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搞懂市场:冷启动前必须做的 3 项调研工作
新品牌冷启动最怕的就是闭着眼狂奔。我见过太多团队上来就拍脑袋做内容、砸渠道,最后钱花了不少,连目标用户是谁都没搞清楚。所以第一步必须扎进市场,把这三件事摸透。
先扒竞品的底裤。打开他们的所有社交账号,从抖音到小红书,从公众号到 B 站,连续翻 3 个月的内容。看什么?看他们高频发什么主题,评论区用户最关心什么问题,哪些内容点赞转发特别高。比如做美妆新品牌,发现竞品的 “成分科普” 视频总爆,但 “开箱试色” 数据一般,这就是你的机会 —— 要么把成分科普做得更深入浅出,要么换个角度做试色,比如 “黄黑皮无滤镜实测”。同时注意他们的价格带、促销策略,甚至客服回复话术,这些细节里藏着用户的真实偏好。
再给目标用户画个像。别用 “18 - 35 岁女性” 这种模糊的描述,太扯了。要具体到 “25 岁,一线城市白领,月入 8000 - 15000,下班喜欢刷小红书,买护肤品最在意成分安全,平时会看李佳琦直播但很少冲动消费”。怎么画?找 10 - 20 个可能的潜在用户聊,线上线下都行,聊的时候少问 “你喜欢什么”,多问 “你上次买这类产品是因为什么”“如果这个产品有 XX 问题,你能接受吗”。这些具体的回答才能帮你找到用户的真实痛点。
还要算清楚市场空隙。用 Excel 列一张表,左边是竞品的核心卖点,右边是用户评论里反复提到的 “要是有 XX 就好了”。比如竞品都在强调 “补水快”,但用户总说 “补完水很快就干”,这就是你的切入点 —— 主打 “长效锁水”。别想着满足所有人,冷启动阶段能抓住一个细分需求就够了,比如专门做 “敏感肌可用的平价防晒”,比做 “所有人都能用的防晒” 更容易出圈。
🎯 给品牌找个 “记忆点”:定位与差异化怎么落地?
很多人觉得定位就是喊个口号,其实不是。定位是让用户在想到某个需求时,第一时间想起你。比如说到 “怕上火” 就想到王老吉,这才是成功的定位。新品牌冷启动,定位一定要窄而深。
先确定核心价值。问自己三个问题:这个品牌解决什么具体问题?和竞品比,最大的不同是啥?用户为什么要相信你?比如一个新的代餐品牌,核心价值不能只是 “好吃”,而可以是 “3 分钟冲泡,热量低于 100 大卡,还添加了膳食纤维”。这些具体的点比空泛的 “健康” 更有说服力。
然后设计差异化表达。别用行业黑话,用用户能听懂的语言。比如卖孕妇装,不说 “采用亲肤面料”,说 “怀孕到生都能穿,洗 100 次不变形,弯腰捡东西也不勒肚子”。再配合一个简单好记的 slogan,比如 “孕期舒服穿,就选 XX 装”。还可以在视觉上做差异化,比如竞品都用暖色调,你就用高饱和的撞色,让用户刷到的时候一眼就能记住。
最后绑定应用场景。用户不会平白无故记住一个品牌,只有在特定场景下才会想起你。比如一个新的便携榨汁机,场景可以是 “早上赶地铁时榨个橙汁”“健身后在更衣室打杯蛋白粉”。把这些场景拍出来,用户看到就会想 “哎,我也有这时候,这个东西好像有用”。
📝 内容冷启动:先做 100 条 “种子内容”,再谈爆款
冷启动阶段,内容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越精准越好。别想着一上来就做爆款,先做能打动 100 个核心用户的内容,再让他们帮你扩散。
先做 “信任型内容” 打底。新品牌没人知道,用户凭什么信你?可以拍创始人的故事,比如 “为什么辞职做这个品牌?因为自己踩过 XX 坑”;可以拍产品研发过程,“为了找这个原料,我们跑了 5 个省”;还可以拍用户见证,哪怕是身边朋友的真实反馈,“用了两周,这个变化我自己都惊了”。这些内容不用追求花哨,真实最重要,目的是让用户觉得 “这个品牌靠谱”。
再做 “价值型内容” 引流。用户刷手机是为了获取价值的,要么有用,要么有趣。有用的内容比如 “新手妈妈必看:给宝宝选奶瓶的 3 个误区”(如果是母婴品牌);有趣的内容可以是 “当老板突然让我给新品牌写文案,我崩溃了...”(用幽默的方式植入品牌)。价值型内容要高频更新,比如每天 1 - 2 条,保持账号的活跃度,让算法知道你是认真在做的。
还要准备 “互动型内容” 激活用户。冷启动阶段,评论区比点赞量更重要。可以发 “你们觉得这个包装哪个颜色好看?投票送样品”“你平时最讨厌 XX 产品的什么问题?评论区抽 3 个人送解决方案”。用户只要评论了,就和品牌产生了连接,后续可以定向私信,邀请他们进粉丝群。
📣 渠道冷启动:别贪多,先吃透 1 - 2 个精准渠道
很多人冷启动时喜欢把所有平台都铺一遍,结果精力分散,哪个都做不好。其实找对 1 - 2 个核心渠道,集中发力,效果反而更好。
先测试渠道匹配度。每个渠道的用户属性不一样,比如小红书用户喜欢看 “干货测评”,抖音用户喜欢 “短平快的剧情”,B 站用户更吃 “深度解析”。可以先在 3 - 4 个渠道各发 5 条内容,看哪个渠道的完播率、互动率高。比如你的品牌是做宠物智能用品的,可能小红书和抖音的数据更好,那就重点做这两个。
然后用 “小号矩阵” 撬动流量。一个新账号没粉丝,内容很难被看到。可以注册 3 - 5 个小号,模拟真实用户的行为,在大号发布内容后,用小号去评论、转发、提问。比如大号发了一条产品视频,小号可以评论 “这个功能我家狗正好需要,多少钱呀?”“在哪里能买到?”,这样能带动其他真实用户互动,也能让算法觉得这条内容有热度,给更多流量。
还可以找 “腰部 KOC” 合作。头部 KOL 太贵,冷启动阶段不划算。腰部 KOC 粉丝不多,但粉丝粘性高,报价也低。比如找 10 个粉丝 1 - 5 万的博主,让他们用自己的风格推荐产品,比如 “我最近发现一个新牌子,用了一周,真心觉得不错...”。记得要让 KOC 引导粉丝去品牌账号互动,比如 “想了解更多的可以去关注他们的小红书”。
👥 用户冷启动:从 0 到 1000 个核心用户的实操技巧
冷启动的关键不是获取多少用户,而是获取多少 “愿意帮你传播” 的用户。这 1000 个核心用户,能抵得上 10 万个普通粉丝。
先从身边人下手。同事、朋友、亲戚,甚至是合作方,都是第一批种子用户。别直接发广告,而是真诚地请他们帮忙。比如 “我们做了个新品牌,你平时正好用这类产品,能不能帮我们试试,提提意见?好用的话,要是你愿意,可以跟身边的人说说”。给他们寄样品,让他们真实体验,再鼓励他们在自己的社交圈分享。这些真实的分享,比硬广有效 10 倍。
然后建一个 “种子用户群”。把那些愿意反馈、愿意分享的用户拉进群里,定期发福利。比如每周抽一个人送新品,收集他们对产品和内容的意见,甚至可以让他们参与产品改进,比如 “下次包装想加个挂钩,你们觉得有用吗?”。让用户觉得自己不是消费者,而是品牌的 “共创者”,他们就会更主动地帮你传播。
还要设计 “低门槛传播” 机制。用户不会平白无故帮你转发,得给他们一个简单的理由。比如 “转发这条朋友圈,集 10 个赞就能领 5 元优惠券”;“把我们的产品视频发给 3 个朋友,截图能换一份小样”。机制一定要简单,别让用户觉得麻烦。等用户帮你传播后,及时给他们反馈,比如 “已经收到你的截图,优惠券已经发了哦”,让他们有成就感。
📊 数据监测与优化:冷启动不是一次性动作,是不断调整的过程
冷启动不是做完一套方案就完事了,得根据数据不断优化。不然可能方向错了还在猛发力,最后白忙活。
每天看这三个核心数据:内容层面,看哪些内容的完播率、评论率高,总结共同点,比如 “带教程的视频比纯介绍的好”;渠道层面,看哪个渠道的引流成本低,比如 “小红书来的用户转化率比抖音高”;用户层面,看用户的留存率,比如 “加了粉丝群的用户比没加的复购意愿强”。
每周做一次小调整。如果发现某个类型的内容数据好,就多生产这类内容;某个渠道效果差,就减少投入,把精力转到效果好的渠道;用户反馈某个功能不好用,就赶紧优化,甚至可以在内容里说 “根据大家的建议,我们把这个地方改了”,让用户觉得被重视。
每月做一次大复盘。看看冷启动的目标完成了多少,比如 “原本想 1 个月涨 1000 粉,现在涨了 800,差在哪里?”“用户对品牌的认知和我们的定位一致吗?”。根据复盘结果,调整下一个阶段的策略,比如 “下个月重点做用户留存,多搞点群内活动”。
冷启动难的不是做方案,而是执行力和灵活性。记住,别追求完美,先跑起来,在过程中不断修正。哪怕一开始做得不怎么样,只要能根据用户反馈调整,就比原地不动强。新品牌就像个刚出生的宝宝,得一点点摸索着长大,急不来的。
【该文章由diwuai.com
第五 ai 创作,第五 AI - 高质量公众号、头条号等自媒体文章创作平台 | 降 AI 味 + AI 检测 + 全网热搜爆文库🔗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