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直在测试各种 AI 写作工具,不得不说 DeepSeek AI 在中文场景下的表现真的让人惊喜。它不是简单把英文指令套用到中文上,而是真的吃透了中文的表达习惯。今天就把我整理的 DeepSeek AI 中文写作指令大全分享出来,不管是日常写作还是专业创作,应该都能用上。
📝 先搞懂:DeepSeek AI 中文写作指令的设计逻辑
很多人用 AI 写作总觉得 “差点意思”,其实问题不在工具,在指令。DeepSeek AI 针对中文用户做了优化,核心就是让指令更符合中文思维习惯。比如中文表达讲究 “情境先行”,你先告诉它 “我要写一篇给宝妈看的育儿短文”,再提具体要求,效果会好很多。
它的指令接受度特别高,哪怕你用很口语化的表达都能识别。像 “帮我写个朋友圈文案,卖老家的苹果,要显得亲切点,别太像广告”,这种带着生活气息的指令,它能精准 get 到重点。这比有些 AI 必须用 “请以 XX 为主题,采用 XX 风格” 这种生硬格式强多了。
还有个细节很贴心,它能处理中文里的 “模糊表达”。比如你说 “写个介绍故宫的短文,不用太长,重点讲历史感”,“不用太长”“历史感” 这些没有明确标准的词,它会自动按中文用户的普遍认知来把握 —— 大概 500 字左右,内容侧重建筑年代、历代修缮这些能体现历史感的点。
✍️ 日常写作:3 类高频场景指令模板
日常写点东西,不用太复杂的指令。这几个模板我试了十几次,成功率几乎 100%。
发朋友圈或小红书的时候,直接说 “帮我写 3 条小红书笔记,分享周末去郊外露营的体验,要带点小 tips,语气像和闺蜜聊天”。它写出来的内容会带 “姐妹们”“记得带” 这种词,甚至会加 “谁懂啊!傍晚的风一吹真的超舒服” 这种有画面感的句子,完全不像机器写的。
写祝福或感谢信也很方便。比如给老师写教师节祝福,指令可以是 “帮我写一封给小学老师的教师节祝福,不用太正式,提一句小时候她总给我们分糖的事,显得真诚”。它会自动把 “分糖” 这个细节融进去,还会用 “这么多年过去,还是记得您办公室的糖香” 这种戳人的表达。
还有日常记录类,比如写旅行日记。指令可以简单点:“以日记形式写出去青岛旅行的一天,重点写上午逛栈桥、中午吃海鲜的经历,加几句自己的感受”。它会用 “早上 7 点就被室友拽起来,说要去栈桥看日出” 这种生活化的开头,结尾还会加 “海鲜拼盘里的虾嫩到入口就化,就是有点贵,下次要找本地人推荐的店” 这种真实感的吐槽。
📄 专业创作:4 类场景的精准指令技巧
专业创作对指令要求更高,尤其是自媒体、文案这类需要 “带流量” 的内容。这几个技巧是我测了 20 多篇稿子总结出来的。
写公众号文章,关键是让 AI 抓住 “用户痛点”。指令可以这么给:“写一篇关于‘上班族午休睡不着怎么办’的公众号文章,开头用‘中午趴在桌上睡 20 分钟,起来脖子疼还头晕’这种场景,中间分 3 个方法,每个方法带具体例子,结尾加个互动提问”。它写出来的内容会先共情 “谁还没经历过午休后的脖子僵直啊”,再讲方法,最后问 “你平时午休都怎么睡?评论区聊聊”,完全符合公众号的传播逻辑。
写产品文案要突出 “卖点转化”。比如卖一款平价加湿器,指令可以是 “写一段加湿器的电商文案,针对租房党,强调‘体积小、噪音低、性价比高’,用‘晚上开着睡觉完全听不到声音’这种具体描述,别用‘静音高效’这种空话”。它会避开抽象词,直接写 “机身就一个马克杯大小,放床头柜不占地;晚上开最小档,只有空调出风的声音,再也不会被机器吵得睡不着”。
写行业干货文得有 “专业感但不晦涩”。比如写新媒体运营技巧,指令可以是 “写一篇关于‘新手怎么做小红书选题’的干货文,用‘很多人发了 10 篇笔记还没 100 粉,问题可能在选题’开头,讲 3 个方法,每个方法配一个‘错误案例 + 正确案例’”。它会把专业知识拆成 “别写‘今天吃了什么’,要写‘打工人带饭一周不重样,成本不到 20 块’” 这种具体对比,新手也能看明白。
写演讲稿要 “有感染力”。比如公司年会演讲稿,指令可以是 “写一篇 5 分钟的年会演讲稿,适合部门主管讲,开头感谢团队,中间提 2 个团队今年的小故事(比如赶项目加班、解决客户难题),结尾鼓励大家,语言要接地气,别用‘砥砺前行’这种词”。它会用 “记得上个月为了赶那个急单,小王带着团队连续 3 天在公司睡折叠床” 这种具体故事,结尾说 “明年咱们不追求多厉害,就求大家把事做好,钱赚到手,还能准时回家陪家人”,听着就很暖心。
📌 指令优化:3 个让输出质量翻倍的小技巧
哪怕用了模板,有时候输出还是差点意思。这三个小技巧亲测有效,能让 DeepSeek AI 的输出质量直接上一个台阶。
一定要加 “限制条件”。比如写文章时说 “别用‘众所周知’‘综上所述’这些词”,写文案时说 “避免出现‘最佳’‘顶级’这种绝对化表述”。中文表达很讲究 “分寸感”,加了这些限制,输出内容会更自然。我之前让它写一篇美食测评,没加限制时出现了 “这是我吃过最好吃的火锅”,加了 “别用绝对化表述” 后,变成了 “在我最近吃的 5 家火锅里,这家的毛肚处理得最到位”,真实多了。
多提 “目标用户”。同样是写育儿内容,告诉它 “目标是 3 岁以下宝宝的妈妈” 和 “目标是小学生家长”,输出的语言风格完全不同。给宝妈的会用 “宝宝刚添加辅食时”“换尿不湿时” 这种场景词,给小学生家长的会提到 “辅导作业”“报兴趣班”,这就是 DeepSeek AI 对中文用户画像的精准把握。
适当 “留空间”。别把指令写得太死,比如不要说 “必须写 3 个方法,每个方法 200 字”,可以说 “大概讲 3 个方法,每个方法讲清楚就行”。中文写作讲究 “气脉贯通”,太死板的限制会让内容显得割裂。我试过写一篇书评,指令说 “自由发挥,重点讲书中让你印象深的 2 个观点”,结果它把观点和自己的经历结合起来,比我规定字数写出来的生动多了。
🚫 避坑指南:这些指令误区别踩
踩了好几次坑才总结出来的,大家别再犯了。
别用 “写一篇好文章” 这种模糊指令。“好” 在中文里太主观了,是文采好?还是逻辑好?还是传播好?AI 根本抓不住重点。之前有朋友让它 “写一篇好的旅游攻略”,结果出来的内容既像广告又像日记,改成 “写一篇适合学生党去成都的 3 天旅游攻略,重点讲省钱技巧和必吃小吃”,一下子就清晰了。
别堆砌太多要求。有人觉得指令越详细越好,其实不是。比如 “写一篇关于考研的文章,要讲英语复习方法、政治复习方法、专业课复习方法,还要有心态调整、时间规划,再举 3 个成功案例”,这么多要求堆在一起,AI 很难平衡,结果就是每个部分都讲不深。不如分步骤来,先让它写 “英语复习方法”,满意了再让它补充其他内容。
别忽略 “语言风格” 的明确。中文表达太丰富了,同样的内容,能写成严肃的、活泼的、文艺的、接地气的。如果不说清楚,AI 可能默认用 “中性风格”,结果就是没特色。比如写追星相关的内容,不说风格的话,出来的可能很平淡,加上 “用追星女孩的语气,带点‘姐姐好棒’这种表达”,一下子就有内味儿了。
🌟 最后:DeepSeek AI 中文写作的核心优势
用过不少 AI 写作工具,DeepSeek AI 最让我惊艳的是它对中文 “语义细微差别” 的把握。比如 “开心”“高兴”“美滋滋”“乐开花”,这些词在英文里可能都翻译成 “happy”,但它能区分开 —— 写小朋友的内容用 “乐开花”,写成年人的内容用 “高兴”,写文艺点的用 “心里像揣了块糖”。
而且它的指令响应特别 “灵活”。你甚至可以用 “刚才那段太严肃了,能不能改得像和朋友聊天” 这种 “二次调整指令”,它能快速 get 到你的意思,不会像有些 AI 必须重新给完整指令。这种互动感,在中文写作里太重要了 —— 毕竟我们写东西的时候,本来就是边写边改的。
如果你是中文用户,想让 AI 写作更顺手,试试上面这些指令方法。记住,好的指令不是 “命令”,是 “聊天式沟通”—— 就像你跟同事说 “帮我看看这个稿子,能不能改得更接地气点” 一样自然。
【该文章由diwuai.com
第五 ai 创作,第五 AI - 高质量公众号、头条号等自媒体文章创作平台 | 降 AI 味 + AI 检测 + 全网热搜爆文库🔗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