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业公众号被恶意投诉,如何通过法律途径辅助申诉?
企业公众号运营过程中,遭遇恶意投诉的情况时有发生。这种行为不仅会影响公众号的正常运营,还可能损害企业的声誉和利益。当遇到这种情况时,除了通过平台申诉外,借助法律途径辅助申诉是非常有效的手段。
📜 明确恶意投诉的法律界定
恶意投诉通常是指投诉人出于不正当目的,故意捏造事实或歪曲真相,向平台或相关部门投诉,以达到损害被投诉方利益的行为。在法律上,恶意投诉可能涉及多种侵权行为。比如,在商标方面,如果投诉人以商标权被侵害为由进行投诉,但被投诉的公众号实际是对商标进行正当使用,如代表经营服务的自然含义,那么这种投诉可能构成恶意。像之前有大量名称带 “美妆” 二字的公众号被清除,后因欧莱雅公司申诉恢复,就是因为其属于正当使用。
另外,恶意投诉还可能涉及著作权侵权。如果公众号使用的图片、文章等内容是原创的,而投诉人无正当理由投诉,就可能侵犯了公众号的著作权。还有名誉权侵权,比如有人在网络上发布虚假信息,称公众号产品存在质量问题,引发负面评价,这也可能构成恶意投诉。
📝 收集和固定关键证据
当企业公众号被恶意投诉后,收集和固定证据是非常重要的一步。要完整保存恶意投诉的原文,包括投诉内容、投诉时间、投诉人信息等,这些可以证明投诉的不实和恶意。比如,在云本公司诉超威斯公司案中,云本公司就提供了生意参谋数据、成本数据等,用以证明被删除链接前的经营情况。
同时,要提供与投诉对应的订单信息、消费记录、服务过程记录等,证明公众号已履行了合同义务,不存在投诉所述问题。例如,餐饮商家遭遇恶意差评时,可提供订单信息、送餐骑手的核实情况等。
此外,保存与投诉人的沟通记录也很关键,如电话录音、聊天记录、邮件等,以证明公众号曾尝试解决问题,但投诉人仍给出不实投诉。如果有现场监控录像、员工证词、其他顾客的正面评价等,也可以作为佐证。
📮 利用平台申诉机制积极应对
微信公众平台有相应的申诉机制,企业公众号可以利用这一机制进行应对。登录公众号后,在首页右上角通知中心查看对应站内信,找到被投诉的处理通知,如取消原创标识通知、帐号功能屏蔽通知等,如有异议,需分别发起申诉。
申诉时要填写清晰的申诉原因,并上传全面、清晰、真实有效的申诉证明材料,如原创内容的后台登录截图、首发链接等,这样可以有效提高申诉成功率。需要注意的是,每个处理仅有一次申诉机会,所以要尽量描述完整清晰。
如果申诉通过,文章的原创标识会自动恢复,相关功能也可正常使用;如果申诉不通过,文章则维持原状,功能封禁也无法解封。所以在申诉时,一定要确保提供的证据材料真实有效。
⚖️ 通过法律诉讼维护权益
如果平台申诉无法解决争议,企业可以寻求法律途径。可以向发布恶意投诉的用户发送律师函,指出其行为的违法性,要求其立即删除投诉、公开道歉,并停止侵权行为。同时,保留发送律师函的证据。
如果对方不予理会或平台处理不满意,企业可以考虑提起民事诉讼。以侵犯名誉权、著作权等为由,要求法院判令对方删除投诉、公开道歉,并赔偿经济损失和合理维权费用。在诉讼中,要提供之前收集的全部证据。比如,胖东来以名誉权侵权为由,对 “红内裤” 事件博主段某提起诉讼,追责金额不低于 100 万元。
在一些情况下,企业还可以提起确认不侵权之诉。当公众号运营者感觉平台的态度对自己不利时,可在所在地法院或者投诉人所在地法院起诉,要求法院确认公众号不侵权。如果诉讼成功,已经被清除的公众号可以被恢复,平台没有判定结果的投诉也会被驳回。
🛡️ 加强日常运营的法律风险防范
为了避免企业公众号被恶意投诉,加强日常运营的法律风险防范是很有必要的。要确保公众号发布的内容不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如商标权、著作权等。在使用图片、文章等内容时,要注意溯源,确认是否可以使用以及如何使用。比如,作者在微博等平台发表作品并声明可使用但需署名,那么使用时就要准确署名并保存声明。
同时,要合理使用商标,避免商标侵权。了解商标的保护范围,确保公众号的使用方式不落入他人商标的保护范围。比如,商标保护范围为替他人推销、市场营销等,而公众号只是发文介绍经验,就可能不构成侵权。
另外,要建立完善的内容审核机制,对发布的内容进行严格审核,防止出现虚假信息、侵权内容等。加强与用户的沟通,及时处理用户的投诉和反馈,避免矛盾升级。
总之,当企业公众号被恶意投诉时,不要惊慌,要冷静应对。通过明确法律界定、收集固定证据、利用平台申诉、寻求法律诉讼以及加强日常防范等措施,有效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该文章由diwuai.com第五 ai 创作,第五 AI - 高质量公众号、头条号等自媒体文章创作平台 | 降 AI 味 + AI 检测 + 全网热搜爆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