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原创与侵权风险:平台治理力度空前
公众号运营最容易踩坑的地方,就是内容原创性和侵权问题。2025 年平台对这类违规的打击力度特别大,大家得小心。像澎湃新闻提到的,2025 年 5 月平台治理了 6 万多篇违规使用原创标识的内容,删除了 1200 多篇抄袭洗稿的文章,还封禁了 1000 多个侵权账号。这说明平台对原创保护是动真格的。
公众号运营最容易踩坑的地方,就是内容原创性和侵权问题。2025 年平台对这类违规的打击力度特别大,大家得小心。像澎湃新闻提到的,2025 年 5 月平台治理了 6 万多篇违规使用原创标识的内容,删除了 1200 多篇抄袭洗稿的文章,还封禁了 1000 多个侵权账号。这说明平台对原创保护是动真格的。
有些运营者可能觉得,把网上的内容整合一下,改改标题和段落顺序,就能声明原创了。但平台现在对这种 “搬运信息” 和 “洗稿” 查得很严。比如,未经授权引用别人的作品,或者大篇幅整合公共信息,都属于滥用原创声明。还有,泄露他人姓名、肖像或个人信息的,也会被平台遮盖或删除内容,甚至封号。
另外,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也不能有。像发布盗版影视内容,或者未经授权提供在线观看业务,这些都会被平台严厉打击。大家在做内容的时候,一定要确保素材都是自己原创的,或者有合法授权,千万别抱有侥幸心理。
💡 非法荐股与金融诈骗:无资质勿碰红线
金融类内容一直是公众号的敏感领域。2025 年 3 月,微信平台发布公告,明确禁止无资质机构或个人进行违规荐股。像那些打着 “高收益高回报” 旗号,诱导用户投资的行为,平台会直接删文、封号。
金融类内容一直是公众号的敏感领域。2025 年 3 月,微信平台发布公告,明确禁止无资质机构或个人进行违规荐股。像那些打着 “高收益高回报” 旗号,诱导用户投资的行为,平台会直接删文、封号。
可能有人会问,那我只是分享一些投资经验,不推荐具体股票,是不是就没事了?其实不然。如果内容涉及证券投资分析、预测或建议,即使没有直接荐股,也需要中国证监会的业务许可。否则,就属于 “非法荐股”,平台会采取阶梯性处罚措施。
还有一种情况要注意,就是编造和传播虚假信息。比如,有些公众号为了吸引流量,会发布一些未经证实的股市消息,误导用户投资。这种 “股市黑嘴” 行为,不仅会被平台处罚,还可能触犯法律。所以,金融类内容一定要谨慎,没有资质就别碰。
🚫 虚假广告与误导宣传:合规营销是关键
广告营销也是公众号运营的重要部分,但如果不注意合规,很容易违规。2025 年广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公布的典型案例中,有多个公众号因发布虚假广告被处罚。比如,有的公众号宣传普通食品具有疾病治疗功能,或者虚构消费者使用案例,这些都违反了广告法。
广告营销也是公众号运营的重要部分,但如果不注意合规,很容易违规。2025 年广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公布的典型案例中,有多个公众号因发布虚假广告被处罚。比如,有的公众号宣传普通食品具有疾病治疗功能,或者虚构消费者使用案例,这些都违反了广告法。
还有,未经审查发布医疗、药品、医疗器械等广告的行为,也会被严厉处罚。像广州某尼互联网信息有限公司,在公众号上发布处方药广告,就被罚款 42 万元。所以,涉及医疗、金融等特殊行业的广告,一定要先经过相关部门审查,确保内容合规。
另外,广告标识也不能忽视。根据《互联网广告管理办法》,公众号发布广告时,必须显著标明 “广告” 字样。如果没有标明,或者将广告内容与普通内容混在一起,就可能被认定为虚假广告,面临罚款。大家在接广告的时候,一定要和广告主明确广告标识的要求,避免违规。
🔒 用户隐私与数据安全:个人信息保护成重点
随着《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实施,公众号在收集和使用用户信息时,必须更加谨慎。2025 年四部门开展的个人信息保护专项行动中,明确将公众号纳入治理范围。像强制关注公众号、强制注册会员,或者收集非必要的手机号、生日等信息,都是违规的。
随着《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实施,公众号在收集和使用用户信息时,必须更加谨慎。2025 年四部门开展的个人信息保护专项行动中,明确将公众号纳入治理范围。像强制关注公众号、强制注册会员,或者收集非必要的手机号、生日等信息,都是违规的。
还有,在文章中泄露用户个人信息的行为,也会被平台处理。比如,有些公众号为了吸引眼球,会在文章中公布当事人的姓名、肖像或其他个人信息,这就侵犯了他人的隐私权。平台会遮盖或删除这类内容,严重的还会封禁账号。
运营者在设计公众号功能时,要确保用户信息收集是必要的,并且获得用户的明确授权。同时,要提供便捷的投诉渠道和更正删除个人信息的功能,避免因个人信息保护问题被处罚。
🤖 AI 生成内容风险:谣言传播后果严重
现在 AI 技术越来越普及,很多运营者会用 AI 生成内容。但要注意,用 AI 炮制虚假信息的风险很大。比如,2025 年 2 月,重庆和深圳的两名网民,用 AI 生成关于四川山体滑坡的谣言,被公安机关行政处罚。这种行为不仅会被平台封号,还可能触犯法律。
现在 AI 技术越来越普及,很多运营者会用 AI 生成内容。但要注意,用 AI 炮制虚假信息的风险很大。比如,2025 年 2 月,重庆和深圳的两名网民,用 AI 生成关于四川山体滑坡的谣言,被公安机关行政处罚。这种行为不仅会被平台封号,还可能触犯法律。
有些运营者可能觉得,用 AI 生成一些夸张的标题或内容,能吸引更多流量。但平台现在对 AI 生成的谣言查得很严。像未经证实的灾害信息,或者与事实严重不符的内容,一旦被举报或平台监测到,就会被删除,账号也会被处罚。
所以,在使用 AI 生成内容时,一定要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对于涉及公共安全、灾害等敏感话题的内容,最好不要用 AI 生成,以免引发不良社会影响。
📝 内容审核与合规流程:三审三校制度要落实
为了避免违规,公众号运营者需要建立严格的内容审核流程。政府网站及政务新媒体实行的 “三审三校” 制度,值得大家借鉴。即工作人员一审,政务公开负责人二审,分管领导三审;校对方面,工作人员一校,政务公开负责人二校,机器三校。
为了避免违规,公众号运营者需要建立严格的内容审核流程。政府网站及政务新媒体实行的 “三审三校” 制度,值得大家借鉴。即工作人员一审,政务公开负责人二审,分管领导三审;校对方面,工作人员一校,政务公开负责人二校,机器三校。
通过 “三审三校” 制度,可以有效避免内容中的错误和违规信息。比如,在发布前仔细核对信息来源,确保内容真实准确;检查是否有侵权、虚假宣传等问题;审核广告内容是否合规等。重大事项或特殊情况,还需要请示单位主要领导审定。
另外,发布后如果发现内容有问题,要及时撤稿。平台现在对内容的实时监测能力很强,一旦发现违规,处理速度很快。所以,建立快速响应机制,及时处理问题内容,也是合规运营的重要环节。
💻 技术规范与运营细节:避免低级错误
除了内容方面的风险,公众号运营还有一些技术规范和细节需要注意。比如,注册数量限制,个人主体只能注册 1 个账号,企业最多 2 个,政府和媒体可以注册 50 个。封面尺寸和图片消息的规范也要遵守,否则可能影响用户体验。
除了内容方面的风险,公众号运营还有一些技术规范和细节需要注意。比如,注册数量限制,个人主体只能注册 1 个账号,企业最多 2 个,政府和媒体可以注册 50 个。封面尺寸和图片消息的规范也要遵守,否则可能影响用户体验。
群发次数和修改权限也有规定。订阅号每天可以群发 1 次,服务号每月 4 次,每次最多发 8 篇内容。已发表的文章可以修改标题 3 字、正文 20 字、图片 3 张等,但每篇文章只能修改 1 次。这些细节虽然看似琐碎,但如果不注意,也可能影响账号的正常运营。
还有,外链功能仅限认证服务号使用,SVG 交互图文多数不支持后期修改,这些技术限制也需要运营者提前了解。只有把这些细节都做好,才能让公众号运营更加顺畅。
总之,2025 年公众号运营的合规要求越来越高,大家一定要严格遵守平台规则,避免踩坑。在内容创作上,坚持原创,杜绝侵权;在营销推广上,合规合法,不做虚假宣传;在用户信息保护上,谨慎处理,确保安全。只有这样,才能让公众号健康发展,避免被平台处罚。该文章由diwuai.com第五 ai 创作,第五 AI - 高质量公众号、头条号等自媒体文章创作平台 | 降 AI 味 + AI 检测 + 全网热搜爆文库。访问diwuai.com立即免费注册,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