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么是 “去除本人已发表文献”?
“去除本人已发表文献” 是论文查重系统里一个挺实用的功能。简单说,就是系统在检测论文重复率时,会自动排除掉你自己之前已经公开发表过的文献内容,只计算和其他人文献的重复情况。
打个比方,如果你之前在期刊上发过一篇相关的论文,现在写新论文时引用了那篇里的内容。要是不开这个功能,查重报告会把这部分也算成重复;开了的话,这部分就会被剔除,重复率自然会低一些。
这个功能的核心目的是让查重结果更合理。毕竟自己引用自己的研究成果很正常,总不能算抄袭吧?所以很多正规的查重系统,比如知网、万方这些,都有这个选项。
不过要注意,不同系统对 “本人已发表文献” 的识别方式不一样。有的需要你填写准确的作者信息,系统才能精准匹配到你的过往成果;有的可能得手动上传自己之前的论文作为比对库。
🔍 为什么需要这个功能?
学术研究往往是循序渐进的,很多人写新论文时难免会用到自己之前的研究成果。比如研究生写毕业论文,可能会用到自己发表过的小论文内容;老师搞研究,新课题也可能和之前的项目有关联。
要是没有 “去除本人已发表文献” 这个功能,这些合理引用就会被当成重复内容,导致查重率虚高。这显然不公平,也会影响对论文原创性的判断。
举个真实的例子,有个博士在写毕业论文时,把自己博士期间发表的 3 篇 SCI 论文里的部分内容整合了进去。没开这个功能时,查重率高达 30%;开了之后,重复率直接降到 8%。这才是这篇论文真实的原创水平。
另外,这个功能也能避免学术不端的误判。现在学术界对抄袭管得很严,要是因为引用自己的文章被标红,很可能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有了这个功能,就能减少这种误会。
📊 该功能在查重报告里怎么体现?
在查重报告里,“去除本人已发表文献” 通常会作为一个单独的指标列出来。和 “总文字复制比”“去除引用文献复制比” 等指标并列,方便用户对比查看。
比如知网的查重报告,会明确显示 “去除本人已发表文献复制比” 这一项。你可以直接看到排除自己已发表内容后的重复率是多少,这个数值往往比总复制比更有参考价值。
有的系统还会在报告里用不同颜色标注。比如把和本人已发表文献重复的部分标成浅蓝色,和他人文献重复的标成红色,这样一眼就能看出哪些是自己的内容,哪些是抄别人的。
需要留意的是,不是所有查重报告都会默认显示这个结果。有些系统得你手动勾选 “去除本人已发表文献” 选项,才会生成对应的指标。所以提交查重前,最好确认一下有没有选对这个功能。
💡 哪些情况需要用这个功能?
研究生写毕业论文时 这是最常见的场景。很多学校要求毕业论文查重时必须开启这个功能,因为研究生期间发表的小论文经常会成为毕业论文的一部分。要是不排除,很可能因为自己引用自己而导致查重不过关。
学者发表系列研究成果时 比如有人研究一个课题,分阶段发表了几篇论文。写最后一篇总结性论文时,肯定会用到前面的内容。这时候开这个功能,能避免重复率过高影响发表。
职称评审论文查重 老师评职称时提交的论文,可能会引用自己之前发表的成果。评审机构通常也会认可 “去除本人已发表文献” 后的重复率,毕竟总不能因为引用自己的研究而影响职称评定吧?
但有个情况要注意,如果你是第一次发表论文,之前没任何公开成果,那这个功能对你来说没用,开不开结果都一样。
⚠️ 使用时要注意什么?
确保个人信息准确 系统识别 “本人已发表文献” 主要靠作者姓名、单位等信息。要是你填的名字和发表时用的不一样,比如发表时用了笔名,查重时写了真名,系统可能就匹配不上,导致该排除的没排除。
不是所有系统都支持 一些小众的查重软件可能没有这个功能。所以投稿或者提交学校前,最好先确认一下所用的系统有没有这个选项,免得影响结果。
别滥用这个功能 有的人为了降低重复率,故意把别人的文献当成自己的来排除,这是行不通的。系统只会排除确实是你发表的文献,乱填信息没用,反而可能被判定为学术不端。
还有,不同学校或期刊对这个功能的要求可能不一样。有的明确要求必须用,有的则不强制。提交前最好仔细看一下要求,按规定来操作。
🧐 和 “去除引用文献” 有啥区别?
很多人会把 “去除本人已发表文献” 和 “去除引用文献” 搞混,其实两者差别挺大的。
“去除引用文献” 是排除掉所有规范引用的内容,不管是引用自己的还是别人的。而 “去除本人已发表文献” 只排除自己发表过的,引用别人的还是会算进去。
比如你引用了别人的文献,并且标注了出处,“去除引用文献” 会排除这部分;但 “去除本人已发表文献” 不会管这部分,该算重复还是会算。
再举个例子,你的论文里有两段重复内容:一段是引用自己之前的论文,一段是引用别人的论文。开 “去除本人已发表文献” 后,第一段不算重复,第二段还算;开 “去除引用文献” 后,两段都不算,但前提是引用格式要规范。
所以这两个功能适用场景不同。如果想知道自己的论文和他人研究的重复情况,用 “去除本人已发表文献”;如果想知道去除所有引用后的原创率,就用 “去除引用文献”。
📝 实际操作中常见的问题
结果不一致 有时候同一篇论文,开不开这个功能,重复率差别很大。这很正常,主要是看你论文里引用自己文献的多少。引用得多,差别就大;引用得少,差别可能不明显。
系统匹配错误 偶尔会出现系统把不是你发表的文献当成你的来排除,或者漏了本该排除的内容。这时候可以联系系统客服,提供自己的发表记录,让他们帮忙修正。
学校不认可该结果 虽然这个功能很合理,但有些学校可能只看总文字复制比,不看去除本人已发表文献后的结果。这种情况下,就算开了这个功能,也得想办法把总重复率降到学校要求的范围内。
遇到这些问题时,最好的办法是提前和学校或期刊编辑部沟通,明确他们的要求,再决定怎么使用这个功能。
【该文章由diwuai.com第五 ai 创作,第五 AI - 高质量公众号、头条号等自媒体文章创作平台 | 降 AI 味 + AI 检测 + 全网热搜爆文库
🔗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
🔗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