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选题:普通人追热点,爆文作者造议题
普通人刷到热搜就兴奋,觉得这是现成的选题库。看到 #某明星离婚 #,马上跟风写一篇 “我对这场离婚的 3 点看法”。结果呢?发出去连朋友圈都刷不出去 —— 因为同类型内容已经有 10 万 + 篇在竞争流量。
爆文作者看到热搜会先停三秒。他们会想:这个热点背后,读者真正关心的是什么?是明星八卦本身,还是 “婚姻中的安全感” 这个底层需求?去年 “35 岁职场危机” 的热搜爆了,普通作者都在写 “35 岁被裁员怎么办”,但有篇 100 万 + 阅读的爆文却从 “为什么 35 岁成了坎?企业到底在怕什么?” 切入,把个人困境上升到职场生态讨论,一下子跳出了同质化竞争。
更关键的是,爆文作者擅长在冷领域里挖热话题。普通人觉得 “保险”“理财” 这些话题太枯燥,写了也没人看。但有位作者发现,年轻人反感的不是保险本身,而是被推销的厌恶感。于是她写了篇《我拉黑了卖保险的亲戚,但偷偷买了这 3 款》,用吐槽亲戚的故事带出实用攻略,把冷话题写成了爆款。这就是差异:普通人看表面热度,爆文作者挖需求本质。
🔥 标题:普通人玩文字,爆文作者算数据
普通人起标题,总想着 “这句话够不够文艺”“有没有哲理”。比如写亲子话题,会起《陪伴是最好的礼物》这种四平八稳的标题,结果打开率不到 1%。
爆文作者的电脑里,可能存着一份 “标题公式表”。他们知道 “数字 + 痛点” 的组合打开率比普通标题高 3 倍,比如《3 年陪读妈妈:毁掉孩子专注力的不是手机,是这 5 个习惯》;明白 “否定常识” 的标题更容易引发好奇,像《我劝你别再攒钱了:月薪 5 千也能买的 3 个抗通胀神器》;甚至会测试不同标题的点击率 —— 同篇文章,“职场人必看的效率手册” 和 “每天多赚 2 小时的笨办法”,后者打开率能高出 57%。
还有个细节:普通人标题里爱用 “建议”“应该” 这类词,爆文作者更喜欢 “实测”“亲测”“我试过”。因为数据显示,带有个人体验的标题,读者信任感会提升 40%。就像写减肥攻略,“减肥应该这样吃” 远不如 “我用这个吃法 3 个月瘦了 20 斤,没反弹” 来得实在。
📝 内容架构:普通人堆观点,爆文作者设钩子
普通人写文章,常常是想到哪写到哪。开头说 “今天聊聊读书”,中间突然跳到 “我最近看了部电影”,最后总结 “大家要多读书”。读者看到一半就想关掉 —— 不知道你到底想讲什么。
爆文作者会在动笔前画一张 “钩子地图”。开头 3 秒必须抓住人,要么抛出一个反常识观点(“我从来不逼孩子读书,他却成了年级第一”),要么讲个有冲突的小故事(“凌晨 3 点,我删掉了孩子报的 5 个兴趣班”)。中间每 200 字左右就埋一个钩子:在讲完 “怎么选书” 后,突然插入 “但有 3 类书,我劝你千万别碰”;在分享 “读书方法” 时,冷不丁说 “这个习惯,让我一年多赚了 5 万块”。
他们还懂 “金字塔原理” 的反向运用。普通人习惯 “总 - 分 - 总”,爆文作者却喜欢 “分 - 总 - 分”。先抛出几个让读者有共鸣的现象,比如 “明明读了很多书,却什么都记不住”“买了一堆书,结果全堆在角落”,勾起焦虑后再给解决方案,最后再加个 “进阶技巧”,让读者觉得 “这篇文章值了”。
👀 用户视角:普通人自说自话,爆文作者换位思考
普通人写文章,总在说 “我觉得”“我认为”。写旅行攻略,会详细描述 “我在大理住的客栈有多美”“我吃的那碗米线有多香”,却没发现读者真正想知道的是 “300 块在大理能住得舒服吗”“避开旅游陷阱的 5 个技巧”。
爆文作者手机里,通常存着 500 + 条读者留言截图。他们会反复琢磨:读者说 “我也遇到过” 的时候,到底在指什么?读者问 “怎么办” 之前,经历过哪些失败?有位写育儿的作者,每次写文章前都会翻一遍后台留言,把高频问题列出来:“孩子挑食怎么办”“写作业拖拉怎么治”“如何跟青春期孩子沟通”,然后从这些问题出发,倒推自己要写什么。
更厉害的是,他们能把 “专业知识” 翻译成 “用户语言”。普通人讲 “时间管理”,会说 “要做好四象限规划”,爆文作者却会说 “把事情分成‘必须今天做’和‘拖到明天也没事’,你会轻松很多”。前者是知识输出,后者是解决方案 —— 读者要的从来不是知识,而是能直接用的方法。
💥 传播思维:普通人等自然流量,爆文作者主动设计传播点
普通人写完文章,点个 “发布” 就完事了。最多转发到朋友圈,配文 “求点赞”。结果就是,好内容也可能沉底。
爆文作者在写的时候,就已经在想 “哪句话适合做朋友圈文案”“哪个观点能引发争论”。他们会故意留一些 “有争议的话”,比如写职场文章时说 “跟领导搞好关系,比努力工作更重要”,明明知道会有人反驳,却故意这么写 —— 因为争论能带来更多评论和转发。
他们还懂 “社交货币” 的玩法。在文章里埋一些 “能让读者拿去炫耀” 的内容:比如 “知道这 3 个网站,你会比同事高效 10 倍”“这 5 个冷知识,90% 的人都不知道”。读者觉得有用,自然会转发给朋友。有篇讲 “Excel 技巧” 的爆文,专门加了一段 “用这个函数,老板夸我是办公高手”,结果很多人转发到工作群,帮文章带来了 10 万 + 的额外流量。
其实说到底,普通人和爆文作者的差距,不在于文笔,而在于思维方式。前者是 “我想写什么”,后者是 “读者想看什么”;前者追求 “我写得爽”,后者追求 “读者觉得值”。想写出爆文,先从改变思维开始 —— 下次提笔前,不妨多问自己一句:如果我是读者,这篇文章能让我愿意点开、看完、转发吗?
【该文章由diwuai.com
第五 ai 创作,第五 AI - 高质量公众号、头条号等自媒体文章创作平台 | 降 AI 味 + AI 检测 + 全网热搜爆文库🔗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