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是大学生几年学习生涯的重要成果,凝聚了无数的心血和研究结晶。而在如今,AI 查重成为检测论文重复率的常用方式,但这一过程中,数据安全问题可不能掉以轻心。要是论文数据在查重时泄露,轻则可能导致研究成果被剽窃,重则影响毕业甚至未来的学术发展。所以,掌握确保 AI 查重过程中数据安全的方法,保护好自己的毕业论文至关重要。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三步具体做法。
🔍 第一步:挑选安全可靠的 AI 查重工具
选择安全可靠的 AI 查重工具是保障数据安全的基础。这一步要是没做好,后面的保护措施再完善也可能白费功夫。
那怎么判断一个 AI 查重工具是否安全可靠呢?首先要看工具的官方资质和背景。正规的查重工具通常会有明确的运营主体,在其官方网站上能查到相关的资质证明,比如营业执照、相关部门的备案信息等。那些连运营主体都模糊不清的工具,风险系数往往很高,坚决不能用。
其次,看看用户的评价和口碑。可以在一些高校论坛、学生社群里问问其他同学的使用体验,了解他们是否在使用某款工具后出现过数据泄露的情况。如果一款工具口碑很差,经常被吐槽数据安全问题,那肯定要避开。另外,也可以在搜索引擎上搜索该工具的相关信息,看看有没有媒体报道过其数据安全事故。
还有,注意工具的隐私政策。仔细阅读工具的隐私政策条款,看它是否明确承诺会保护用户上传的论文数据,是否会将数据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果隐私政策含糊其辞,或者有条款表明可能会共享用户数据给第三方,那就要谨慎选择了。像一些知名的、经过市场长期检验的查重工具,比如知网、万方等,它们在数据安全保护方面通常更有保障,虽然可能费用高一些,但能最大程度降低数据泄露的风险。
🔒 第二步:上传论文时做好防护设置
选好了安全的查重工具,在上传论文的过程中,也需要做好防护设置,进一步保障数据安全。
可以对论文进行适当的脱敏处理。在不影响查重结果的前提下,把论文中一些过于敏感的信息,比如自己的姓名、学号、导师信息等暂时删除或替换。等查重结束后,再把这些信息补充回去。这样即使数据不小心泄露,也能减少个人信息被滥用的可能。
上传论文时,要注意网络环境的安全性。尽量在自己的私人网络,比如家里的 WiFi 或者学校的安全网络环境下进行上传,避免在公共 WiFi 环境中操作。公共 WiFi 的安全性难以保证,很容易被黑客窃取传输中的数据。如果只能在公共网络上传,最好使用 VPN 来加密网络连接,增加数据传输的安全性。
另外,要设置好论文的访问权限。有些查重工具会允许用户设置上传论文的访问权限,比如仅自己可见、仅查重系统可见等。在上传时,要将权限设置到最严格的程度,禁止任何无关人员查看和下载自己的论文。同时,上传完成后,要及时退出登录,避免在公共电脑上留下登录信息。
还有一点,不要一次性上传完整的论文。可以将论文分成几个部分,分多次上传进行查重。这样即使某一部分数据出现问题,也不会导致整篇论文泄露。不过这种方法可能会影响查重的准确性,因为论文的上下文联系被切断了,所以在使用这种方法时,要权衡好数据安全和查重准确性之间的关系。
🗑️ 第三步:查重结束后妥善处理数据
查重结束并不意味着数据安全工作的结束,查重后的处理同样重要,能避免数据残留带来的安全隐患。
查重完成后,要及时删除上传到查重工具中的论文数据。大多数正规的查重工具都会提供删除上传文件的功能,在确认查重结果无误后,立即找到相关功能将论文删除。不要抱有侥幸心理,觉得留在工具里没关系,长时间的留存只会增加数据泄露的风险。
同时,清理查重过程中产生的缓存和浏览记录。浏览器会缓存一些上传和查看的文件信息,这些信息如果被别人获取,也可能导致论文数据泄露。可以在查重结束后,手动清理浏览器的缓存数据和历史浏览记录,确保不会留下任何痕迹。
另外,保存好查重报告时要注意安全。查重报告是证明论文重复率的重要依据,需要妥善保存。但在保存时,不要将报告上传到公共云盘或者分享给无关人员。最好保存在自己的私人电脑或移动硬盘中,并且设置好密码保护。如果需要将报告发给导师查看,尽量使用加密的邮件或者安全的文件传输方式。
最后,要对查重工具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查。看看是否有自动备份论文数据的功能,如果有,要关闭该功能,或者手动删除备份的数据。确保在查重工具中没有任何关于自己论文的残留信息。
做好以上三步,能在很大程度上保障 AI 查重过程中的数据安全,让自己的毕业论文得到有效的保护。当然,除了这三步,在平时使用电脑和网络时,也要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比如定期更新系统和杀毒软件,不随意点击不明链接和下载不明文件等,从多方面筑牢数据安全的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