 “这种性价比的日料店,全国很多城市都有类似的,教你们怎么辨别好坏”。
🧐 测评笔记:用 “实用性” 抓住用户的钱包
测评笔记的关键是 “帮用户做决定”。不管是零食、速食还是半成品,用户想知道的是 “买不买?值不值这个价?” 所以测评必须客观,但又不能像产品说明书,得有自己的态度。
选品有技巧。别什么都测评,要么选 “争议大的”,比如 “网红自热火锅到底是不是智商税?”;要么选 “同类型对比”,比如 “5 款爆款螺蛳粉,哪款料最足、辣度最友好”;要么选 “小众但可能火的”,比如 “便利店新上的几款饭团,有一个藏着惊喜”。选品自带话题性,笔记就成功了一半。
测评维度要 “戳痛点”。比如测评速食,不能只说 “味道不错”,要测 “加热时间是不是真的像包装说的那样”“饱腹感强不强,适合当早餐还是晚餐”“性价比如何,比外卖便宜多少”。重点是把用户心里想问但没说出来的问题,一个个解答清楚。
表达要 “有态度但不偏激”。喜欢就说 “这个饼干我已经回购三次了,办公室同事抢着要链接”,不喜欢就说 “可能是我口味问题,这个酸奶的发酵味太重,接受不了的慎买”。别一上来就骂 “垃圾”,显得不客观。可以加入 “个人偏好说明”,比如 “我是重度甜食爱好者,所以觉得这个甜度刚好,不爱吃甜的可能会觉得腻”,这样更让人信服。
测评笔记的优势是 “普适性强”。不管用户在哪个城市,都可能需要买零食、速食,所以传播范围广。而且容易形成 “收藏习惯”,用户看到好的测评会存起来,等需要的时候翻出来参考,这样笔记的长尾流量会很可观。但前提是,你的测评得 “经得起考验”,别为了带货瞎吹,翻车一次就很难再让人相信了。
👩🍳 教程笔记:用 “可操作性” 留住用户的手
教程笔记的核心是 “让用户觉得‘我也能做到’”。没人喜欢看那种 “一看就会,一做就废” 的教程。所以步骤要细,门槛要低,最好能解决 “新手常犯的错误”。
选菜要 “接地气”。别一上来就搞 “米其林大厨同款”,普通人学不会。选 “家常菜的升级版”,比如 “番茄炒蛋怎么做出饭店味”;或者 “网红小吃简化版”,比如 “不用烤箱也能做的巴斯克蛋糕”;或者 “懒人快手菜”,比如 “10 分钟搞定的早餐三明治,比外面买的健康”。越贴近生活,模仿的人越多。
步骤要 “带细节提醒”。比如教做红烧肉,不能只说 “炒糖色”,要写 “冰糖融化到冒小泡、颜色变成深琥珀色就关火,不然容易苦”;教做沙拉,要提醒 “生菜洗好后一定要甩干水,不然酱料挂不住,味道差很多”。这些 “过来人” 的经验,比单纯的步骤更有价值。
成品展示要 “有生活气息”。别只拍食物特写,放在家里的餐桌上,旁边放杯牛奶,或者拍自己端着盘子的手,显得更真实。可以加一句 “我第一次做的时候,把盐放多了,你们记得少放半勺”,拉近和用户的距离。
教程笔记的优势是 “实用性强,容易形成口碑”。用户跟着做成功了,会回来感谢你,甚至 @你晒成果,互动率特别高。而且教程笔记的生命周期长,哪怕过了半年,还有人会因为想学这道菜搜到你的笔记。但缺点是 “制作成本高”,得自己真的做一遍,还可能失败好几次才能拍出好内容。
🔥 哪种类型更容易火?看这三个维度
其实没有绝对 “更容易火” 的类型,得看你的账号定位和内容能力。但从平台数据来看,有几个规律可以参考。
短期爆发力:探店笔记>测评笔记>教程笔记。新店、网红店自带流量,一旦踩中热点,比如 “某明星去过的店”“刚上热搜的美食街”,探店笔记很容易一夜爆火。但这种火来得快,去得也快,过了那个热度就没人看了。
中期传播力:测评笔记>教程笔记>探店笔记。好的测评笔记会被反复收藏、转发,尤其是 “季节性” 的内容,比如 “夏天必买的 10 种冰淇淋”,每年到这个时候都会被翻出来。教程笔记如果做得特别好,会有人持续模仿,形成 “二次传播”,但速度比较慢。
长期价值:教程笔记>测评笔记>探店笔记。几年前的教程笔记,只要方法不过时,依然有人看。比如 “如何煮出溏心蛋”,这种基础技巧永远有需求。而探店笔记,过几个月店铺可能都换了,价值就没了。
如果你是新手,建议从测评笔记入手。选品容易,不需要出门,在家就能做,而且更容易控制内容质量。等积累了一定粉丝,再尝试探店或教程,成功率更高。
📈 爆款笔记通用秘诀:做好这三点,不管哪种类型都能火
图片 / 视频比文字重要 10 倍。小红书是视觉平台,食物的 “颜值” 直接决定点开率。拍的时候注意光线,自然光最好,别用顶光,容易拍得黑乎乎。可以加个小道具,比如探店时放个手机在桌上,显得更真实;测评时把零食摆成一排,对比更明显;教程时拍步骤图,每一步都要清晰。
关键词埋得巧,流量跑不了。标题里一定要有 “核心关键词”,比如探店笔记加 “城市 + 品类”,“上海宝藏韩料店”;测评笔记加 “产品名 + 评价”,“某品牌薯片测评,真的好吃吗”;教程笔记加 “菜名 + 特点”,“超简单的芒果糯米饭”。正文里自然穿插相关词,比如写火锅可以提 “锅底、蘸料、毛肚、虾滑”,别硬堆,读着顺才行。
真实感永远是杀手锏。别假装 “完美”,探店时可以说 “这家店服务一般,但味道确实没话说”;测评时可以说 “这个饼干虽然好吃,但热量太高,减肥的慎入”;教程时可以说 “我这次糖放多了,你们按我说的量来”。用户要的是 “一个活生生的分享者”,不是冷冰冰的广告机器。
写了这么多,其实不管是哪种类型,核心都是 “给用户提供价值”。要么让他们知道 “去哪里吃”,要么让他们明白 “买什么好”,要么教会他们 “怎么做”。抓住这一点,再加上点小技巧,爆款笔记离你不远了。
【该文章由diwuai.com
第五 ai 创作,第五 AI - 高质量公众号、头条号等自媒体文章创作平台 | 降 AI 味 + AI 检测 + 全网热搜爆文库🔗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