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爆文这东西,说玄也玄,说有规律也真有规律。你把它当成一款需要用户买单的产品来看,瞬间就通透了 —— 产品经理怎么打磨产品,我们就怎么打磨文章。从用户需求到功能设计,从迭代优化到口碑传播,一套逻辑走下来,爆文的密码其实就藏在这些环节里。
🎯 先做用户调研:爆文的起点是 “用户想要什么”,不是 “我想写什么”
产品经理做产品前,第一件事肯定是蹲用户 —— 看他们在吐槽什么,在炫耀什么,在深夜里翻来覆去纠结什么。写公众号文章也一样,脱离用户需求的内容,就像没装轮子的汽车,再花哨也跑不起来。
怎么摸透用户需求?别只盯着后台那点阅读数据。去翻评论区里那些 “小编能不能写写 XXX” 的留言,去看粉丝群里大家日常聊的话题,甚至去对标账号的爆款评论区逛一圈 —— 那里藏着最真实的需求。比如职场号总写 “35 岁危机”,不是因为作者自己焦虑,是后台天天有人问 “快 35 了被裁员怎么办”;母婴号总聊 “辅食添加误区”,是因为新手妈妈们最怕 “给娃吃错东西”。
用户需求还分显性和隐性。显性需求是 “我要解决这个问题”,比如 “夏天怎么瘦肚子”;隐性需求是 “我解决这个问题时,还藏着点小情绪”,比如 “夏天穿泳衣露肚子太丢人了”。爆文往往能戳中后者。就像产品经理做健身 APP,不只是做个打卡功能,还要加个 “身材对比图” 模块 —— 满足用户 “想炫耀进步” 的隐性需求。
还有个小技巧,把用户需求按 “痛点强度” 排序。那些 “不解决就睡不着觉” 的需求,比如 “孩子发烧了怎么办”,永远比 “有空可以试试” 的需求,比如 “周末去哪郊游” 更容易出爆文。产品经理做功能优先级排序时,也是这个逻辑 —— 先解决用户最痛的点。
📌 内容定位:像做产品差异化一样,找到你的 “不可替代性”
你见过两个完全一样的爆款产品吗?不可能。就像小红书和抖音,都是内容平台,但一个靠 “种草笔记” 立足,一个靠 “短视频” 突围。公众号也一样,没有清晰定位的账号,写得再勤快也火不了。
定位不是说 “我要写职场内容” 这么简单,得细到 “我写的职场内容,和别人有啥不一样”。比如同样写职场,有的号专攻 “00 后整顿职场” 的爽文,有的号擅长 “中层管理者的生存智慧”,有的号只聊 “自由职业者的避坑指南”。用户想起某个领域,能第一时间想到你,这定位就成了。
怎么找差异化?看同行没覆盖的空白区。比如大家都在写 “考研怎么选专业”,你可以写 “三本学生考研如何避开歧视”;大家都在写 “情侣吵架怎么办”,你可以写 “异地恋吵架怎么快速和好”。产品经理做市场调研时,也会找这种 “细分赛道”—— 巨头看不上,用户有刚需,进去就能占住坑。
定位一旦定了,就别随便改。今天写美食,明天写情感,用户会觉得你像个 “杂货铺”,记不住。就像产品经理不会今天给社交 APP 加个外卖功能,明天加个打车功能 —— 用户会懵的。专注一个领域,把内容做深做透,比啥都写更易出爆文。
🔍 标题设计:像做产品封面一样,3 秒内抓住用户眼球
用户刷公众号时,留给标题的时间只有 3 秒。就像你在应用商店里选 APP,第一眼肯定看图标和名称 —— 标题就是文章的 “封面”,得让人忍不住点进来。
产品经理设计 APP 图标时,会用 “对比色”“关键词” 突出核心功能。标题也一样,要么戳痛点,要么给利益,要么留悬念。比如 “月入 3 千和月入 3 万的人,差的不是努力”(戳痛点 + 留悬念);“我用这 3 个方法,3 天瘦了 5 斤”(给利益)。
别玩文字游戏,用户没耐心猜。标题里最好直接点明 “谁该看”“看了有啥用”。比如 “宝妈必看:这 5 种辅食千万别给宝宝吃”,比 “辅食添加的那些事” 清楚多了。就像购物 APP 的商品标题,“3 岁宝宝穿的防滑鞋” 肯定比 “新款鞋子” 卖得好 —— 用户一眼就知道是不是自己要的。
还有个小套路,用数字和具体场景增加可信度。“几个方法” 不如 “3 个方法”,“赚钱很难” 不如 “下班后摆地摊,我一个月赚了 8000”。产品经理写产品介绍时,也会说 “百万用户在用”,而不是 “很多人在用”—— 具体的数字更让人信服。
📝 内容结构:像做产品流程一样,让用户 “顺滑” 读完
好的产品,用户用起来会觉得 “顺手”—— 打开 APP,点哪里,下一步去哪,都清清楚楚。好的文章也一样,用户读起来得 “顺畅”,不用费脑子就能 get 到重点。
开头 3 句话必须抓住人。要么扔个钩子,比如 “我闺蜜上周被开除,转头就拿了 3 家公司的 offer”;要么直击痛点,比如 “你是不是也这样,明明很努力,却总被领导说‘没成果’”。就像 APP 的启动页,要么放个 “新功能预告”,要么放个 “用户好评”,就是不让你划走。
中间段落别堆大段文字。产品经理设计页面时,会用卡片、留白、图标分割内容,文章也可以用 “小标题”“短句”“案例” 把内容切碎。比如写 “理财技巧”,别一大段讲理论,分成 “月薪 5 千怎么存第一笔钱”“别碰这 3 种坑人理财”“理财 APP 怎么选”—— 用户读起来像爬楼梯,一步一步往上走,不累。
结尾一定要有 “行动指令”。产品经理做 APP 会在结尾加 “立即下载”“分享好友”,文章结尾可以让用户 “点个在看”“评论区聊聊”“转发给需要的人”。比如 “你最近遇到过这种事吗?评论区告诉我,我来帮你分析”;“觉得有用的话,转发给你那总熬夜的朋友”。用户被引导着互动,文章的数据会更好。
🔥 情绪价值:像做产品体验一样,让用户 “有共鸣”
用户买产品,不只是买功能,更是买体验 —— 买咖啡不是为了提神,是为了 “小资感”;买奢侈品不是为了用,是为了 “面子”。用户读文章,也不只是为了看信息,更是为了 “找共鸣”。
爆文一定是能调动情绪的—— 让用户觉得 “这不就是在说我吗”。比如写中年危机的文章,会说 “凌晨 3 点,我躲在厕所里哭,怕吵醒妻儿”;写校园霸凌的文章,会说 “他们把我的作业本扔进厕所,全班都在笑”。这些细节能勾起用户的同款回忆,情绪一上来,转发欲就有了。
怎么制造共鸣?多写 “具体场景”,少写 “抽象道理”。说 “职场压力大” 不如说 “周五晚上加完班,看着空无一人的办公室,突然不想干了”;说 “母爱伟大” 不如说 “她总把鸡腿夹给我,说自己不爱吃”。产品经理做用户故事时,也会用这种 “细节描写”—— 让用户觉得 “这产品懂我”。
还可以适当 “带节奏”。比如写社会事件时,明确表达立场:“这种行为必须严惩”“这个群体值得被看见”。用户认同你的观点,就会觉得 “终于有人替我说话了”,自然会转发支持。就像产品经理做品牌营销,明确价值观的品牌,更容易圈住忠实用户。
📊 数据驱动优化:像产品迭代一样,用数据改出更好的文章
没有一款产品一上线就完美,都是靠用户反馈慢慢改的。公众号文章也一样,写完不是结束,得看数据,找问题,下次写得更好。
看哪些数据?打开率低,说明标题不行 —— 下次多试试不同风格的标题,比如痛点型、利益型、悬念型,看哪种打开率高。完读率低,说明内容太啰嗦 —— 下次把长段落拆短,多加点小标题,删掉没用的废话。转发率低,说明情绪价值不够 —— 下次多写点能引起共鸣的细节。
还可以做 “AB 测试”。同一篇内容,写两个标题,发给不同的粉丝群,看哪个打开率高;同一主题,用两种结构写,看哪个完读率高。产品经理做功能优化时,也常用这招 —— 用数据说话,不凭感觉做事。
还要总结 “爆款规律”。回头看看自己账号里的爆文,有没有共同特点?比如都写了某个主题,都用了某种结构,都在某个时间段发布。找到规律后,就往这个方向多写 —— 就像产品经理发现某个功能用户很喜欢,会把它做得更完善。
公众号爆文没那么神秘,不过是把 “用户想要的内容”,用 “用户喜欢的方式” 呈现出来。就像产品经理做产品,核心就一句话:“想用户之所想,做用户之所需”。把这些思路吃透,你也能写出让人追着看的爆文。