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美食公众号,第一步就得想清楚方向。探店和菜谱,看似都是美食领域,实际操作起来天差地别。不少新手一开始想两头抓,结果精力分散啥也做不好。今天就掰开揉碎了聊聊,这两个方向到底适合什么样的人,各自的坑和机会又在哪里。
🍜 探店号:流量来得快,但活下去不容易
探店号的核心是 “发现” 和 “推荐”,带着粉丝逛遍城市角落的美食。这种内容天然带点 “种草” 属性,读者刷到了容易产生 “明天就去吃” 的冲动。
最大的优势是启动初期涨粉快。尤其是在二三线城市,本地美食号的竞争没那么激烈,只要选对几家有特色的小店,拍点诱人的视频或图片,配上 “人均 30 吃到撑”“老板开了 20 年不涨价” 这类钩子,很容易在本地社群里传开。我见过一个三线城市的号,就靠拍学校周边的小吃摊,3 个月涨了 5 万粉,全是精准的学生和上班族。
但成本问题是绕不过去的坎。刚开始没粉丝的时候,商家不可能给免费试吃,只能自己掏钱探店。一线城市随便一顿像样的馆子就得几百块,一个月探 20 家,就是小几千的开销。有人说可以找老板要折扣,但你一个新号,人家凭什么给你面子?等有了一定粉丝量,能接到商家合作了,又会陷入 “恰饭” 困境 —— 推荐的店如果不好吃,粉丝会骂;总推贵的店,粉丝觉得你不接地气;推便宜的,商家给的费用又低。
而且内容同质化太严重。打开十个探店号,八个都在说 “外皮酥脆内里多汁”“老板超实在”,连拍摄角度都差不多:门头特写、食物拉丝、老板炒菜的大火。想做出差异化,要么有极强的个人风格(比如毒舌点评,敢说真话),要么能挖到别人找不到的冷门好店,但这对新手的资源和执行力要求都很高。
适合做探店号的,要么是本身就在餐饮行业混,比如服务员、厨师转行,知道哪些店真的好;要么是特别能跑能聊,一天能探 3 家店,跟老板能聊出独家故事。要是性格内向,又没车没预算,慎选。
🥘 菜谱号:前期慢热,做好了能躺赚
菜谱号的核心是 “教学” 和 “实用”,读者关注你,是想学会怎么做菜。这种内容的好处是生命周期长,一篇 2023 年的鱼香肉丝教程,2025 年照样有人搜来看,不像探店文,过了半年就没人关心那家店还在不在。
成本低到感人。设备?手机支架加个补光灯就够了,几百块搞定。食材?自己买菜自己做,一顿饭的成本顶多半天伙食费,做完还能全家吃掉不浪费。我认识个宝妈,就靠拍家常菜菜谱,厨房就是她的工作室,一年下来没花过额外的内容成本。
但涨粉速度是真的慢。菜谱属于 “需求驱动” 内容,读者只有想做饭的时候才会搜,平时很少主动刷。想靠自然流量起号,至少得积累 50 篇以上的优质内容,才能看到明显的粉丝增长。而且用户粘性两极分化,要么就是 “跟着做成功了,谢谢你” 的忠实粉,要么就是 “步骤看不懂”“做出来不一样” 的质疑声,需要花大量时间回复评论,解答问题。
内容生产也有门道。不是把步骤拍下来就行,得懂 “用户视角”。比如新手不知道 “少许盐” 是多少,你就得说 “大概 5 克,就是小勺子半勺”;担心油温太高,就得提醒 “筷子放进去冒小泡就行”。这些细节没做好,读者跟着做失败了,就再也不会来了。
适合做菜谱号的,一定是真的会做饭,而且有耐心的人。宝妈、家庭主妇、厨师这些群体天然有优势。如果自己都分不清生抽老抽,做个番茄炒蛋都能糊锅,劝你别碰 —— 硬撑着做出来的内容,读者一眼就能看出不专业。
📊 启动门槛对比:0 基础选菜谱,有资源选探店
从纯新手的角度看,菜谱号的启动难度低太多。
场地方面,探店号得跑遍城市各个角落,遇到下雨天、高温天,出门就是折磨。菜谱号在家就能搞定,厨房、餐桌甚至阳台,找个光线好的地方就行。
技能要求上,探店要会找店、会跟老板聊天、会拍环境拍食物,还得会写吸引人的文案,本质是 “社交 + 内容” 的复合能力。菜谱则更专注于 “烹饪 + 教学”,只要菜做得好,步骤讲得清,哪怕镜头差点意思,也能慢慢改进。
时间成本也不一样。探一家店,从出门到写完稿,半天时间算快的。做一道菜谱,从备菜到拍摄到剪辑,2-3 小时足够。对于兼职做号的人来说,菜谱更适合利用碎片时间。
当然,如果你手里有现成的资源 —— 比如认识一堆餐馆老板,或者在本地生活圈有一定人脉,那探店号能少走很多弯路。但这种情况对纯新手来说太少见了。
📈 变现路径:短期看探店,长期看菜谱
做公众号最终还是要考虑赚钱,这两个方向的变现逻辑差别很大。
探店号的变现来得直接:粉丝到了一定量(通常本地号 5000 粉以上),就能接商家的推广,一条推文几百到几千块不等。做得好的还能搞团购,从成交额里抽成。但问题是天花板明显,一个城市的餐饮商家就那么多,推来推去都是那些店,粉丝容易审美疲劳。而且一旦离开所在城市,账号价值就暴跌。
菜谱号的变现起步慢,但路子更广。可以带货厨房用品、食材调料,粉丝信任你的厨艺,自然会买你推荐的东西。还能做付费课程,把系列菜谱整理成系统教程,99 块钱一套,卖 1000 份就是 10 万。我见过一个做烘焙教程的号,靠卖课程一年赚了几十万,这是探店号很难做到的。
更重要的是,菜谱号能积累 “个人 IP”。提到 “王刚” 就想到家常菜,提到 “Amanda” 就想到烘焙,这种认知一旦建立,后续无论是做电商还是开课,都顺理成章。探店号则很难做到,读者记住的是你推荐的店,不是你这个人。
💡 给新手的 3 条实在建议
别想着 “我全都要”。见过太多号,今天发探店,明天发菜谱,粉丝画像乱成一锅粥,系统都不知道该推给谁。刚开始必须聚焦,哪怕后期想拓展,也得先把一个方向做透。
如果实在纠结,可以从 “轻量级” 开始试错。做探店,先从家附近的 10 家店拍起,看看能不能坚持,会不会被商家拒绝;做菜谱,先拍 5 道自己最拿手的菜,看看剪辑和写步骤是不是真的喜欢。试错成本不高,但能帮你快速找到感觉。
不管选哪个方向,“真实性” 比什么都重要。探店别为了钱乱吹,不好吃就是不好吃;菜谱别搞 “照骗”,图片拍得再好看,读者做不出来也没用。美食领域的信任一旦崩塌,就很难重建了。
其实没有绝对正确的选择,只有适合自己的选择。能每天扛着相机跑遍大街小巷,就去做探店;能安安静静在厨房研究半天菜谱,就去做教程。关键是选一个自己能坚持半年以上的方向 —— 做公众号,熬不过前期的冷清,什么方向都白搭。
【该文章由diwuai.com
第五 ai 创作,第五 AI - 高质量公众号、头条号等自媒体文章创作平台 | 降 AI 味 + AI 检测 + 全网热搜爆文库🔗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