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定位:你真的知道用户想看什么吗
不少公众号新号做不起来,首先得反思内容定位。很多人开号前拍脑袋定方向,觉得自己喜欢什么就写什么,完全不管用户需要什么。比如有人痴迷小众手账,就天天发手账排版技巧,可目标用户其实是刚接触手账的新手,更需要 “手账工具怎么选” 这类基础内容,结果自然是阅读量惨淡。
内容没有差异化也是大问题。现在公众号同质化太严重了,你写职场干货,别人也写职场干货,你的文章凭什么让用户点开?有个新号主打 “95 后职场生存指南”,同样是职场内容,它聚焦 95 后的职场痛点,比如 “领导总说我‘太年轻’该怎么怼回去”,一下子就和其他泛泛而谈的职场号拉开了差距,不到一个月就积累了第一批粉丝。
还有人把内容做得太杂,今天发美食攻略,明天发旅行游记,后天又聊情感话题。用户点进你的号,根本不知道你到底是干嘛的,自然不会关注。记住,新号初期一定要聚焦,先在一个细分领域做精做透,让用户提到某个需求就想到你,比如提到 “北京周末游” 就想到你的号,这才是成功的定位。
🌐推广渠道:别困在微信的舒适区里
新号没流量,很大可能是推广渠道太窄。很多人觉得公众号就是在微信里运营,所以推广只靠朋友圈转发、亲戚群分享。可你的朋友圈就那么点人,亲戚群里的人可能根本不是你的目标用户,转来转去都是无效流量。
其实微信生态内还有很多被忽略的推广场景。比如微信搜一搜,现在很多人会在微信里搜索内容,你只要在文章标题和正文中合理加入用户常搜的关键词,比如 “新手学 PS 怎么入门”,就有可能被搜索到。还有公众号后台的 “推荐” 功能,只要内容优质,系统会把你的文章推荐给相关用户,这都是免费的流量入口。
外部渠道更是不能放过。小红书、知乎、抖音这些平台用户量大,而且和公众号的用户有重叠。但不同平台的玩法不一样,不能直接把公众号文章搬过去。在小红书发图文,标题要带 emoji,内容多放实操步骤;在知乎回答问题,要先分析问题本质,再给出详细解决方案,最后自然引导到公众号。有个职场新号,在知乎回答 “应届生如何写简历” 相关问题,干货满满,最后说 “完整简历模板在公众号 XXX 领取”,一周就引流了 500 多个精准粉丝。
📊数据复盘:凭感觉运营等于盲人摸象
很多新号运营者从来不看后台数据,发完文章就不管了,流量差也不知道问题出在哪。其实公众号后台的数据分析功能很强大,能告诉你用户喜欢什么、什么时候看文章、从哪里来。
打开后台的 “图文分析”,看看每篇文章的 “阅读完成率”。如果一篇文章打开率还行,但阅读完成率低于 30%,说明内容太啰嗦,用户没耐心看完。这时候就得精简文字,多分段,用小标题把重点标出来。有个情感类新号,之前文章动不动就写 2000 多字,阅读完成率只有 20%,后来改成每篇 800 字左右,分点叙述,完成率一下子涨到了 60%。
“用户来源” 数据也很关键。如果你的文章主要靠 “朋友圈” 来源,说明推广渠道太单一;如果 “搜一搜” 来源占比低,可能是关键词没做好;如果 “公众号会话” 来源少,说明老用户打开率低,得想办法提高用户粘性。
还有 “粉丝增长” 数据,看看每天新增多少粉丝,流失多少粉丝。如果发完一篇文章后粉丝流失多,可能是内容不符合用户预期,或者广告太硬。有个美妆新号,发了篇推广文章,直接硬夸产品好,结果一天掉了 20 多个粉,后来改成 “实测 5 款粉底液,这款最适合干皮”,客观分析优缺点,反而有人主动问在哪里买。
⏰更新频率:太勤快或太懒惰都是坑
更新频率是个大学问,很多新号要么一天发 3 篇,要么半个月发 1 篇,这两种极端都留不住用户。一天发太多,用户打开公众号全是你的推送,很容易反感;太久不更新,用户早就把你忘了,甚至会取关。
对于新号来说,固定更新频率很重要,比如每周一、三、五更新,让用户形成期待。有个美食新号,坚持每周二、四发家常菜教程,很多用户到点就会打开公众号等着看,慢慢就养成了阅读习惯。
更新频率还要和内容质量匹配。如果没那么多优质内容,宁愿少更也别滥竽充数。有个职场新号,为了保持日更,写的文章都是网上抄来的,东拼西凑,结果粉丝越做越少。后来改成每周两更,每篇都深入分析一个职场问题,粉丝反而开始增长了。
另外,发文时间也有讲究。不同领域的用户活跃时间不一样,职场号适合在早上 7-8 点、中午 12-13 点、晚上 20-21 点发,这时候用户要么在通勤,要么在午休,要么刚下班;情感号适合在晚上 21-23 点发,用户这时候比较感性。你可以多试几个时间,看哪个时间段发文阅读量高,以后就固定在那个时间发。
💬互动运营:单向输出留不住人
很多新号只知道发文章,从来不和用户互动,把公众号当成了一个单纯的内容发布平台,这其实是大错特错。用户关注你,不光是为了看内容,还希望能有交流。
文章底部的留言区要好好利用。用户留言了,要及时回复,哪怕只是一个表情、一句感谢。有个读书新号,每次用户留言说 “想看 XX 书的解读”,小编都会回复 “安排!下周就写”,然后真的去写,用户觉得自己被重视,就会一直关注。
还可以主动发起互动。比如在文章末尾问用户 “你们觉得这个方法有用吗?”“下期想看什么内容?”,引导用户留言。也可以搞点小活动,比如留言点赞前 5 名送小礼品,增加用户的参与感。有个母婴新号,发起 “宝宝辅食做法征集”,让用户分享自己的做法,然后整理成文章发布,标注用户昵称,一下子就活跃起来了。
用户社群也很重要。当粉丝达到一定数量,可以建个微信群,把核心用户拉进去。在群里多和用户聊天,了解他们的需求,甚至可以让他们参与内容创作,比如投票选下期主题。这样用户不仅是读者,还是你的 “内容合伙人”,自然不会轻易取关。
很多时候,公众号新号没流量,不是因为平台不行了,而是运营者掉进了思维误区。要么不了解用户,要么渠道太窄,要么不会分析数据,要么互动太少。找到自己的问题所在,针对性地调整策略,流量慢慢就会涨起来。记住,做公众号急不来,一步一个脚印做好每一个细节,才能慢慢积累起自己的用户群。
【该文章由diwuai.com
第五 ai 创作,第五 AI - 高质量公众号、头条号等自媒体文章创作平台 | 降 AI 味 + AI 检测 + 全网热搜爆文库🔗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