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越来越多人用 AI 写头条号,但能写出 10w + 爆文的人并不多。关键不是 AI 工具不好用,而是没找对选题方向,也没掌握和 AI 配合的技巧。今天就掰开揉碎了说,用 AI 写爆文到底该怎么选方向、怎么操作。
📈 选题方向一:盯着 “民生热点” 写,AI 帮你抓准 “大众关切点”
头条号用户对身边事最敏感。比如菜市场菜价波动、小区停车新规、孩子上学路上的安全隐患,这些和日常生活贴得近的内容,天生就容易获得关注。但热点不是瞎追,得用 AI 先做筛选。
打开 AI 工具(比如朱雀、豆包这类能联网的),直接输入 “近 3 天本地热搜前 20”,让它先把基础热点列出来。然后重点看那些 “讨论量持续上涨但还没被大 V 写烂” 的话题 —— 比如上周有个 “老小区加装电梯遇阻” 的热点,刚开始只有本地媒体报道,这时候用 AI 快速整理 “反对加装的 3 类核心诉求”“已有小区的解决办法”,再加入一句 “你家小区有类似问题吗?”,发出去很快就能起量。
AI 的优势是能快速整合信息,但光有信息不够。得让 AI 在内容里加 “具体场景”:写菜价就提 “昨天买 2 斤西红柿花了 8 块,今天降到 5 块,摊主说因为这批货是本地直供”;写停车新规就说 “晚上 7 点回家,小区门口排了 10 辆车等空位,保安说新规实施后每天都这样”。这些细节能让读者觉得 “这就是我遇到的事”,打开率和完读率自然就上去了。
还要注意,民生热点别只写 “现象”。用 AI 分析评论区高频问题,比如写 “快递柜超时收费”,AI 能从几百条评论里提炼出 “老人不会操作免费取件”“快递员不打电话直接放柜” 这两个痛点。把这两个点当成小标题,再用 AI 搜 “快递柜公司最新回应”“其他城市的解决案例”,内容既有热度又有深度,想不火都难。
🔍 选题方向二:做 “实用干货”,AI 帮你把 “复杂事说简单”
头条读者特别爱读 “能直接用” 的内容。比如 “退休金到账时间怎么查”“手机清理内存的 3 个隐藏技巧”“腌萝卜干不发霉的秘诀”,这类内容只要写得清楚,传播力特别强。AI 在这方面的作用,就是把专业知识 “翻译” 成大白话。
但实用干货不能泛泛而谈。比如写 “省钱技巧”,如果只说 “少买没用的东西”,肯定没人看。用 AI 先做细分:输入 “30 岁上班族每月必花的 5 类开支”,让它列出 “通勤、外卖、网购、水电、娱乐”,再针对每类开支搜 “本地用户常用的省钱方法”。比如通勤部分,AI 能找到 “某地铁 APP 周一刷码打 8 折”“骑共享单车月卡新用户只要 9.9 元”,这些具体到 “多少钱、怎么操作” 的内容,读者才愿意看、愿意转。
还有个技巧:让 AI 加入 “对比”。比如写 “买空调怎么选”,别只说 “选变频的好”,让 AI 算一笔账:“1.5 匹定频空调单价 2000 元,每月电费约 80 元;同规格变频单价 2500 元,每月电费约 50 元,用 1 年半就能回本”。数字一摆,道理不用多说,读者自己就有判断。而且这种对比数据,AI 能快速从电商平台、家电论坛上爬取,比自己查省太多时间。
要记住,实用干货的结尾一定要加 “行动指引”。比如教完 “手机清理内存”,让 AI 加一句 “现在打开手机设置,跟着步骤试一遍,5 分钟就能多出 2G 空间”。读者看完马上能操作,完读率和互动率会明显提升。
❤️ 选题方向三:戳中 “情绪共鸣”,AI 帮你找到 “大众共通的感受”
人都爱读 “说出自己心里话” 的内容。比如 “人到中年,最怕父母突然打电话说不舒服”“孩子写作业磨磨蹭蹭,每天都忍不住想发火”,这些藏在心里的情绪,只要写出来就容易引发共鸣。AI 能帮你快速找到这些 “共通情绪点”。
怎么让 AI 找?直接输入 “近 1 周头条情感类爆文高频词”,会发现 “焦虑”“感动”“怀念” 这几个词出现次数最多。针对 “焦虑”,可以让 AI 搜 “30-40 岁人群最焦虑的 3 件事”—— 通常是 “工作不稳定”“孩子教育”“父母健康”。选一个点深入写,比如 “孩子教育焦虑”,别光说焦虑,让 AI 找 “读者说的具体场景”:“陪孩子写作业到 11 点,自己第二天还要早起上班”“报了 3 个兴趣班,孩子反而更抵触学习”。
写情绪类内容,AI 生成的文字可能偏生硬,这时候必须人工调整。比如 AI 写 “父母老了很让人担心”,可以改成 “上周带妈妈去体检,她偷偷把检查单藏起来说‘没事’,我在垃圾桶里找到时,手都是抖的”。加入具体动作和细节,情绪才够真实。另外,让 AI 在结尾加个 “开放式提问”,比如 “你有没有因为孩子学习掉过眼泪?”,评论区很容易活跃起来。
还要注意 “情绪温度”。别写得太负面,比如写焦虑,最后一定要给 “小希望”:“其实不用逼自己做 100 分父母,今天能陪孩子好好吃顿饭,就已经很棒了”。这种 “先共情,再给微光” 的结构,读者更容易接受,也更愿意转发给有同样感受的人。
🛠️ 技巧一:用 AI “精准选题”,但别被数据绑架
很多人用 AI 选题,就直接搜 “头条热门话题”,然后随便挑一个写,这其实是错的。AI 的作用是 “缩小范围”,而不是 “替你做决定”。正确的步骤应该是:先想自己熟悉的领域(比如你懂育儿,就聚焦育儿),再让 AI 搜 “该领域近 7 天互动量前 10 的内容”,然后看这些内容里 “没被说透的点”。
比如你写育儿,AI 列出热门内容里有 “孩子挑食怎么办”,但多数文章只说 “换花样做饭”。这时候让 AI 分析评论区,发现有读者问 “孩子只吃零食不吃饭,怎么戒零食”—— 这个点就是机会。用 AI 搜 “儿科医生对戒零食的 3 个建议”“妈妈们亲测有效的方法”,写出来的内容既有热度,又有差异化。
还要让 AI 做 “冷启动测试”。选 3 个备选选题,让 AI 各写一个开头(50 字左右),然后发到头条的 “粉丝群” 或者 “微头条” 里,看哪个开头的 “点击和评论” 更多。比如两个开头:“孩子挑食别愁,这招超管用” 和 “我家娃以前顿顿只吃土豆,现在主动吃青菜了”,后者带个人经历,通常数据更好,就选这个方向深入写。
但记住,AI 给的数据只是参考。有些话题数据一般,但你有独特经历,也值得写。比如 “农村长大的孩子,小时候怎么带弟弟妹妹”,这类内容可能不是大热点,但有强烈的个人印记,反而容易吸引同背景的读者。AI 是工具,最终还是要靠你自己的判断。
✍️ 技巧二:让 AI 写 “骨架”,你填 “血肉”,避免 “AI 味”
AI 写的内容容易有个问题:句子工整但没 “人气”。比如写 “早餐吃什么好”,AI 可能会说 “早餐应营养均衡,建议搭配碳水、蛋白质和维生素”—— 太像说明书了。这时候你要做的,就是把 “骨架” 拆成 “带生活气的话”。
具体怎么改?先让 AI 列出核心信息(比如 “推荐 3 种早餐:鸡蛋灌饼 + 豆浆、蔬菜三明治 + 牛奶、杂粮粥 + 煮蛋”),然后你加细节:“我每天早上给孩子做蔬菜三明治,把黄瓜切得薄一点,他就不挑了;邻居阿姨更厉害,杂粮粥里放几颗红枣,孙子天天抢着喝”。加入 “我”“邻居” 这样的具体人物,内容马上就活了。
另外,AI 写的段落往往太长,要手动拆成短句。比如 AI 写 “很多人早上没时间做早餐,其实可以前一天晚上准备好食材,比如把蔬菜洗干净切好放在保鲜盒里,第二天早上只需要简单加热就能快速做出一顿营养早餐”,可以改成 “早上没时间做早餐?教个懒办法。前一晚把青菜洗好切好,装在保鲜盒里。第二天起床,开火煎个蛋,把青菜放进去,5 分钟就能搞定蔬菜蛋饼。我试过,超方便。” 短句 + 口语化表达,读起来更顺。
还要注意 “加入个人态度”。AI 写内容通常很中立,但头条读者喜欢有 “明确观点” 的文章。比如写 “老人带娃要不要给生活费”,AI 可能会说 “各有各的情况”,你可以改成 “我觉得该给。老人带娃比上班还累,给点生活费不是钱的事,是让他们知道咱们记着他们的好。我每个月给我妈 2000,她总说不用,但我偷偷塞她钱包里,她下次带娃更有劲了”。有态度、有故事,读者才会觉得 “这作者真实在”。
📊 技巧三:用 AI 盯 “数据反馈”,快速调整内容
写出文章只是第一步,能不能成爆文,还要看发布后的反馈。这时候 AI 能帮你快速找到 “优化点”。发布后 3 小时,打开头条后台看 “数据中心”,把 “完读率”“评论热词”“退出高峰段落” 这些数据复制给 AI,让它分析问题出在哪。
比如完读率低于 30%,AI 可能会告诉你 “开头太拖沓,没有立刻点出核心价值”。这时候不用重写全文,把开头改一下就行。原来的开头如果是 “现在很多人都有失眠问题”,可以改成 “凌晨 2 点还没睡着?试试我用了 3 次就见效的方法,今天教你”。直接点出 “好处”,读者更愿意往下看。
如果评论区冷,就让 AI 分析 “内容里有没有互动钩子”。比如写 “家庭收纳技巧”,结尾没提问,读者看完就走。可以改成 “我家阳台用这个方法收纳后,空出了半个角落。你家最乱的地方是哪?评论区说说是阳台还是衣柜?” 加上具体的提问,评论量能涨不少。
还有个小技巧:让 AI 帮你 “追热点尾巴”。比如某个热点已经火了 2 天,这时候写同款内容很难出头。但可以让 AI 搜 “该热点相关的‘后遗症’或‘后续影响’”。比如 “五一旅游” 火过之后,搜 “五一后景区垃圾清理情况”“游客晒出的‘最坑景点’”,这些 “热点延伸内容” 竞争小,又有话题性,很容易获得二次流量。
🌟 最后提醒:AI 是 “加速器”,不是 “替代者”
用 AI 写头条号爆文,核心还是 “你懂读者,AI 帮你高效实现”。别指望输入一个标题就让 AI 写出爆文 —— 它能帮你找热点、列框架、整数据,但 “哪些话能戳中读者”“哪些细节该重点写”,还是得靠你自己判断。
试试今天说的方法:先定一个贴近民生、实用或有情绪共鸣的选题,用 AI 搭框架、找素材,自己加个人经历和细节,发布后根据数据再调整。多练几次,你会发现用 AI 写 10w + 爆文,其实没那么难。
【该文章由diwuai.com
第五 ai 创作,第五 AI - 高质量公众号、头条号等自媒体文章创作平台 | 降 AI 味 + AI 检测 + 全网热搜爆文库🔗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