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质上的天差地别

p9-flow-imagex-sign.byteimg.com
洗稿和合理借鉴,看着都像是从别人作品里拿东西,内核却完全不是一回事。洗稿说白了就是 “换皮不换骨”,把原创内容的骨架偷偷留下来,只把外面的肉换层颜色。比如人家写了篇关于职场沟通的文章,分了 “倾听技巧”“表达逻辑”“情绪管理” 三个部分,洗稿的人就可能改成 “如何听进话”“怎么说清楚”“别让情绪坏事”,案例换几个,句子换种说法,可整体框架和核心观点跟原创没差。
合理借鉴是带着自己的脑子去看别人的东西。就像你读了一本关于家庭教育的书,觉得里面 “父亲参与度对孩子性格影响” 这个观点很有意思,于是你结合身边几个家庭的实际情况,分析不同参与度下孩子的表现,再加入自己对当下教育环境的观察,写成一篇新文章。这里面有原创的思考和延伸,不是单纯把别人的东西改头换面。
公众号读者其实很敏感,洗过的稿子读起来总有点别扭,逻辑不顺或者观点漂浮。合理借鉴的内容却能让人感觉到作者的用心,哪怕提到了别人的观点,也能看出作者自己的理解和判断。这就是为什么有的号越做越有黏性,有的号发着发着就没人看了,本质上还是内容有没有真东西。
🔍 对原创核心的处理方式
原创内容的核心是什么?可能是一个独特的观点,一套创新的方法论,或者一个独家的故事。洗稿的人盯着的就是这些核心,他们不会去碰那些次要的东西。比如一篇分析 “00 后职场价值观” 的原创文,核心是 “00 后更看重自我价值实现而非薪资”,洗稿时就会把这个核心观点保留,只是把支撑观点的案例从 “互联网行业” 换成 “教育行业”,把 “95 后对比数据” 换成 “80 后对比数据”。
合理借鉴会尊重原创的核心,但不会照搬。还是拿 “00 后职场价值观” 来说,合理借鉴可能会认可 “自我价值实现很重要” 这个点,但会进一步探讨 “这种价值观对企业管理模式的影响”,或者分析 “不同城市的 00 后在这方面的差异”。相当于把原创的核心当成一个起点,往新的方向延伸。
还有一种情况,原创里有个很巧妙的比喻,比如把 “用户留存” 比作 “栽树”,洗稿就会改成 “用户留存就像养宠物”,换个比喻但功能和位置完全一样。合理借鉴则可能用这个比喻来引出自己的观点,比如 “刚才那个‘栽树’的比喻很形象,其实用户留存不仅要‘栽’,更要‘修枝剪叶’,也就是……”,把别人的亮点变成自己内容的引子。
🤔 创作态度的根本不同
洗稿的态度是 “走捷径”,心里想的是 “反正没人能看出来”。这种创作完全没有敬畏心,不觉得原创者的劳动有价值。他们会专门找那些阅读量高、传播广的文章,拆解成段落,再用同义词替换、句式颠倒的方式重组。比如原创写 “每天坚持阅读 30 分钟,一年后你会发现认知水平明显提升”,洗稿就改成 “若能每日保持半小时的阅读习惯,365 天之后,你的认知能力定然会有显著提高”,连逻辑节奏都刻意模仿。
合理借鉴的态度是 “学东西”,目的是 “站在别人的肩膀上看得更远”。创作者会认真研究原创内容的优点,思考为什么这个观点能打动人,这个案例为什么有说服力,然后把这种思考方式内化成自己的能力。比如看到一篇写 “自媒体变现” 的文章,里面提到 “私域流量转化的三个关键节点”,合理借鉴就会去分析这三个节点背后的用户心理,再结合自己运营的账号特点,总结出 “适合中小自媒体的私域转化步骤”。
这种态度的差异,最后会体现在内容的细节里。洗稿的内容读起来总带着一股 “拼凑感”,因为作者没有真正理解内容,只是在做文字游戏。合理借鉴的内容有清晰的逻辑主线,每个观点都有作者自己的论证过程,哪怕提到别人的内容,也能无缝融入自己的框架。
💡 产出价值的高低之分
洗稿出来的内容,价值几乎为零。它没有提供任何新的信息,只是把已有的内容换了种形式。读者读完之后,可能觉得 “好像在哪见过”,却得不到新的启发。比如一篇讲 “夏季防晒误区” 的原创文,列举了 “阴天不用防晒”“防晒指数越高越好” 等五个误区,每个误区都有具体的科学解释。洗稿之后,可能变成 “夏天防晒别犯这 5 个错”,把误区的说法换一下,解释部分简化再换种语气,读者看完还是那些老知识,甚至因为解释不到位产生新的误解。
合理借鉴能产生新的价值。它可能是对原创观点的补充,比如原创说 “早餐要吃好”,合理借鉴就补充 “不同体质的人早餐应该怎么搭配”;也可能是对原创内容的深化,原创分析了 “短视频火爆的表面原因”,合理借鉴就深挖 “背后的社会心理变化”;还可能是跨领域的迁移,把 A 行业的经验用到 B 行业,比如把 “电商直播的互动技巧” 借鉴到 “在线教育的课堂互动” 中。
公众号做久了就会发现,真正能留住读者的是 “独家价值”。这种价值可能是独特的视角,可能是深入的分析,也可能是实用的方法。洗稿永远做不到这一点,因为它的本质是复制,而合理借鉴才能在吸收别人优点的同时,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价值。
📌 公众号创作中把握原创度的几个要点
首先,明确自己的核心观点。动笔之前先想清楚,这篇文章你最想表达什么?这个观点是不是你自己的?如果是借鉴别人的观点,一定要加上自己的理解和论证。比如你看到别人说 “碎片化学习没用”,你可以认同,但要说出 “为什么对职场人来说没用”,或者 “怎样让碎片化学习变得有用”,这就是你的原创部分。
其次,案例和数据要用自己的。别人文章里的案例再精彩,也只是别人的素材。你可以用类似的思路,但一定要换成自己收集的案例。比如写 “拖延症的危害”,原创用了 “学生拖延写论文” 的案例,你就可以用 “职场人拖延项目进度” 的案例,甚至可以是你自己的亲身经历。数据也是一样,尽量找最新的、不同来源的数据,而不是直接用别人引用过的数据。
然后,结构要自己搭建。文章的骨架很重要,洗稿最容易抄的就是结构。哪怕你要写的主题和别人一样,也要重新设计结构。比如别人写 “时间管理方法” 用 “晨间 - 午间 - 晚间” 的时间线结构,你就可以用 “工作 - 生活 - 自我提升” 的场景结构,或者 “新手 - 进阶 - 高手” 的阶段结构。不同的结构会带来不同的思考角度,自然就有了原创性。
最后,学会正确引用。如果确实需要用到别人的观点或内容,直接标注来源。比如 “某某在《XXX》中提到……,我认为这个观点还可以从…… 角度补充”。这样既尊重了原创,也体现了你的坦诚,读者反而会觉得你靠谱。公众号读者不反感引用,反感的是偷偷摸摸的抄袭。
🚫 这些行为很容易踩 “洗稿” 红线
把多篇文章的内容拼凑在一起,每篇抄一点,最后整合成一篇 “新” 文章。这种看似 “博采众长” 的做法,其实也是洗稿。因为你没有自己的核心观点,只是把别人的内容混在了一起。
改变原创的表达方式,但保留核心逻辑和观点。比如原创用故事引出观点,你就用数据引出同样的观点;原创用严谨的学术语言,你就用通俗的大白话,但说的还是同一个意思。这种 “换汤不换药” 的做法,本质上就是洗稿。
删减或扩充原创内容,但整体框架不变。比如原创是 “5 个步骤教你做 XX”,你改成 “3 个步骤教你做 XX”,删掉两个步骤,把剩下的步骤扩充一下;或者改成 “7 个步骤”,在原来的基础上拆分几个步骤。这种只是数量上的变化,没有本质创新,也容易被判定为洗稿。
公众号创作的核心是 “真诚”,对读者真诚,对原创者真诚,也对自己的创作真诚。合理借鉴是为了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而不是为了走捷径。守住原创的底线,才能让自己的公众号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