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做公众号流量主,天天盯着后台的 eCPM 数据发愁。今天涨了两毛高兴半天,明天跌了五毛就焦虑得睡不着。其实啊,纠结这些数字没啥意义。你有没有想过,那些 eCPM 稳定在 50 以上的账号,他们到底做对了什么?
我见过太多账号,为了提高点击量,在文末放个大红色的 "点击领取" 按钮,结果呢?用户点是点了,但 eCPM 反而掉了。为啥?因为广告主不傻,他们要的不是无效点击,而是真正能转化的用户行为。这就是关键 ——eCPM 只是个结果,用户价值才是因。
📊 先搞懂 eCPM 计算公式背后的人心逻辑
你肯定知道 eCPM=(广告收入 / 展示量)×1000。但你未必想过,这个公式里藏着三个角色的博弈:用户、广告主和平台。
平台的算法本质上是个中介,要同时讨好广告主和用户。广告主愿意出多少钱,取决于用户点击后能带来多少转化。同样是点击,一个宝妈点击育儿产品广告,和一个学生点击同款广告,广告主愿意支付的价格可能差 5 倍以上。这就是为什么有些账号阅读量不高,但 eCPM 能冲到 80,因为他们的用户群刚好匹配高价值广告。
用户这边呢?不是点得越多越好。我之前有个学员,做情感号的,硬是把广告点击率先做到了 15%,结果 eCPM 反而从 40 降到 25。后来才发现,他的用户都是些薅羊毛的,点击广告就是为了领优惠券,领完就走,根本不产生后续消费。广告主后台一看转化数据,直接就降出价了。
所以说,展示量 × 点击率 × 广告主出价这个公式,表面看是数字计算,实际上是用户价值的直接体现。你得想明白,你的用户在广告主眼里值多少钱,而不是单纯追求点击次数。
🔍 高 eCPM 账号的用户池都有这三个特征
我分析过 30 多个 eCPM 稳定在 60 以上的账号,发现他们的用户群体都有几个共同点,跟大家念叨念叨。
首先是用户画像的精准度。有个做职场干货的账号,粉丝只有 8 万,但 eCPM 经常破百。为啥?因为他的用户全是 30-40 岁的企业中层,这群人点击职场培训、商业课程类广告的转化特别高。广告主抢着要在他那投广告,出价自然就高。
其次是用户行为的一致性。什么意思?就是用户来你这的目的明确,行为可预测。比如一个母婴号,用户都是怀孕 6-12 个月的准妈妈,她们点开文章就是想了解育儿知识,看到母婴用品广告自然会多留意。这种账号的广告点击,质量远高于那些什么内容都发的 "杂货铺" 账号。
最后是用户生命周期的长度。有个美食号我印象很深,他从用户关注第一天就开始做分层运营。新用户推基础菜谱,老用户推进阶技巧,忠诚用户还会邀请进私域。三年下来,他的用户留存率比同行高 40%,这些老用户对厨房用品广告的消费能力,是新用户的 3 倍以上。
你看,这三个特征本质上都是用户价值的体现。精准的画像让广告匹配更高效,一致的行为提高了转化确定性,更长的生命周期则放大了用户的商业价值。
📝 内容是用户价值的放大器,不是流量的搬运工
很多人做内容就盯着阅读量,标题党、蹭热点,怎么能吸引眼球就怎么来。结果呢?阅读量上去了,eCPM 却低得可怜。这就好比你开了家店,虽然人来人往,但都是来蹭空调的,根本不消费,生意能好吗?
真正聪明的做法是,让内容成为用户价值的过滤器和放大器。怎么理解?就是通过内容筛选出高价值用户,同时强化他们的消费意愿。
我认识一个财经号主,他的文章标题从来不搞那些 "震惊体"。反而经常用 "月薪 5 万以上的人,都在用这三个理财思维" 这种带有明确筛选性的标题。这样一来,那些对理财没兴趣或者消费能力弱的人,一看标题就不会点进来。留下来的,都是广告主最喜欢的高价值用户。
内容质量也很关键,但不是说文笔有多好,而是能不能解决用户的实际问题。有个教育类账号,专门讲中小学辅导方法。他的文章里全是具体的实操技巧,比如 "三年级孩子数学开窍的 5 个家庭训练法"。这些内容吸引来的家长,看到教育类广告时,点击和转化的意愿都特别强。
还有一点很重要,内容要和你的广告类型形成协同。如果你经常接数码产品广告,就多写一些科技评测、数码技巧的内容。久而久之,用户就会形成 "看你的文章能了解数码产品" 的认知,看到相关广告时自然更愿意互动。
🎯 互动设计决定了用户价值的兑现效率
光有高价值用户还不够,你得设计合理的互动,让他们的价值能够通过广告行为体现出来。这就像你手里有一堆好牌,不会打也赢不了。
我见过最笨的做法,就是在文章末尾硬邦邦地加一句 "觉得有用就点击一下广告支持我们"。这种话术不仅效果差,还会让用户反感。聪明的做法是把广告互动融入到内容场景中。
有个家居号做得特别好,他写一篇关于 "小户型收纳技巧" 的文章,讲到衣柜收纳时,会自然地说 "说到衣柜收纳,我最近发现有款收纳盒特别好用,就是文章里这个广告,设计很合理,大家可以点进去看看"。这种自然的引导,既不突兀,又提高了广告的相关性,点击质量自然就高。
互动频率也很关键。不是每篇文章都要引导点击广告,那样会让用户疲劳。可以建立一个节奏,比如每周有 2-3 篇文章重点引导,其他文章则轻描淡写。有个情感号就做得很聪明,他在每周五的文章里会说 "本周的情感问答就到这里,大家可以点击下面的广告,看看有没有适合周末约会的地方",结合周末场景,效果特别好。
还有一点容易被忽视的是互动后的反馈。用户点击广告后,如果你能在后续内容中有所回应,比如 "上次很多朋友点击了那个旅行广告,看来大家都想出去玩,今天就给大家推荐几个小众旅行地",这样会让用户觉得自己的行为被重视,下次更愿意互动。
📈 数据复盘要盯着用户价值指标,不是 eCPM 数字
很多人复盘就看两个数据:阅读量和 eCPM。其实这两个都是结果指标,真正该关注的是那些能反映用户价值的过程指标。
第一个要盯的是用户留存率。新关注用户 7 天后还在看你文章的比例,直接反映了内容对用户的长期价值。有个职场号通过优化,把 7 天留存从 25% 提到了 45%,虽然阅读量没怎么涨,但 eCPM 却提高了 30%。因为留存高的用户,对账号的信任度更高,广告点击也更有质量。
第二个是内容完读率。完读率低,说明用户对你的内容不感兴趣,这样的用户即使点击广告,质量也不会高。有个健康号发现,他们关于 "慢性病调理" 的文章完读率是 45%,而 "养生谣言" 类文章完读率只有 20%。他们果断调整内容比例,虽然总阅读量降了一点,但 eCPM 却涨了不少。
第三个是用户分层数据。你要知道不同活跃度、不同兴趣的用户,在广告互动上有什么差异。有个美妆号通过分析发现,关注 3 个月以上的老用户,虽然阅读量只占 30%,但贡献了 60% 的广告收入。他们于是专门为老用户设计了系列内容,进一步放大了这些高价值用户的贡献。
复盘的时候,要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eCPM 降了,是因为新用户占比太高?还是内容主题和广告匹配度下降了?找到了原因,才能对症下药。
🔄 长期主义才是提升用户价值的核心逻辑
最后想跟大家说的是,提升 eCPM 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长期经营用户价值。那些 eCPM 稳定在高位的账号,都是经过一两年的积累才达到的。
有个摄影号我跟踪了三年,他从一开始就专注服务那些真正喜欢摄影的用户,拒绝了很多看似能带来流量但不精准的内容方向。前半年,他的 eCPM 一直在 20 左右徘徊,但他没有放弃。随着用户越来越精准,互动越来越深,一年后 eCPM 稳定在 50 以上,现在已经能达到 80-100 了。
过程中肯定会有诱惑,比如某个热点能带来大量流量,某个标题党能提高打开率。但你要想清楚,这些短期利益会不会伤害用户价值。就像那个摄影号,曾经有段时间 "手机摄影" 很火,很多同行都去跟风,他却坚持做专业摄影内容。虽然短期内流量增长慢了,但留住了真正有价值的用户。
长期主义还意味着要不断迭代。用户的需求在变,广告主的偏好也在变,你得跟着调整。有个科技号每年都会做一次用户调研,了解大家对哪些科技产品最感兴趣,然后调整内容方向。这种持续的优化,让他的用户价值始终保持在高位。
说到底,公众号流量主的本质是用户价值的变现。eCPM 只是一个衡量指标,不是目标。当你真正把注意力放在提升用户价值上,优化内容质量,做好用户运营,eCPM 的提升自然就是水到渠成的事。
别再天天盯着那个数字焦虑了,不如花点时间想想,你的用户到底需要什么,你能为他们创造什么价值。想明白了这些,赚钱只是早晚的事。
【该文章由diwuai.com第五 ai 创作,第五 AI - 高质量公众号、头条号等自媒体文章创作平台 | 降 AI 味 + AI 检测 + 全网热搜爆文库
🔗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
🔗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