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准定位:在红海市场里挖出专属 “护城河”
做公众号最怕什么?打开后台全是 “今天聊 XX”“你不知道的 XX”,连标题都长得像双胞胎。用 AI 写稿更是这样,稍微热门点的领域,随便搜搜都是大同小异的内容。想跳出这个怪圈,第一步就得把定位做细做深,深到别人想抄都抄不来。
怎么才算细?拿职场领域来说,别一上来就喊 “教你升职加薪”。你可以拆得更碎 ——“95 后职场新人避坑指南”“体制内边缘人搞副业技巧”“35 岁被裁员后的转型实录”。越具体的人群,需求越清晰,AI 写出来的内容才不会飘在天上。我见过一个号主,专写 “互联网大厂实习生的生存细节”,连怎么跟带教老师提需求、午休该不该跟同事一起吃饭这种小事都聊,反而吸引了一批精准粉丝,因为没人比他挖得更细。
还要学会逆向思考。大家都在追热点的时候,你可以看看热点背后没被关注的角落。比如 AI 绘画火的时候,多数号在教 “怎么用 Midjourney 出图”,有个号偏偏写 “AI 绘画师不会告诉你的版权坑”“用 AI 画商稿被甲方拒稿 10 次的经验”。这些角度够偏,但刚好戳中了想靠 AI 接单的人的痛点,自然就和别人拉开了差距。
定位不是一成不变的。每周花两小时翻一翻同类账号的评论区,看看用户在骂什么、问什么。有人在评论里说 “能不能讲讲 XX 情况”,这就是你的新方向。让 AI 盯着这些 “没人答” 的问题写,内容想撞车都难。
🛠️ 拆解 AI:把通用工具改造成 “独家武器”
现在的 AI 工具就像批量生产的毛坯房,直接用肯定千篇一律。想让它写出独特内容,就得自己动手 “装修”,装出别人学不会的风格。
先给 AI 喂 “私货”。别只给关键词就让它写,把你独有的东西塞进去。你是宝妈?那就告诉 AI “所有育儿建议必须结合双职工家庭的时间安排”;你懂点心理学?可以加一句 “分析问题时要带入霍曼转移理论”。我认识个做美食号的,每次让 AI 写菜谱都会加一句 “必须包含山西人爱吃的酸口调味,比如老陈醋的用量要精确到毫升”,写出来的内容带着浓浓的地域特色,别人照搬都没那味儿。
学会给 AI “加戏”。同样写一篇书评,你可以让 AI“用考研党的焦虑语气,把书中观点和备考压力结合起来”,也可以说 “模仿小区大妈聊天的口吻,吐槽书里的狗血情节”。语气、场景、甚至隐藏的情绪,这些细节设定得越具体,AI 产出的内容就越难和别人重复。试过让 AI“用脱口秀演员的节奏写职场干货,每段结尾必须抛个谐音梗”,出来的东西既实用又好笑,完全跳脱了严肃说教的套路。
AI 写完别急着发,一定要过一遍 “人工过滤”。把那些套话、空话删掉,塞进你自己的经历。比如 AI 写 “坚持运动的好处”,你可以补上 “我去年膝盖受伤后,改成每天散步 30 分钟,三个月腰围减了 5 厘米”;AI 分析 “副业赚钱渠道”,不妨加一句 “我试过摆地摊卖袜子,下雨天一天亏了 80 块,后来发现线上摆摊更靠谱”。这些带着烟火气的细节,AI 编不出来,却是区别于同类内容的关键。
🎭 人设渗透:让账号从 “工具” 变成 “活人”
用户关注一个号,不是因为它写得有多好,而是因为觉得 “这号懂我”。用 AI 写稿更要强化这种感觉,让你的账号像个真实存在的人,有脾气、有偏好、有缺点。
先给账号画张 “人设画像”。年龄、职业、说话习惯、甚至小癖好都得想清楚。比如设定成 “30 岁社恐设计师,说话爱带‘嗯……’‘其实吧’,每次结尾都要推荐一首冷门老歌”。有了这张画像,让 AI 写稿时就照着这个模子来。读者看多了,会觉得屏幕后面真的坐着这么个人,而不是冷冰冰的机器。见过一个科技号,人设是 “沉迷二次元的程序员”,每次写新品测评都会加一句 “这功能让我想起《某动漫》里的 XX 场景”,粉丝反而觉得很亲切。
固定一些 “专属符号”。开头可以加一句口头禅,比如 “今天又摸鱼看了篇干货”;结尾留个固定互动,像 “你们最近遇到啥难题?评论区告诉我,下周专门写”。甚至可以故意留些 “小缺陷”,比如排版偶尔有点乱,错别字会第二天更正并自嘲一句 “昨晚赶稿太急,被输入法坑了”。这些不完美反而让账号更真实,跟那些精致到刻板的账号形成反差。
把用户 “拉进” 你的内容里。多写 “我们” 少写 “你们”,比如 “咱们打工人都懂的”“像我们这种爱吃辣的人”。看到好的评论,直接截图放进文章里,说 “这位朋友提到的问题,我专门让 AI 查了资料”。有个情感号更绝,把粉丝的故事改写成短文,开头就说 “这是粉丝小雅的经历,我让 AI 帮忙整理成文字,看完鼻子有点酸”。这种互动感,让用户觉得自己不是在看文章,而是在跟一群同频的人聊天。
内容领域可以交叉混搭。育儿号偶尔写写自己的职场烦恼,科技号穿插点做饭翻车日常,美妆号聊聊看剧时的穿搭灵感。这种 “不务正业” 反而能打破刻板印象,让账号形象更立体。AI 写的时候,只要在指令里加一句 “这次穿插一段自己的 XX 经历,别太突兀”,就能轻松实现。读者会觉得 “原来 TA 不仅懂这个,还懂那个”,粘性自然就上来了。
做公众号的都知道,同质化是死敌。但用 AI 写稿不是同质化的原罪,反而可以成为破局的利器。关键在于你能不能把 AI 变成 “你的专属工具”,而不是跟着别人的模板走。精准的定位圈住特定人群,独特的 AI 用法产出差异化内容,鲜明的人设留住用户的心。这三步走下来,就算大家都用 AI,你的号也能活出自己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